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面向目的地建设的游客满意度对目的地的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西藏为案例,在分析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炼出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要内容,构建了游客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藏游客满意度进行评价,得出游客满意度的等级序列,据此提出了西藏在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过程中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是旅游影响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内学者在借鉴西方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做出了一些尝试。目前,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感知研究较少,大致可分为理论引入、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类型、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感知和态度差异的居民群体聚类研究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农民旅游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的详细分析得出农民旅游人数、出游天数、游客年龄、日均消费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农民旅游的时间对旅游目的地的住宿需求、农民对旅游目的地宣传途径的选择、农民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对目的地的消费价格的影响、农民旅游的动机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等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智慧旅游发展的成果和趋势,从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与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利用此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5.
以西藏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为视角,结合空间结构相关理论,对拉日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禀赋与空间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沿线旅游空间开发的战略目标。认为通过拉日铁路沿线行政空间布局、重构拉日铁路沿线城市旅游目的地空间关系、统筹各类资金投入支持沿线城镇旅游空间开发,能够更有效推动区域旅游空间合理布局与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6.
况学东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4):61-65
通过对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期刊网上旅游扶贫方面核心期刊论文的分析,发现近十几年来旅游扶贫的相关论文主要从定义、区域旅游扶贫经验、旅游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战略模式、政府作用、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等七个方面进行了定性研究,而这些研究内容中还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对于旅游扶贫模式的建模等定量分析较少,没有研究出适合中国区域旅游扶贫的理论体系,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旅游扶贫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地意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过程。基于西藏网络游记文本,采用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的方法,探索具身视角下的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认为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旅游活动、旅游功能、旅游环境、具身感知、意动意象是游客感知到的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的主要要素;西藏旅游目的地意象的形成本质上是一种具身化的目的地意象生成途径,研究识别的各主类属均可围绕该核心范畴展开;具身化的目的地意象的生成具有历时性特征,基本遵循“游前想象、神往-游中具身感知-游后情感升华”的基本架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近些年发表于国内刊物上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与分析,对国内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内容进行了回顾与评析,总结出六个方面的研究关注点: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与文化、乡村地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与对策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未来发展方向,并对研究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罗金华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67-71
以城市营销理论为指导,分析三明城市发展在转型中所遇到的挑战,明确了建设旅游城市在三明城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出三明旅游城市建设应当建立顾客导向型政府、建设城市中心游憩区、开发城市旅游产品、塑造和推广城市主题形象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丁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
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间国内旅游产业集聚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评价,着重分析了10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如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集聚模式及集聚机制、集聚测度及效应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随着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方式和趋势会呈现多元特征,其所带来的效应也会更加广泛.所以,今后旅游产业集聚应该更加关注与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定量、互动研究,及从跨学科、跨领域角度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丁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4):78-82
本文通过对2003-2012年间国内旅游产业集聚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评价,着重分析了10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焦点,如旅游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辩证关系、集聚模式及集聚机制、集聚测度及效应等。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国内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明显不足且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认为,随着旅游产业集聚的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方式和趋势会呈现多元特征,其所带来的效应也会更加广泛。所以,今后旅游产业集聚应该更加关注与经济、生态等方面的定量、互动研究,及从跨学科、跨领域角度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与满意度实证分析——开封市旅游目的地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玉英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6(4):62-66
以开封市为例,以顾客满意度(CSD)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游客随机抽样调查和大量问卷取证,获得开封市的游客感知度和满意等级隶属度.在分析游客人———地感知度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进行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综合模糊评价的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开封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提出开封市各旅游服务项目的游客满意等级序列,进而提出开封市发展旅游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国外近20年来关于旅游目的地重游者决策行为的相关文献,从研究重游决策行为的意义与内容以及重游者对目的地惯性、风险规避性、补偿性、实用性以及依恋性等态度与感知诸方面进行评述.最后,结合国内旅游者重游决策行为的研究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逍遥游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旅游新概念,由于缺乏明确的内涵,出现了产品体系泛滥和市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以泰安市为例,针对逍遥游的现代载体——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提出了营建休闲型城市、提供丰富的旅游产品、打造优雅的旅游环境、完善服务、加强交通方式多样化、住宿餐饮特色化等措施,为营建终极型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旅游形象大使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和国际化程度加剧而产生的一件新兴事物和全新概念。它通过名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达到宣传、促销旅游产品的目的。旅游目的地通过评选和推介旅游形象大使,可以强化旅游产品形象和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吸引公众注意力,刺激旅游者消费,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海外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路线的选择规律.利用项目组在12个旅游热点城市的市场调查结果,结合近些年国家旅游局海外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和市场学的基本原理,总结出海外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路线的规律性,即海外旅游者多前往经济发达、资源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传统的旅游黄金线路仍然是海外旅游者在境内移动的主要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7.
18.
李庆雷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57-62
速度膜拜塑造着现代社会的时间观和效率观,催生了走马观花式的大众观光旅游。随着人们对加速现象和大众旅游的反思,慢旅游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在慢旅游过程中,旅游者通过对时间和速度的自主控制,可以实现在异地异态生活的深度体验并充分获得自由、创造和发展。作为替代性旅游的一种方式,慢旅游将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电上的一场革命,对推进旅游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应借鉴慢城的经验,创新发展理念,倡导“慢规划”,整合社会资源,培育休闲氛围,完善公共服务,升级旅游产品,塑造慢游形象,建设休闲型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是一个以旅游者大众为出发点的系统的形象传播过程。一个旅游地要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在注重资源开发利用、设施服务建设的同时,也要关注游客本身的特征和影响游客感知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传播。作为传播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一定要主动积极地开展形象传播活动,使自己成为游客心中的目的地,要深挖文化内涵,保证传播内容的精彩、精准与精细,同时要把控好大众传媒中被动传媒的环节,处理好危机事宜。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的地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已成为旅游目的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帮助其形象提升,可以扩大知名度。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最外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包括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者的主要旅游动机,是旅游资源的主要内涵,是旅游业的“顶梁柱”。因此,从旅游文化角度来看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