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今天的中国涌现的一个新的儿童群体.他们常年远离父母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有时甚至需要承担起繁重的家务.研究人员选取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以地方情感作为切入点,以案例访谈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走访了9名籍贯为太湖县新仓镇富山村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对其个体特征、地方感知效果与特征、代际交流关怀情况进行调查,获得了留守儿童地方情感的感知状况,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留守儿童群体开始出现。对学龄前留守儿童产生的个性问题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角色缺位"、"隔代监护"和"冲突的观念所产生的教育落差"是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个性问题产生的三个重要原因,而留守儿童个性问题的解决要以情感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让留守儿童更健康地成长成为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阐述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分析了乡镇图书馆对留守儿童所起的作用,提出了建设乡镇图书馆,从而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用户群体服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于是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这是一个处在关注边缘的弱势群体,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超过两千万之多,而且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其在农村地区受教育的问题就成为了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因此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须受到格外的关注。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群体出发,从其根本的特性为落脚点,分析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探究如何构建和谐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大量父母进城务工,留下孩子在农村交付于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管教,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由此产生。近年来,已有大量研究学者和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但多数集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而学龄前留守儿童这一年纪更小,更需要父母照顾和关怀的群体却鲜有关注。本文将目光投向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教育问题,并对相关解决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向荣 《科技信息》2012,(16):308-309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在农村出现,能否解决好留守儿童的问题,尤其是教育问题,将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长期地、持续地开展下去。而教育的根本在于德育,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归根结底在于德育工作的缺失,因此,解决好留守儿童的德育缺失问题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出发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浅谈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留守儿童父母监护缺位,造成家庭社会化功能严重弱化;父母监护缺位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同辈群体及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群体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倾向,致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在监护模式、成长过程等方面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当前,如果不能合理地构建留守儿童价值观,将会给这一群体的健康成长带来一系列问题,从而给整个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留守儿童树立和构建合理的价值观是每个家庭、学校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现已成为我国农村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且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目前我国的政策状况来分析,城乡分割局面的最终打破还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群体还将长时期存在。因此,探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我国农村的教育事业以及留守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化的有关理论,利用对广西阳朔县436名儿童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同龄的非留守儿童为比较对象,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总体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留守"经历在个别社会化指标上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较大影响: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欠缺与同辈群体和亲戚间的交往;家庭结构观念松散,亲子关系淡化;孤独感较强;缺乏合群性,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现状的不乐观性,指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迫于生计涌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未成年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情感关怀,留守儿童的问题特别是他们的心理问题日益显现。本文拟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位、学校管理的疏忽和社会支持的欠缺等方面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视角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就业,农村也随之出现了一批特殊庞大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该群体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我国留守儿童产生的原因和现状、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期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纪刚 《甘肃科技》2022,(11):76-79+137
受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影响,留守儿童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普遍存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障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加强对留守儿童阅读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针对辽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从阅读环境、阅读资源、阅读指导、阅读氛围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当地留守儿童在阅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善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前,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针对父母大部分都在国外发展的特殊留守儿童群体,以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为典型进行了为期10天的调研,力图从制度的设置、情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改善等层面,为解决侨乡富裕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提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父母监护和教导的缺失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外在的行为规范问题.为研究团体体育运动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规范的干预作用,首先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体育运动状况以及团体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随后进行为期4个月的团体体育运动实验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实验前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体育兴趣等要素评价团体体育运动的干预效果;分析留守儿童团体体育运动教学干预的关键因素及其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对留在家乡的子女疏于照顾,无法认真履行监护的职责,使孩子失去应有的安全保障,农村留守儿童被拐卖、受到意外伤害、失学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少亲情关怀和应有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行为和心理的成长发育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学业也大受影响,甚至有的走上犯罪之路。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这一群体的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关系着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关系着这些家庭的幸福和稳定,甚至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郭晨霞 《科技资讯》2012,(23):221-221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同时,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成为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据统计,中国有2亿左右的农民工,每年递增人数10%,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之多。在全社会关注教育的今天,留守儿童成了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的盲区。本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车然娜  丁超  冯征丽 《科技信息》2010,(23):202-20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因而导致大批农村孩子脱离父母的直接监护,成为一种新型的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亲情的关怀,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教育、心理、道德行为以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本文结合中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一些解决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留守儿童作为学校教育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与普通儿童一样接受教育的同时,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较为深入的分析中,试图就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方面寻求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