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本著名的杂志是很少上当受骗的。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回未能逃脱被骗的命运,它在1999年第1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霸王龙有羽毛吗?”的文章,实为错误之作。文章介绍了一种似鸟非鸟、似龙非龙的动物,即“辽宁始祖龙”。既然是辽宁始祖龙,当然来自中国的辽宁省。可是我们中国化石专家却不知有此怪物。问题出在哪里?事情得从头说起。 美国布兰丁恐龙博物馆馆长史蒂芬·克瑞克斯夫妇向世人宣布,化石出自中国辽宁北票地区,他们是从一化石商那里买来的。但是后来证明这块化石是一块制作得并不高明的假化石,即把一个古鸟的身…  相似文献   

2.
文化——当中国遇上洋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白 《科学之友》2004,(4):80-82
关于中国人过洋节的讨论,早已进行得如火如荼。文化是世界的,谁都可以享用它,但另一方面此文化是否适合彼民族或此人群是否理解彼文化,这样的疑虑却无形中形成一种文化交流的羁绊。本期特别企划“当中国遇上洋节”,旨在引起大家更广泛的讨论。关于中国,关于洋节,关于文化……  相似文献   

3.
李辉 《世界科学》2013,(12):42-43
2011年7月开设的“走近科学”栏目,已经走过了两年半的光景。我们选择的采访主题.主要是取得重大成果而又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科研项目。陆陆续续,至今已经采写了27个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项目。对于科技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人们经常用指标来表达。不过.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或许并不能完全反映上海科技现状的全部色彩。27个案例显然还不够多,但却也可以提供数字表达之外的另外一种可能..到了年关节点,在此把这两年多来的一些观察所得拿出,聊作“摸象”之举,供君一读。(李辉)  相似文献   

4.
许浚先生1963年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197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计算机博士学位。他在贝尔实验室主持过多项大型尖端通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现兼任先进技术院首席执行官。他是美中科技促进会创始人之一,曾获全美中国工程师协会特殊成就奖、美中科技协会杰出领导奖、国际工程管理协会1996年度奖等多项奖。为什么要建立中国贝尔实验室?许浚: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大的公司.尤其是搞高技术的,如果要成功的话,一定要成为世界性公司。我们以前在美国搞研究开发.成功后再拿到国外卖。在国外遇到问题要回美国请示、解决。这种模式不能取得长期成就…  相似文献   

5.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计划之内的收获。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则成了计划之外的收获。计划之外的收获是人们事先所想不到的.其意义和价值有时比计划之内的收获还大。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想率先成为第一个在军事武装力量中装备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于是,前苏联航天设计师们想方设法要打造出一枚能携带核弹头并能打到美国本土的洲际弹道导弹,尽快装备部队。  相似文献   

6.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让我们记忆深刻,多年不忘。故事说得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事情,阿甘作为美国乒乓球队员访华,当他回国后,记者问他对中国的最深印象是什么,阿甘回答说:他们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中国人非常贫穷。这句话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自尊心。作为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亲身经历了那段困难的时期,虽然儿时的印象里家家户户都不富裕,但是我们并没有穷困不堪的感觉,精神生活也是非常地充实。当90年代我们成人时,却听到一个外国人对自己儿时的中国那种评价,的确心里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7.
卡森·C·周(CarsonC.Chow)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日常问题。作为美国糖尿病、消化性疾病和肾脏疾病研究所的研究员,他试图解释为什么三分之一的美国人得肥胖症。在最近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度大会上,49岁的周博士做了题为“用数学阐释肥胖流行病”的报告,《纽约时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他,以下是采访内容的简写版。  相似文献   

8.
同样作为制造业强国,美国对德国的“工业4.0”是何态度,为此我们专访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教授。——编者  相似文献   

9.
时下有这样一句话:世界的土木在中国,中国的土木在上海。虽然这句话的可信度尚未得到证实.但凡是近期在上海稍作逗留的人士多少会有置身于一繁忙工地的感受,以致于一位本想到上海传授经验的美国土木工程专家一到上海,目睹了中国同行的工作.他立刻觉得已没有必要再介绍自己的工作了。提供这一信息的是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的博士生导师杨敏教授。一周前,杨敏作为《今日启明星》的采访对象.我们有过一次交心的访谈。杨敏并不讳言自己赶上了好时光。20年前中国恢复了高考制度,当时17岁的杨敏尚是初中毕业下放到江西老区的一位知青…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的“军火库”中贮备有各式各样威力强大的“武器”。当大自然发怒时,就会使用这些武器将地球居民的生活扰乱。 让人惊奇的是大自然的武器中最强大、最厉害的不是地震、大火、洪水和干旱,而是风。 风的威力 在美国每个星期发生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就高达约10亿美元,而按照美国保险公司的统计,这其中70%是由风引起的。大多数人并没有想到风的威力竟如此之大。美国国家风工程学协会主席、环境工程学教授密歇尔说,风给我们带来的这种巨大的灾难性结果真是令人震惊和沮丧,而实际上我们本可以减少这种损失。 1992年席卷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安德鲁飓风刮倒了14.1万座房屋,密歇尔说,那些房屋建得实在太不结实.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飓风,这次造成了52人丧生。 现在已知飓风和龙卷风是最具破坏力的风。最近,美国国家气象局又认识了其他两种强风来源。一种是雨雨带来的风的强泻气流;另一种是当强泻气流撞击地面时产生的水平直线风。上述这些对风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密歇尔说,我们目前对风的了解实在太少,我们几乎不产风工程学。在4M前,密歇尔就提出了应该对地震、风、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作一个大规模的整体研究,但是政府并没有重视密歇尔的建议,只是拨了很多钱研究地震...  相似文献   

11.
为何全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起不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8年,正当洲际弹道导弹攻击的威胁迫使美国研制全国导弹防御系统之际,物理学家Richard L.Garwin和Hans A.Bethe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据该文说,尚在研制过程中的美国的“灵巧”导弹防御系统对于中国或苏联来说.是很容易突破的[参见《科学美国人》1968年3月号“反弹道导弹系统”一文]。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万事万物都会有一个出现、发展或发育、消亡的过程。那么,我们身处的宇宙会不会遵守这样的自然规律呢?3位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获奖成果告诉我们,宇宙也处在一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表现形式是加速膨胀。最终,宇宙也将在一片冰冷之中逐渐走向死亡。3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分别是美国研究人员索尔·珀尔马特、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布莱恩·施密特和美国研究人员亚当·里斯。  相似文献   

13.
看了这题目,也许你会怀疑我是否写错了,美国不是"人权至上"吗?在美国,有着许多爱狗人士。他们爱狗爱得如痴如醉,爱狗爱到让我们许多中国爱狗人士自叹弗如。的确,狗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最忠实的朋友。中国有句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只要你养了它,成了它的主人,它就会一辈子记得你。我们大家也都该听说过迷途的狗花了数个月、甚至几年时间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也都听说过狗为了救主人奋不顾身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4.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米利都 《科学》2007,59(6):24-24
据英国Nature,2007.449:83报道,美国科学家林德尔(D.Lindell)等人研究了噬菌体P—SSP7和其宿主海洋原绿球藻MED4在噬菌体感染过程中的全基因组表达,以期了解微生物寄生条件下基因组的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6.
李军 《科学之友》2013,(2):84-85
您相信世界末日吗?只要读到这篇文字,无论曾经如何相信过,也会一笑置之了吧。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我们为什么还要为"中国梦"牵肠挂肚?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奥巴马、朴槿惠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去竞选总统?如果真的有世界末日,世界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仇怨非要你死我活?末日已成过去,末日背后的东西,却真的很值得琢磨。我们的文化自信"末日"概念,一直是基督教的舶来品。"杞人忧天",短短四个字就把中国人一直以来对末日的态度表达得铿锵而深刻:嘲笑。道家讲究"天道永存,道生万物",天下的走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儒家说  相似文献   

17.
深海旅行记     
20世纪60年代,人类探索深海和外太空几乎同时起步,时至今日,外太空的谜底相继揭开:可我们对深海世界的情形仍知之甚少,不了解冰冷幽暗中生命的存活与进化。 静谧深邃的海底景观与外太空惊人地相似,不同发光生物绽放的绮丽光彩.将深海点缀得如璀璨怡人的夜空—— 美国佛罗里达哈博布朗奇海洋学院教授伊迪丝·维特是世界最顶尖的深海生物研究专家.是探测到发光生物数量最多的科学家。尤其在探测手段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维特教授还是动物保护和科学普及热衷者,除了必须的授课任务外,她还经常给对她事业感兴趣的支持者播放并讲解自己的探险经历,让人和她一起分享探索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知识就是力量》2006,(7):76-76
众所周知,关于环境问题的读物.是科普读物中的一大类,这当然与环境问题在当前的紧迫性密切相关.同时.也与保护环境的工作同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相关。不过.以往的环境保护类的科普读物,大多限于介绍具体的环境科学知识,也有一部分.与生态环境伦理学的普及相关。然而.在我们周边的生态环境究竟现状是怎样?焦点、热点问题究竟是什么?也许公众了解得并不算多。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科技法律和知识产权管理考察报告(下)陈积芳三、在美国如何评估知识产权价值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是本次考察的题目之一。高技术成果专利、著作权、营业秘密、商标等,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美国社会如何开展这一类无形产权的评估,就此我们向技术人员、律师、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一封言辞恳切的信 1995年冬天,四川省文物管理局梁旭仲局长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信: “尊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文物管理局局长阁下: 您好!冒昧给您写信,请您原谅! 我的名字叫咪咪(Mini),是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艺术博物馆的馆长。华盛顿州位于美国西北部,是美国的新经济和高科技中心,世界著名的波音公司。微软公司都在该州。我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五千年渊远流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