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实际齿廓公法线上的距离为齿廓间隙,提出了一种修正齿形针摆传动初始间隙的准确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空转角,并通过实际啮合状态仿真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运用该程序,还研究了修形方式与初始间隙、修形量与空回转角及啮合位置的关系,得出了负等距加正移距修形可以获得最小的空转角度、啮合位置与修形量大小有关的结论,并用以指导汽车座椅调角器性能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啮合理论与赫兹接触理论展开差动式行星滚柱丝杠承载特性分析,综合考虑由滚柱与丝杆初始啮合点偏置引起的接触点位置变化对承载特性的影响,建立差动式行星滚柱丝杠空间啮合几何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滚柱和丝杆的啮合点位置和主曲率进行求解,推导出单个滚柱螺纹齿面载荷分布和承载能力计算几何模型,将模型计算结果与直接刚度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系统分析了牙型角、螺距、滚柱螺纹节数、丝杆与滚柱材料弹性模量比等因素对差动式行星滚柱丝杠载荷分布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自升式平台齿轮齿条强度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齿轮齿条的三维模型,并计算平台在预压状态下齿轮齿条的应力,分析齿轮齿条在不同啮合位置时的Von mises 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分布情况,并将其与公式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齿轮齿条啮合过程中接触面上应力呈带状分布,最大应力出现在带状区域的两端,带状区域的中部应力相对较小;齿面和齿根是齿轮齿条啮合接触过程中容易失效的部位,升降系统齿面接触应力与齿根弯曲应力偏高,在升降系统的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降低相应应力或提高材料强度;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公式计算值误差较小,可以作为该齿轮齿条强度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短幅内摆线型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平面啮合和空间啮合理论,推导了螺杆和衬套的曲面方程,讨论了其啮合特征,对螺杆-衬套副的密封原理也进行了分析。本文所得的结论对于该型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设计计算和加工制造,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渐开线直齿轮轮齿载荷及应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齿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存在单对齿与双对齿的交替啮合、齿轮的啮合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齿轮在啮合中产生弹性变形等原因,使得齿轮的载荷十分复杂,要精确计算齿轮啮合过程的受力较为困难。对渐开线直齿轮的啮合过程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齿间载荷分布的基本力学模型,分析了齿轮啮合过程的变形协调关系,推导了参与啮合的轮齿所发生的各种挠曲变形和弹性接触变形的计算模型,进而建立了能够精确计算齿轮啮合过程中受力的计算方法。通过一个具体的计算实例,计算了齿轮啮合过程中齿面受力、齿根应力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变化规律,并用曲线进行描述。此计算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计算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不同位置的受力和应力,为精确进行渐开线齿轮的力学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两齿面在接触点处无曲率干涉才能正确啮合,由此提出一种面齿轮传动整个啮合过程的相对法曲率极值曲线曲率干涉检验的方法.建立两实体曲面干涉检验的物理模型,通过欧拉(Eurler)公式和Bertrand公式,导出曲面相对法曲率的数学解析式,对相对法曲率极值进行求解,分析两曲面在接触点无曲率干涉时相对法曲率极值的范围;建立面齿轮副的齿面方程,根据啮合原理,由插齿刀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导出被展成面齿轮齿面的主曲率、主方向.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到面齿轮齿面的啮合印痕及各啮合位置相对法曲率的极值曲线,并对面齿轮传动在啮合点的曲率干涉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短幅外摆线等距线型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平面啮合和空间啮合理论,推导了螺杆和衬套的曲面方程,讨论了其啮合特征,并分析了螺杆-衬套副的密封原理。本文所得的结论对于该型单螺杆式水力机械的设计计算和加工制造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限制内啮合摆线转子压缩机中外转子绕内转子公转的趋势,在外转子上施加一个支撑力,对支撑力的位置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内啮合摆线转子压缩机中支撑力的方向和位置完全是由几何关系决定的,而与气体力、接触力等无关,因此在对该压缩机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支撑力位置,然后再计算支撑力和接触力.该研究可为内啮合摆线转子压缩机的动力学设计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9.
一分度平行分度凸轮机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一分度平行分度凸轮机构的啮合传动特性及内在设计规律,探讨该类机构实现一分度间歇传动的各种可能结构形式,结合工程计算实例编制了CAD通用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0.
斜齿轮滑动摩擦功率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齿轮啮合理论,提出了斜齿轮啮合滑动摩擦功损的计算方法.首先,利用轮齿接触分析得到齿轮副的啮合路径和接触印痕:然后,利用承载接触分析求得齿面接触点法向载荷和承载传动误差,通过求解一个周期内所有啮合位置,可以得到一对轮齿从进入啮合到退出啮合所有接触点的法向载荷和承载传动误差,极大减少了计算工作量;最后,将承载传动误差转换成齿面接触点的相对滑动速度并与该接触点处的摩擦力相乘得到该点的滑动摩擦功损,将所有接触点的滑动摩擦功损一起带入功率近似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斜齿轮啮合的滑动摩擦功率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Ideas软件的建模与仿真模块,建立了具有精确齿廓的渐开线齿轮副与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副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对这两种齿轮在相同设计参数和相同加载力矩下的啮合情况进行有限元接触分析,求解出了这两种齿轮传动在不同啮合位置下的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并作了对比分析.同时着重分析了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由于齿腰分阶对接触应力和弯曲应力的影响情况,为分阶式双渐开线齿轮这种新型传动应用于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传统的插别式纸盒盒底不同摇翼上啮合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提出了一种用已知边长作三角形,来确定啮合点在纸盒不同摇翼上的个数、位置,根据载重量确定纸板的定量及啮合点的个数进行结构设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面齿轮啮合过程中圆柱轮齿和面齿轮轮齿相对滑动速度、接触应力和摩擦热流量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两齿轮轮齿的绝对滑动速度及相对滑动速度、齿面摩擦因数和摩擦热流量沿啮合面的分布规律以及受压力角的影响,对这些参数沿啮合线的分布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面齿轮压力角的增大,相对滑动速度和齿面接触应力均下降,摩擦热流量也随之下降。这为面齿轮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于KHV内啮合副(即渐开线少齿差内啮合行星齿轮副)可行解的寻求,在未采用电算技术的情况下已属较为复杂的工程计算。借助于电算技术,不仅可很方便地求得其可行解,且可进一步寻求其优化解。本文介绍的KHV内合副优化设计的方法,是通过对超越方程组的求解而进行的,它具有迭代次数少、占用内存少、程序简单、收敛快的特点,因此可在微处理机上进行该啮合副主要几何参数(包括齿形系数)的优化设计。本文介绍的程序,可做为独立的KHV内啮合副优化程序,从而获得具有标准径向间隙的啮合副优化参数,也可以作为非标准径向间隙的啮合副优化设计中,求对应于某一c*(或ha*)值的最优参数的子程序。本文蓝对按照最小啮合角原则设计少齿差内啮合副的经济效益作了粗略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椭圆锥齿轮的强度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目前对椭圆锥齿轮的研究主要是进行传动原理及特性、齿形设计、加工制造分析以及传动实验等研究,而对其轮齿承载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结合微分几何理论和齿轮啮合原理,在椭圆锥齿轮平面当量节曲线的基础上,获得传动过程中的压力角变化关系.对啮合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并推导轮齿所受切向力及法向力的计算公式.建立椭圆锥齿轮强度的连续计算方法,讨论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随主动轮转角的变化规律.判断啮合过程中最薄弱轮齿的位置,分析了模数、齿数和偏心率3个基本参数对接触应力及弯曲应力的影响,并通过与传统直齿锥齿轮强度计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椭圆锥齿轮强度连续计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使无背压活塞环正常工作并提高使用寿命,对工作间隙和相对过盈量的设计计算进行了研究。利用热变形分析推导出了热膨胀工作间隙计算式。通过力学分析对径向相对过盈量进行了设计计算,保证活塞环无背压。热膨胀工作间隙和径向相对过盈量的计算式可以指导无背压活塞环的设计、加工和装配。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推导出计算双圆弧齿轮受载后的啮入啮合点的公式。使用逐步逼近法求得超前啮合角,并用FORTRAN语言设计的啮入冲击分析计算程序,确定了改善啮入冲击准则,实现低噪声双圆弧齿轮传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不稳定变应力下外啮合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和实验的程序设计方法。本文给出了主要计算公式和简单框图。计算例题在微型机上通过。  相似文献   

19.
对变速比循环球式转向器齿条扇传动副的啮合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分析了变速比特性,啮合线,啮合面,啮合范围,变速比齿扇齿形,齿廓面,啮合特点及界限与干涉等,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计算,对实际生产中遇到的现象给出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以一种新型啮合式电动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全数字化电机控制统。系统采用TMS320F240为主控单元,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啮合式电机驱动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电路,位置/速度检测电路。该系统可以实现电机位置、速度的开环或闭环控制。以速度闭环控制为例,介绍了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最后用试验结果检验了控制系统的闭环调速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