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0 毫秒
1.
在冀东北两茬积温不足地区,以两茬作物持续高产高效为目标,利用农业生态学原理,采用定点、单项、组合优化和示范重演等方法,通过作物种植模式的改良,提高环境资源的转化率及系统生产率。经过3a的研究,提出了以两茬套种持续高产高效为特点的种植模式。与当地习惯的带田套种和两茬复种比较,生育期间积温增加346.2~384.9℃,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0.31%和0.14%,产量分别提高31.0%和19.0%。产值分别增加27.80%和13.65%,为该区“两高一优”农业的建设提供了栽培管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耕和施入煤灰渣对低洼地进行土壤改良,改善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提高了地温、促进了水稻的生育进程.两年改土区日平均提高地温0.67~0.84 ℃,抽穗期与成熟期均提前了2~3 d.  相似文献   

3.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大宗作物,当前常规的水稻栽培是靠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而获得水稻高产。长期施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合物给农业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亦是十分严重的,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变坏,容易板结,肥力下降,甚至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和破坏农业生态平衡,十分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胜利召开以来,举国上下,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如何提高粮食产量是人们关心的一件大事。按照过去的生产经验在水稻生育中期是不施肥的,特别是早季稻生育中期不施肥,为什么今天又提倡施肥,有什么理论依据,有没有增产效果,在生产技术上如何应用?讨论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改进水稻生产技术、夺取农业大丰收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作用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试验表明,土壤含硒量越高,水稻集累硒的量越大,集累作用在水稻全生育期逐渐增强,成熟期达到高峰,有60%的硒是在水稻生育后期40%的生长时间内累积的;植株的各个器官均有硒累积,且随器官的发育成熟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调整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农业种植业保驾护航的植物保护事业,由于与农产品产量、品质、价格关系十分密切,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的挑战、机遇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韦秀銮 《广东科技》2014,(16):146-146
通过对广西水稻生产成本与产量的比较,得出的结论认为,机插种植方式对于水稻产量的提高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合理的栽培方式可以使水稻增产454~1973kg/hm2,增幅达7.97%~23.86%,大大提高了水稻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内不可逆转的基本国情,满足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首要的基本问题。水稻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则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40%。在全州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切实抓好大理州水稻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对于进一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大理州水稻主产区(全州水稻面积约7.0万hm^2,其中4.0万hm^2分布在海拔1850-2250m的高海拔稻区)生产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6年中央1号文件在“推进现代农业建没”中提出了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村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这是中央l号文件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核心要求和工作目标。水稻生产是汉中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不论在平原还是山区都是以水稻为主。在生产环节中,水稻的收获环节机械化,近几年发展很快,比较先进的联合收割机已在汉中地区广泛应用,尤其是平原区域,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达到80%左右。但水稻生产中的插秧环节、机械化程度基本处于零的状态。虽然农机推广部门近几年也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汉中水稻生产受各种环境条件的限制.插秧环节机械化始终没有得到突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国家各级政府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扶持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关键环节就更需要机械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壳寡糖-硒纳米植物营养调节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寡糖为模板,利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壳寡糖一硒纳米颗粒.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Zeta—sizer电位分析仪对颗粒进行表征,发现所制备的颗粒为球状颗粒,平均粒径为100nm左右,表面带弱正电性.纳米颗粒在4℃条件下保存比较稳定,25℃以上使用有利于硒元素的释放.壳寡糖一硒纳米颗粒作为植物营养调节剂应用于水稻种植,试验表明,在水稻孕穗期和齐穗期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稻谷中硒含量,分蘖期使用无明显富硒情况.孕穗期使用该营养调节剂,稻谷产量提高了8%~15%,硒含量提高了3~10倍,大米中营养物质总抗氧化能力提高了30%~60%,对硒纳米颗粒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壳寡糖-硒纳米颗粒,在植物体内缓慢释放硒元素,促进了植物对硒元素的吸收,硒元素稳定富集在大米胚乳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玉米不同时期氮素分配对总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氮素分次施用比集中施用效果好,可提高氮素利用率3.6~10.8%,提高玉米产量4.8—14.4%。氮素的分配与玉米生育进程密切相关,施足穗肥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氮素分配以基肥25%,拔节肥25%,穗肥50%效果最好,氮素利用率达39.7%,玉米产量达单产538.1kg/667m^2。  相似文献   

12.
氨基酸营养液对水稻增产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以氨基酸为主要成分并与多种微量元素复配而成的氨基酸营养液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使水稻产量提高4.44%~9.7%,且氨基酸的种类对水稻增产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水稻的生态条件西江三角洲大致包括以羚羊蛱为顶点,崖门、横门的联线为底边的三角形范围,面积约2000方公里。占珠江三角洲面积五分之一。三角洲内,水稻广布,如中山、新会两县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1%以上。水稻收成好坏,关系全省商品粮的供应。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是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西江三角洲气候优越,热量丰富,日均温≥10℃(水稻开始生长的临界温度)的积温达7200—8000℃,连续期300—350天;日均温≥15℃(水稻结实的临界温  相似文献   

14.
1992年~1994年,笔者对“水芹斑枯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及试验,结果表明:病菌以菌丝体在种株或病残体上越冬。温度在20℃~18℃间,伴有雨湿时田间病害最甚。采取种苗处理、合理密植、加强田管、注意选留种株是防治本病的有效农业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以77%可杀得1000倍液喷雾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莫来石陶瓷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铝矾土和红柱石为原料制备莫来石陶瓷。在1250~1500℃区间烧成莫来石,获得了莫来石生成量随化学成份与烧结温度不同而变化的关系。在温度高于1350℃时,Al成份处于60%~70%之间。温度对莫来石的生成量影响非常敏感,温度每上升50℃,莫来石的生成员提高~10%。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宜宾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谷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55%以上。自八十年代初以来以稻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等灾害性病虫为主的水稻虫发生为害十分突出,年均潜在为害损失达11万吨以上(占稻谷总产的11%左右),成为水稻持续稳定增长的一大障碍。本文从宜宾市水稻病虫发生为害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综合治理的指导、技术措施和推广手段等,用以指导全市大面积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常年病虫实  相似文献   

17.
稻曲病,汉中当地农民俗称“龙泡泡”、“火焰苞”,是发生在水稻谷粒上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几年来,随着氮肥施用水平的提高、大穗品种的推广、水稻种植粳稻化及病原量的积累,水稻稻曲病的发生面积和为害程度均呈扩大趋势,已上升为汉中水稻的主要病害。令大家记忆深刻的是2005年的水稻稻曲病大发生,全市80%以上的水稻感染,减产达到5%~15%,不仅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同时,带病大米及米糠对人、畜有一定毒性,因此,该病的防治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滨海盐渍型水稻土是辽宁省主要农业土壤之一。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的渤海沿岸,以营口、盘锦地区为主要代表,是我省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因此,对滨海盐渍型高产水稻土最适有机质含量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生产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于2004、2005连续二年对盘锦鼎翔集团的盐渍型水稻土进行研究,高产田土壤最适有机质含量为2.0~3.0%,中低产田为0.4~2.12%,平均为1.36%。增加土壤有机质的积累,调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培肥土壤的基本措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要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水平,必须有预见性的施用各种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19.
王媛  方修琦  田青  云雅如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2):1645-1650
根据黑龙江省1986—2000年的气象和农业数据,以水稻为例,估算气候变暖及适应行为对农作物总产增产量的贡献,结果显示气候变暖对农作物总产量的实际影响不可能是单纯的自然问题,人类适应行为强烈影响着气候变暖的实际结果,种植面积的调整与技术的进步可以加倍扩大气候变暖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增加最显著的地区在原属冷凉次适宜区的三江平原地区,粗略估计黑龙江省水稻总产增产量中有大约29%—57%的份额是由于气候变暖及面积扩展行为影响的,其中在原水稻不适宜区和冷凉次适宜区这种贡献率可以分别达到64%—88%和37%—71%.  相似文献   

20.
浅谈新时期农村特色产品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色农业迅速发展,成为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新的强有力的生长点。大力开发特色农产品,为各地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高科技农业龙头组织等一系列关系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