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川滇交界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边远的藏族聚居区之一。从有限的藏汉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木里地区至少从汉代以来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不同朝代生活着羌、筰、磨些等不同称谓的土著居民。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木里地区的先民与周边地区不断交往、融合,建立或战或和的复杂关系,尤其自藏传佛教传入木里、政教合一制度建立开始,最终形成了具有共同心理素质的木里藏族。文章试图通过分析木里地名的含义、疆域、土著居民及其与周边的交往关系等,探索在民族杂居地区的木里藏族的历史渊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藏族和纳西族在历史上有悠久而密切的关系,纳西族《创世纪》中说藏族、纳西族、白族是三兄弟,藏族是老大,纳西族是老二,白族是老三。藏、纳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有长期的密切交往,也有因封建中央王朝的介入或两族统治者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战事纠葛。两个民族在喜马拉雅边缘地区谱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写下了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意义非凡的一页。如今藏学和纳西学成为举世关注的显学,由于历史上文化的相互渗透影响,苯教和东巴教的研究成为相互缺一不可的交叉学科,唐巴地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教派的发展、茶马古道上的经济贸易史也…  相似文献   

3.
滇西北8个民族群体面貌特征观察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滇西北怒江州、迪庆州等地是氐羌民族南迁的集散地。对当地独龙族、怒族、普米族、(拉玛)白族、福贡和维西的僳僳族、(康巴)藏族、纳西族等8个群体的面形、眼、鼻、唇、耳等5大类24项观察性特征进行了描述,以此计算了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已报道的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滇西北氐羌群体面貌较一致,而其他地区的氐羌群体则不可避免地与别类群体进行过遗传交流,导致面貌趋近于外族。僳僳族和白族在迁徒中族内血统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就近居住的群体之间遗传交流往往是不可避免而且可观的。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在文物普查和考古工作中,曾先后在大理地区的祥云、弥渡、巍山等县境内发现一批石棺墓。这些石棺墓的发现,对于我们研究战国、秦汉之际洱海区域的古代族属,以及它们和四川地区的石棺葬文化、民族的迁徒和演变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根据已发表的资料和笔者亲自参加调查获得的资料,对大理地区石棺葬族属作初步的探讨。 一 大理地区的石棺墓最早发现于弥渡县新街公社马官庄村(今为下马营村)。据赵淳(乾隆)《赵州志、冢墓》卷之三载:“蛮王墓,在弥渡北马官主(庄),本朝康熙十六年(公元一七二一年),水冲出石房,高丈许。”这里记载的所谓“水冲出石房”形状的“蛮王墓”,实际上就是古代的石棺墓。石棺墓虽然早在二百六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但大理地区对石棺墓的科学发掘是一九七七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省、州县已分别在祥云、弥渡、巍山等县清理发掘了十八座石棺墓。 石棺墓,当地群众一般称作“孔明坟”、“石棺材”、“鞑子坟”。其墓葬的结构是:先在缓坡台地上挖一个长方形的土坑,选用较平整的石灰岩或沉积岩片石,直栽于土坑的四壁,各用一块较大的石板,作为墓坑两端的堵头,两侧用三至四块石板,石板的平面朝内,毛糙面朝外,石板与石板的空隙用小石片填塞加固,构成一个长方形的  相似文献   

5.
李江 《科技咨询导报》2011,(25):215-216
丽江是我国纳西族主要聚居地区,由于其用火等方面的习俗,强调做好纳西族地区的消防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丽江纳西族聚居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文化特点,阐述了在立足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尊重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前提下,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进纳西族聚居地区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云南迪庆藏族、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和居民建筑与云南滇西北特殊的自然环境、宗教、经济等相衬,形成了独特的服饰和建筑风格.在迪庆藏族、丽江纳西族的服饰和居民建筑中蕴藏着藏民族与纳西族人民对生活的希冀,也蕴含着许多的数学文化,值得我们去探析解读它.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的纳西族是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祖先来自遥远的西北河湟地区,是古羌人的后裔。在纳西族发展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它拥有在当今世界上唯一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东巴文被誉为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是文字学研究的活化石。东巴文是纳西先民创造的文字,计约两千余个字符,因其专门被纳西族祭师———东巴,用于书写宗教经书和宗教活动的其它方面,所以称为“东巴文”。纳西先民对自然的认识和关注不仅贯穿在他们的生产、生活和各种文化活动中,在东巴象形文字中也有体现。象形文字,顾…  相似文献   

8.
引入反映纳西族民居木结构榫卯连接的半刚性单元,建立了纳西族民居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以及地震时程响应分析,得到了纳西族民居结构的自振周期、频率和位移、加速度时程曲线,进而得到振型与位移响应的关系,并对抗弯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进行了验算。结果表明,纳西族民居的木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9.
岩洞葬习俗发源于长江中游以南的华南地区,从考古材料来看这些岩洞葬或悬棺均分布于武夷山系、五岭、湘、桂、黔以及川滇一带。使用岩洞葬或悬棺的民族均为苗瑶民族。丘北僰人由于在历史上可能长期被彝族所统治,在生活习俗、语言以及文化上受到了彝族文化的一些影响,然而从其保留的独特葬俗来看,丘北僰人的族属应与苗瑶民族同根同源,彝族文化中从古至今绝无岩洞葬习俗。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引物genescan技术,分析了云南纳西族Y染色体8个微卫星标记,根据8个Y-STR在云南纳西族中的高频等位基因和单倍型组成,对纳西族Y染色体进行多态性分析。纳西族与汉族8个Y-STR基因座进行X检测,差异极显著。并结合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证据来探讨纳西族Y染色体遗传进化历史。  相似文献   

11.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通过敦煌藏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问古代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不同版本《纳西族文学史》中神话的继承性和差异性,以此来探究形成差异性的原因以及纳西族神话在《纳西族文学史》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纳西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历程进行剖析,发现具有以下特点:具有纳西族文化内涵的项目,在体育现代化历程中极具生命力;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多数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历史;拯救纳西族传统体育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建议:深化纳西族传统体育作为纳西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必须保留体育项目中具有的纳西族文化内涵;让纳西族传统体育逐步走进学校。  相似文献   

14.
丽江纳西族地区,殉情作为一种独特的现象曾一度盛行,在众多文化现象中自成一格。纳西族的殉情受民族文化中多种力量的影响,对此从社会心理、悲剧审美等方面,结合世界自杀文化对丽江纳西族"殉情文化"现象进行解析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研究纳西族传统体育,目的在于对濒临消失的纳西族传统体育做一些文字的记忆,同时挖掘其中一些可以通过创新并具有继续传承价值的东西.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纳西族传统体育游戏整体濒临消失的局面;对纳西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缺少相关的文字资料记载;只有少数项目适应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得以继续...  相似文献   

16.
东巴神话数量多、内容丰富,展示出绚丽多彩的纳西族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纳西神话的传承需要现代方式的传播载体,研究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对于动漫与纳西族东巴神话元素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播,对东巴神话进行阐述,在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构建基础研究上提出丽江纳西族东巴神话动漫形象传承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纳西东巴文主要是纳西族东巴用于记录东巴教经典的文字,东巴文是自源型文字,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分析《纳西象形文字谱》,得出异体字共489组,具有字形1172个,约占整个文字体系的一半。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东巴文异体字关系特征进行归纳,梳理记录同一个词的异体字之间的关系类型。并旨在通过这些探讨对东巴文异体字以及东巴文体系的特点、性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先民从远古时期的古氐羌部落分化出来后,沿西北———西南线迁徙,在漫长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过程中,经历了草原、戈壁、沙漠的洗礼,经受了种种自然灾害的磨难,深刻领会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纳西先民从游牧到农耕定居的转变,是一个对自然的认识过程。大约在汉代,纳西族先民渡过了金沙江,翻过玉龙雪山,来到了丽江坝子。当时的丽江坝子北高南低,北面雪山脚下是大片草地和灌木,南面是广阔的雪融之水汇集的沼泽地。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先民们开启了智慧的脑筋,描绘了一幅用水护水的美好蓝图。美丽富饶的丽江坝子,吸…  相似文献   

19.
占征 《青年科学》2010,(3):37-37
纳西族在不断的迁徙中不断选择和改变着住居形式。从最初游牧时的帐篷到农耕为主时的土掌房;从公元7世纪金沙江上游和泸沽湖边可拆装搬迁的木楞房到明代以后开始的定居生活。纳西族在积极吸收中原汉文化的同时,也融合了邻近的藏族、白族的住居文化,形成既多元、又有本民族特色的合院式建筑。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地区东巴文化体系中的东巴舞谱舞蹈是纳西先民在地理、人文因素的影响下产生的祭祀舞蹈,它是纳西族鲜明独特思维意识的产物。它以凝情待发的内气运行展现出沉静敦厚的外部动作特征,以体现纳西族对生命力的看护,实现脚踏实地的诗意栖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