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热寂说”是唯心主义的产物人类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客观规律。一百多年来,不论是生产斗争还是生活实践,从未发现过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事例。热力学第二定律从它被发现的那天起,就一直对生产斗争起着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之后应该指出以下两方面:(1)虽然热力学第二定律已为无数次生活实践所检验,但它的正确性是相对的,如果将“孤立系统的熵不断趋向于极大”这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著名论点无条件地推广于整个宇宙就会得出背离事实的结论.(2)在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领域中,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也不能例外,唯心主义者往往捏造一些“科学”的论点来为宗教和神学提供新的证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相似文献   

3.
过去建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三类方法,都存在一些问题。 我们认为,建立第二定律的实践基础是:已知的与热运动有关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不包括热运动和其他运动形态之间有转化时的不可逆过程)。在此基础上概括提出一个不用具体不可逆过程为代表的第二定律的定性说法,证明熵函数存在并具有二点性质。由此导出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证明下列事实: 1.热力学温标恒正。 2.平衡态没有负温度状态。 3.第二类永动机不能制成。 4.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独立于第二定律的一个新定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历史上的和现代的热力学中唯物战战胜唯心论的一些主要论争.论述了唯心的热素说在历史上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的阻碍作用.论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及其互变定律,是唯物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基本观点,论证了现今自然科学界所流行的认为质量只是物质的惯性的度量这一观点的发展由来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批评了现今自然科学界所流行的避免肯定物质的量,甚至义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在科学上没有意义这样的非唯物论的观点,本文按照列宁的观点批判了唯能论的唯心论本质.按照恩格斯的论点和近年来自然科学上以及天文学上的发现和成就批判了克劳修斯的字宙热死论,也批判了波尔茨曼企图单只用统计热力学观点来解释宇宙演变的形而上学观点.现今很多物理和热力学的教科书上接受了波尔茨曼的观点,认为物质和能量的集中和恒星的产生是由于宇宙间某些地方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结果,本文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本文认为,对于众多粒子的统观物体的热现象,包括星云和恒星的热现象在内,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宇宙间一般的,普遍的法则.本文认为物质和能量的集中以及恒星的产生是宇宙羊物质的各种变化综合所造成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由于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极其偶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继文[2]之后,应用文[1]的观点来阐明热的本质。第一部分论证热是一种物质形态,第二部分运用热质量和热能量的对立和统一来阐明热运动状态变化的根本原因、热力学的三个定律以及某些热现象等。  相似文献   

6.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条自然规律,它是于1850年和1851年由克劳胥斯和开尔文分别在卡诺循环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胥斯说法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说法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变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两种说法意义相同,只是表述形式不同。一百多年来,还没有发现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事例。 在建立热力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出现了“宇宙热寂说”。1865年克劳胥斯提出了“宇宙的熵趋于极大值”的荒谬结论。1867年他进一步说:“当熵达到它的最大值时,宇宙就不可能再发生任何大的变动,将处于某种惰性的死寂状态中”。这就是披着“科学”外衣,  相似文献   

7.
费米(E.Fermi)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过一条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说法,即“如果热可由物体A传递到物体B,那么热由物体B传递到物体A而不产生其它影响是不可能的。”粗看起来,费米的这种陈述方式与克劳修斯的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陈述方式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但是,当我们作较为细微的比较、讨论之后,就可以发现费米说法与克劳  相似文献   

8.
我们研究发现动力学Casimir效应将会使得理想导体电导率存在上限.首先我们对带有活动隔板的导体腔中的热辐射场进行热力学分析,由于隔板两侧的热辐射场压强的随机涨落,所以隔板将会随机运动.然后我们考虑动力学Casimir效应,即隔板的随机运动同时会产生光子辐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了理想导体电导率的上限.最后,我们对理想导体电导率的上限进行了讨论和估算.  相似文献   

9.
本书以热力学定律被发现的时间顺序为线索,揭示了一些所谓的非最佳效率的热力学“新”发现,但本质上一点都不新,对其最早的描述甚至可以上溯到1852年开尔文男爵对非平衡受热物体的分析。作者试图以一种新的历史性的视角来审视现有的热力学体系内容,将现有的热力学标准体系的基础按时间顺序拆开,强调了卡诺基本原理在热力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历史,作者对热力学的发展作出了预言,  相似文献   

10.
在“热学”或“热力学”的教学过程中,“熵”是一个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把这个概念的意义扩展一些,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1摘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一切过程都服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然而服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不一定都能发生。例如,行进中的车辆,刹车后机械能转变为热能耗散的过程是人们熟知的,而耗散的能量再收集起来重新使车辆行进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同样一滴蓝墨水滴入净水中,随着时间的推延总是均匀的分布于整个水中,不可能再自动收缩成一滴蓝…  相似文献   

11.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哪个参照系下成立?众所周知,非相对论情况下,热力学中封闭系的能量守恒定律是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下简称为热一律),它常取下述形式dU=dQ+dW (1)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普朗克、爱因斯坦与Mφller在相对论热力学第一定律上的争论,指出Mφller的错误在于他未能区分热力学过程中吸收的总热量△Q~(总)和用于增加热运动所吸收的热量△Q~(热)这两个基本物理量.谈镐生文所设计的过程没有改正Mφller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讨论基本上有两种意见,前一种意见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胥斯或开尔文说法本身蕴含着运动要逐渐消灭的思想,是根本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的,必然导致“热寂说”;批判“热寂说”必须从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身开始,否则就不能击中要害。后一种意见认为“热寂说”是一种反动谬论,但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克劳胥斯等人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世界观出发,  相似文献   

14.
从对热力学第二定律成立条件的分析以及基于现代科学知识对宇宙特征(不涉及有关宇宙有限与无限之争论)之论证,我们得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能应用于宇宙系统以及宇宙“热寂”是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第一类永动机是一种想象中的不需外界输入能量便能够不断运动并且对外做功的机器。最近某些空想者声称能制造出磁力永动机。文中针对他们提出的一种以磁力和重力为驱动力的"永动机",通过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证明该"永动机"无法实现永动。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违背热力学相关理论的永动机是不可能造出来的。对于伪科学的思考和批判,不仅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科学,而且有利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6.
奈恩斯特和普朗克假设,以及绝对零度不能达到原理,常常被称为热力学第三定律.本文用热力学位的方法,表明第三定律是在T→O、熵不趋向于无穷大的条件下,从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中推导出来的.这样,两个定律以及从这两个定律得出的推论,使唯象热力学的理论基础有了充分的保证.指出了奈恩斯特关于曲线△G(T)和△H  相似文献   

17.
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判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进行方向的定律,是中专物理热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分析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涵义以及意义,并阐述了它在当今社会的一些应用以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热力学是一门依靠大量科学实验的事实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学科.在19世纪经典热力学有过它的辉煌年代,曾经是当时科学发展的一个典范.卡诺定理和由此建立起来的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其正确性不容任何形式的否定.但由于近百年的欠发展,如今热力学成为比较罕见的谬误相对集中的学术领域.当前对卡诺定理和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否定,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较直接的反对,或声称得到了第二类永动机;另一种是通过篡改或混淆热力学熵函数的定义,或利用根本不存在的"麦克斯韦妖"等(包括声称为"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形式)来进行否定.为驳斥谬误,通过一种改变内部热容的卡诺热机的详细描述,证明:卡诺定理和经典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能也不容否定.同时指明:它们必须正确地加以发展成为扩展卡诺定理和普适化热力学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9.
从追溯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的历史过程中,剖析类比和理想化模型方法在指明提高热机效率的方向、揭示热现象的不可逆性、阐述熵函数的提出及其物理意义、导出热力学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改进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活品质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质量的集中体现.自从有了人类,科技就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从早期人类的钻石取火,观天象知时节,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蒸汽机、电、汽车、飞机、半导体、计算机、电视机、互联网等等的发明,每一次的科技进步,都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