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是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反思的结果。二者在理论与实践上有一致性,它的提出为人类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根源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它是以环境伦理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价值观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价值选择的标准和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环境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人类满足于物欲,片面追求消费,对物质和金钱的关爱远远胜过对自然和环境的关爱,人类无情地向自然索取,破坏自然,使自然生态环境千疮百孔。我国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质量。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饱尝着资源匮乏和环境灾难酿成的苦果,人类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价值观在新文明的冲击下面临危机。环境道德:人类的普遍道德,在本世纪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发展,珍爱生命,珍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对于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玉芳 《科技信息》2009,(15):111-111
马克思在阐明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进步与环境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阐明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人类进步与环境发展可以相互协调相互统一,确立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马克思的环境意识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世纪以来,伦理学的研究范围逐渐从“人一社会”关系延伸至“人一自然”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几种主要的“人一自然”观,结合环境教育的历史发展,明确指出“人一自然”观是环境教育的伦理学基础,培养环境意识的核心是树立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观念;生态伦理学应该在人与自然谁为生态伦理之中心的问题上加强研究,以便为环境教育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它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理性的反思与批判,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经济、社会、环境、人的发展的统一.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面对科技迅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本文从更深层次挖掘人类环境伦理意识在科技应用过程中的缺失成因,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科技发展提供一个伦理依据,促进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艺术中一个新兴的艺术门类,环境陶艺是当今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审美要求与必然,它是艺术发展时至今日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图从环境陶艺的表现形式谈谈对现代环境陶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0.
生态危机的出现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和具体方式的产物。生态危机出现的根源在于人们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然对于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自然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凸现了自然对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遮蔽了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突出了人对自然的超越性,却忽视了自然对人的本源性和根源性。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哲学家思考的问题,其中必然涉及到“价值”这个概念。一直以来,哲学家以人类中心主义为基点,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一直将人作为价值主体,但是在当代世界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面前,人类不禁反思,人作为主体、自然作为受体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究竟自然本身是否存在其内在的价值?与历史上其他哲学流派不同,生态主义价值观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当代环境伦理的产生源于自然价值的确立。认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深度危机和近代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使得环境伦理价值的实现成为可能。指出国家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面对环境破坏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必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依据不同的层次形成共识,走人与自然生态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深生态学的兴起是当代环境运动的一个重要理论进展.其思想不仅体现着现代生态观的纵深发展,而且反映了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哲学范式的根本转换,更形成了后现代生态世界观的重要前提,进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现行的人类环境价值取向和实践模式.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深入思考,既全面阐释了深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合理内核,又深刻揭示了深生态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和人类生存危机的加剧,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人与自然的和谐从根本上讲是符合人类本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随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自然的和谐必将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化和自然界相互依存,决定了只有结合古环境来研究古文化,才能认识古文化,才能认识人类迁徙的真正原因。环境考古学主要研究古文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间的关系。我国历史和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只要我们抓住考古学和环境科学向新阶段迈进的契机,我国环境考古学必将迅速发展,并一定会在认识古人类历史、行为和生活方式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工业文明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其本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解决也只能在人与自然从对立走向统一的实践过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17.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3个阶段,在造成大自然伤痕累累的同时,人类也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使人类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自然的整体性入手,着重探讨了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剧增、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地质环境遭到不恰当的开发和破坏,导致环境污染、灾害频发、生态失去平衡等严重的环境恶化问题,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强烈的生存危机感迫使世界组织及各国必须采取共同的行为来拯救地球。结论指出: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过程中必须有节制性和科学性,与自然和平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天、地、人”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永续支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人与自然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始协调到危机冲突、人类环境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以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历史分析为主线,阐明了自然资源永续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