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快乐教学源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必须关注学生在其中的体验和感悟、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实施生命教育,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自身教肓实践出发,谈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些经历,强调体验、感悟和渗透,以情感人,颇有启迪。  相似文献   

3.
学习兴趣是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在内心深处产生需要的心理倾向。本文谈一谈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肖萌 《科技信息》2008,(15):284-284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外因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转化为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内因”。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才能填补学生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观对象的相互作用而主动建构的过程,它决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简单复制和被动映射。因此,学生“体验数学”的自主探索活动和合作交流活动提供了学生主动建构的时空。用书本与单纯讲解来代替数学学习,那就不是在教学生自己探索,而是在教学生利用别人的推理,这无疑是让学生啃别人嚼过的面包,而不是自己去学习。因此,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体验数学学习就成为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课堂贯穿体验教学,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教学的活动中,我们不太重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体验.我们往往将成人的观念,披上知识的外表以标准化答案的方式剥夺着儿童独有的个性体验.如果剥夺了儿童在理解基础上的体验,以及在体验基础上的理解,那么除了死记硬背,孩子们还能干些什么?因此,作为数学老师庄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学是情感性很强的工作,特别在诗歌、散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散文在品读中领悟情感,诗歌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实现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我听说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能记住;我亲自做过的,我才会明白。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水。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星罗棋布的湖泊、池塘,奇妙秀美的瀑布、喷泉……大自然似乎能提供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让人类永无后顾之忧。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武欣 《奇闻怪事》2007,(3):91-92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只要善于用眼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用情感悟生活,学生的作文才能腾起生活的气息,才会富有独特的个性色彩,才会在生活的观照下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主体精神、积极个性、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人。因此德育必须高度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德育的过程又是不断由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体验是变化的催化剂。本文从主体体验的角度阐述了德育的过程。使德育成为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形成、精神培养、品德塑造、人格提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23日.为期一年的“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正式启动。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在阅读中快乐,在快乐中成长为新一代高素质公民。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使原有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和完善,激发起学生主动地将新旧知识发生相互联系,相互比较,主动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途径,并有效地学习新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愤悱,在情境中历练,在情境中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多作家谈自己的成长过程时都提到:他们之所以迷上写作,往往出于很偶然的机缘。或是某一次作文写得不错,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或是参加某项作文竞赛,获得了奖励;或是一篇小文偶尔发表,便一发不可收。令我们语文老师尴尬的是几乎没有人说是得益于老师的理论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有位教师借我班学生上了一节公开课,尤天成写的“父爱昼无眠》。读后,学生被博大无私的父爱浸染着,当谈到“你平时有没有发生因误解而与父亲产生矛盾,后来明白真相后非常抱愧的事?能否对你的父亲说几句你很想说但当着他的面却说不出口而从没说过的心里话?”有个学生马上站起来,可是没说两句便泣不成声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大家都在体验感受着。  相似文献   

16.
兰本达曾说“在探究过程中的孩子就是一位小科学家”。让学生象科学家一样通过探究获得知识恰恰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宗旨。它作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对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学生普遍存在缺乏感恩意识,知行分离的现象,提出感恩教育中应该加大实践层次的教育,即在体验中学会感恩。同时,对在体验中学会感恩提出感恩教育要从小事开始,从小开始,并重视同龄人的感恩引导几个方向进行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作文就是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想到的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作文要说真话、实在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是作文要讲究“真实”。然而,我们在作文经常遇到如上所说的“尴尬”现象;有的学生只会依赖作文选写“比猫画虎”式的“葫芦文”;有的学生完全脱离生活实际,写的是假人假事假经历的“胡编文”,还有的学生写的是东摘西抄的“拼凑文”;甚至有个别学生写的是全文照搬的“移植文”,真可谓“天下文章一般抄”。说的都不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想到的真事。  相似文献   

20.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学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亲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在亲历中成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是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以主体的姿态投入到学习的进程中,是心的感悟与体验。而要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教师必定要先去感受,把学习的过程与快乐的结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份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