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美国研究,至少可以上溯到一个半世纪以前的晚清时期的“开眼看世界”思潮。自那以后,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近20多年,美国研究现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清嘉道成年间边疆史地学研究中的世界性意识的出现,首先表现在域外史地学的崛起和勃兴.也表现在边疆史地研究与外国史地研究开始紧密结合,还表现为边疆史地研究者开始用世界的眼光审视和筹划边疆防务和国家安全问题,反映出此时边疆史地研究恢廓的视野。这是中国史学思想的重大变化,揭开了史学近代化的序幕。  相似文献   

3.
周鑫宇 《世界知识》2013,(16):69-69
越来越觉得,今天的中国需要第二次“开眼看世界”。  相似文献   

4.
李安宅边疆思想要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社会学家李安宅是我国近代边疆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长期致力于边疆史地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在许多著述里全面系统地阐释了其边疆思想。其边疆思想着眼于“实地研究,”寄托了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文章认为李安宅的边疆思想与其学科背景、边疆研究经历及抗战建国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西陲文化院是张怡荪在抗战期间组建的私立藏文化研究机构。清末民初以来,西部边疆危机促使国人关注“西陲”、研究“西陲”;外人在中国边疆研究中的领先地位,激发了国内学人“于世界学术界争一立脚地”的民族意识。在此背景下,张怡荪受陈寅恪等学者的影响,树立编纂藏汉辞典、“为后来者搭下一座桥梁”之心愿。1937年,在四川省政府的支持下,张怡荪在成都正式成立西陲文化院,启动了《藏汉大辞典》的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6.
姚莹是晚清“开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康輶纪行》是他的重要代表作.在《康輶纪行》成书的过程中,姚莹通过众备版本对前人的不实之载,进行了辨伪和综合的校勘,促进了该书的成型,集中体现了姚莹的文献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初,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复,同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广西民族学院共同组建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广西工作站。该工作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国强研究员任站长,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周建新教授任常务副站长,外国语学院古小松研究员任副站长。工作站的成立,将对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建设,以及相关硕士点、博士点的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成为广西民族学院扩大对外交流的新的工作平台。工作站将为双方科研人员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广西民族学院拟聘…  相似文献   

8.
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军惨败的严酷现实震醒了东方睡狮的迷梦,而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统治阶级中一部分眼光比较敏锐的士大夫开始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最早关注海防的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其后,魏源也意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而李鸿章则是认识到海防重要性的集大成者。本文拟对李鸿章的海防思想略作阐述,偏颇之处,祈请识者匡正。 一 纵观悠悠数千年之中国历史,对中原王朝统治构成威胁的力量均来自于内陆边疆,因此,历代王朝国防的重点均在陆上而非海洋。我们今天看到的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便是历朝历代统治者为防备国土免遭“夷蛮戎狄”侵扰的明证,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二千余年中断断续续被修筑。由此,足见统治者对陆上边防之重视。在海洋方面则一直相安无事,虽在明清之际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从海上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但其规模,影响极为有限,尚未对统治阶级构成威胁。因此,历代王朝的国防建设是“重塞防、轻海防。”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思想发展的状况,可以概括为这样一条线索,即从对“经文经学”的研究——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改良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以下就此线索,略抒管见。 1840年,英国用大炮和鸦片打开了清朝的国门,从此,“天朝大国”迷梦破灭,传统的儒学在外国的坚船利炮和廉价商品的无情袭击下,几乎丧失了全部“保国”“保种”的功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交结在一起,严峻而残酷的现实,使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官僚和爱国知识分子从麻木不仁的昏睡状况中惊醒过来,开始睁眼看世界,他们迅速而敏锐地意识到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于是,率先从“经文经学”的研究中解放出来,发出了放眼世界。学习西方的呼声。近代中国第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他们从英吉利击败清帝国这一明显事实中,得出的最直接结论是,要战胜“外夷”就要学习“外夷”,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相似文献   

10.
一套以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为研究对象的《边疆史地丛书》最近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丛书由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目前已出版了《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海南诸岛:地理、历史、主权》、《清化前期西部边政史论》、《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两汉时斯的边政与边史》、《20世纪的中国这疆研究》等20余种。《边疆史地丛书》出版@大禹  相似文献   

11.
我看世界     
《世界知识》的宗旨是“平实理性看世界”。因为世界归根结底是属于生活于其中的我们每一个人。应读者要求,在新的一年中,本刊特设立“我看世界”专栏,为每一个喜爱“世知”、关心这个世界的人提供一个平台,让读者对我们所感兴趣的世界大事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欢迎您给我们寄来对  相似文献   

12.
西南边疆当代文学主要是指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广西、贵州为主的边疆省份的当代文学。这是一个被主流学界忽视的文学范畴。研究西南边疆当代文学的价值在于发现其存在与发展的权利与潜力,为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理论建设提供更多民族化的、原创性的文学支撑材料。西南边疆当代文学的研究要紧扣西南边疆文学独特的民族意识与现代性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做到西南边疆当代文学概念的理论厘定与文学形态梳理相结合,当代文学现象的横向共时比较和纵向历史回溯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老作家艾芜在青年时期,在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下,怀着“要凭我的双手,我的劳力走到世界上去”的愿望,在我国西南边疆流浪了相当长伪一段时间,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生活在西南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劳动人民中间,和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同甘苦,共患难,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早期的小说集《南行记》中,有一部份作品就是以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为题材,反映了他们的苦难遭遇,画出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史料挖掘与整理的方法,就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西学传播的途径与内容进行论述。重点阐述其西学译介活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深远影响:促进中国士人"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形成,启迪其民主意识,引导国人开启西学翻译的历史并助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的变革。这些符合中国近代历史进步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成为思想的主流。士人对于“仕”与“隐”的态度也不再囿于传统儒家的以“仕”为理想、以“隐”为被动的选择和暂时的退路观念,而是在老庄无为逍遥思想的影响下“自觉”进行的主动追求。政治形势的变化和老庄思想的流行使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一种新的隐逸观——朝隐。朝隐巧妙地将仕与隐统一起来,以仕为隐,即仕即隐,它是文人士大夫阶层与统治阶级斗争调和的结果,也是老庄思想流行后士大夫独特的处世哲学的体现。士大夫可以不再面对仕进与退隐的艰难抉择,庙堂与山林成为士大夫可以兼得的人生理想。在这种新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模式中,山水作为自然符号成为士大夫所追逐的对象,成为他们对精神自由的寄托。  相似文献   

16.
戴庆厦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上卓有成就。他1935年6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中央民族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名师,“985工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教育与边疆史地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基地主任、首席科学家。2004年获“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戴教授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二十多种语言和方言的田野调查,掌握了大量前人没有掌握的语言资料。在松紧元音研究上他全面揭示了松紧元音的共时特点和历时来源,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科学的预测。此外,对声调、清浊…  相似文献   

17.
1930~40年代初期,边疆研究期刊大量出现,作为边疆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边疆民族研究,也从被动的宣传介绍进入积极主动研究的阶段。而作为有“人类学博物馆”之称的云南,也就成了这些期刊民族研究的重点区域。对少数民族的认同,也从“国民”的发展而为“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在辛亥革命中,海外华侨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此,孙中山先生曾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华侨是革命之母。”学术界对此也已作了深入的探讨与认可。但辛亥革命对海外华侨社会的影响,目前学术界的研究还近乎空白。本文拟就辛亥革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下简称“新马华侨”)社会的影响作初步探讨。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辛亥革命促使新马华侨更加积极地支持祖国革命与建设;促进新马华侨的联合与团结;有力地推动了华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广泛地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这几方面的影响是在新马华侨增强了的民族意识和爱国观念的作用下产生的,反过来,它们进一步增强了新马华侨的民族意识和爱国观念。这是辛亥革命对新马华侨社会最重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源是我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先进人物,他一生硕果累累。在哲学、文学、地理和方志很多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身为湘西人,魏源与现代意义上的湘西有着不解之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魏源是现代意义上的湘西人;他的《圣武记》卷七对现代意义上湘西的乾嘉苗民起义进行了具体的载述,为清中叶划分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审定刊校了道光本的《凤凰厅志》。  相似文献   

20.
《边事研究》系20世纪30年代中国边疆研究的代表性刊物,其刊载旨趣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内容取向。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重视对边疆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边疆国际关系等的探索;并呈现出边疆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政府组织与推动边疆研究、重视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考察、研究专业化趋势进一步增强等特点。虽然这一时期的边疆研究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或系统性的专门的边疆研究理论与方法,并且研究的深度不够。这一时期边疆研究的内容及其特征体现了近代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大势,同时也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