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不仅《九章算术》已经初步形成“以类合类”逻辑思路,而且“推类”思想在《九章算术》中有深入的应用,可见中国古代数学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自己的逻辑思路特色。  相似文献   

2.
《礼记·乐记》是展示中国早期文化理论、特别是音乐理论的代表性著作,而“物”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物”贯穿了《乐记》的几条主要逻辑链,它在逻辑建构的起点、终点或者是媒介(中介)等不同位置上有各异的效果,并且对理解文本中被后世阐释为“心物关系论”“人性养成论”“音乐作用论”等理论方面有一定帮助。“物”的概念为《乐记》提供了肥沃的生长土壤,也有助于文本中所承载的文化观的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3.
刘邦凡 《科技信息》2007,(4):9-9,24
《周髀算经》和《筭数书》是中国最早的两部数学著作,研读二书,可觉察:中国古代逻辑的“类”概念、“类以合类”的推类思想在二书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考察《周髀算经》以及赵爽注,可觉察:中国古代逻辑的“类”概念、“类以合类”推类思想的反映。这说明中国古代逻辑的推类思想在中国古代数学形成时期就开始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洪志为吹嘘“法轮大法”,在他的经典《转法轮》中,大量拼凑一些科学的名词和术语,来对“法轮大法”进行包装。其实《转法轮》逻辑混乱,矛盾百出,充满了对科学概念的肆意曲解和牵强附会。现在从《转法轮》中选出他的四段言论,用科学的概念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一对照进行剖析。以正本清源,使“法轮大法”的弥天大谎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要讲逻辑”,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提出来的。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384页)。这里的“理论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帮助我们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认识能力,讲逻辑能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论证能力,语言表达中如果不讲逻辑,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各种客观事物,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就会出现概念不明、判断错误、推理不当以及违反思维规律等语病。例如: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30年代,曾经兴起了一种颇有特色和颇为时髦的逻辑体系,这就是所谓的“综合逻辑”。虽然在论著中正式称为综合逻辑的很少,而公开以“综合逻辑”命名的著作只有林仲达著的《综合逻辑》(1936)一书。但综合逻辑的观点和体系结构在当时的逻辑界确是颇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推类是以墨家逻辑为主体的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数书九章》也使用“推类”作为数学推理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诠解《中庸》首章的“中”“和”之论,一、根据《说文解字》段玉裁注及郭店简书《性自命出》等文的相关材料,可以将《中庸》“中”“和”之说解读为一种性情境界论。二、把《荀子》、《乐记》之“乐和同,礼别异”和“致礼以治躬”、“致乐以治心”的思想,同《中庸》“(情)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主张进行贯释发明,又可以看到,《中庸》作者在前贤以“和(龢)”为美思想的影响下,在性情论中灌注了调谐情感以相融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名著《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曾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探讨,中译本即将出版发行。这里,我们从评价该书的一些基本观点出发,引伸出一些新观点。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中,波普尔把科学发现的过程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假说形成以前的阶段,是经验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假说形成以后的检验,是逻辑学  相似文献   

11.
《乐记》是七十子后学公孙尼子关于《诗》乐的论著。公孙尼子几乎完全忽略了诗乐的娱悦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全副精神所关注的是诗乐的道德意义。故而提出了“音与政通”“乐以象德”的《诗》乐理论,以《雅》《颂》之创制,旨在节制人情,导引人心,使社会秩序化、道德化,并对《风》《雅》《颂》的音乐形象与道德内涵作了描述。反映了战国儒家学派中兴起的以道德教化拯救颓世的思想潮流。同时《乐记》也披露了关于《诗经》音乐形态的信息与不同于《毛诗》的《诗经》传本信息。  相似文献   

12.
《摄类·雷劈敌论之谬》是苯教摄类文献的巅峰之作,也是诸多苯教闻思院的通用教科书之一。以文献田野法审视《摄类·雷劈敌论之谬》,多项摄类单元与萨迦派更噶扎增的《摄类归纳偈颂》相通,18项摄类单元之数量与隆朵喇嘛所列恰巴·却吉僧格的《量论摄类除意暗论》相同。不同于二者的“小周遍”“能遍所遍”“你声回旋”等均属于多项摄类单元之融合,并且有些论证直接对应于萨迦派龙日华贝的《摄类梦幻镜》的相关辩论。尽管如此,从学科称谓、概念术语和认识论上不仅有别于佛教摄类文献,“无我”的定义及其外延问题上还摒弃了首部苯教摄类文献《量论摄类》的观点,从而成为了该派摄类学的巅峰之作和通用教材。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用心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物理学》,就会发现这两部著作的开篇所论都是作者的认识论基本观点。如此布局,绝非偶然,它说明亚氏的全部哲学和科学研究,都是在认识论的自觉指导下进行的。不仅如此,亚氏还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撰写了认识论专著的哲学家。被后人归入逻辑著作类(《工具论》)的《分析后篇》,其实是“科学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中国有无逻辑的问题,一直存在分歧和争论,甚至多夫.嘉贝和约翰.伍茨主编的《逻辑史手册》也没有包含中国逻辑的任何内容。张忠义教授的专著《中国逻辑对"必然地得出"的研究》,以详尽的事实、严密的论证和现代逻辑的分析方法,科学地证明了中国逻辑具有合法性,中国逻辑有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1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数学飞速发展的时期,算经十书大多在这一时期形成,而且在中国古代逻辑的“类”概念和“类以合类”推类思想影响下,形成自己的逻辑特色。  相似文献   

16.
先秦音乐思想以及整个文艺思想 ,集中表现在一场关于“乐”的论争上。作为这场论争的总结和结晶的《乐记》 ,其成书年代历来没有弄清楚。郭沫若曾提出了公孙尼子说。但从《乐记》自身的矛盾性来看 ,作者不应是公孙尼子 ;从儒家传统文艺观的发展过程来看 ,《乐记》当在《荀子》之后。从直接的史料记载看《乐记》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汉书·艺文志》提供的史料是基本可信的。所以 ,《乐记》应是汉武帝时 ,刘德与毛生等人收集《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所作 ,经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而得。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肯定了《中学语文教材通感类说》提出“意觉”及收集了大量实例的贡献之后,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该文把通感分成“6类23种”,既繁琐,又不科学。  相似文献   

18.
“佯谬”又叫做“悖论”,是指从看似正确的前提出发,经过看似正确的逻辑论证却得到了荒谬结论的那种矛盾命题。在通常所说的佯谬中,有一些佯谬,‘经过认真分析,总可以发现其前提或逻辑包含有错误,这一类佯谬是“疑似佯谬”。然而也有一些佯谬,你不得不承认其前提和逻辑都是正确的,却不知为何同时得到了两种相反的结论。这二类佯谬是“真佯谬”。本文介绍的9个佯谬非常有意思,。读者可以用来考验一下自己的头脑。  相似文献   

19.
张兆麟 《科技信息》2012,(3):319-319
我国很久以前就有关于讨论音乐起源的著作——《乐记》,本书中第一句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这也正是本书的中心论点即音乐的起源和发生是由人类的情感而产生。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该句中的“音”为何音?“人”为何人?那么音乐的产生除了人情感以外还有其他的必要条件吗?如果说音乐是人有感而发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创造音乐或者演绎音乐?在本文中笔者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和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乐记》论艺术的社会作用,是从对人性的认识开始的。《乐本篇》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由此可见,《乐记》对人性的看法,既非荀子的“人性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