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离子单体,将其介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正硅酸乙酯(TEOS)的原位分散聚合体系,以获得较少分散剂用量下的多功能二氧化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SiO2/PMMA)复合体系的单分散微球,采用XRD、SEM、TEM、FTIR、TGA和DSC对所获SiO2/PMMA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并对其防水性能及单体合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分散聚合体系中加入正硅酸乙酯(TEOS)获得的纳米SiO2颗粒,可提高聚合物PMMA的疏水性能,且对该复合材料的透光率影响不大,仍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2.
梯度核壳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步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核/中间层/壳梯度结构的纯丙乳液,并对影响聚合物粒子核壳结构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实验发现硬单体和软单体在选用多步乳液聚合技术时,可形成具有梯度的硬核软壳结构型乳液,降低了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采用壳预乳化法添加乳化剂可使其在不同的反应阶段得到合理分配,有利于维持反应体系稳定,并避免在反应后期生成新粒子;当乳化剂用量为3%时,凝聚率仅有1%,所得乳液粒径在100nm左右且粒径分布均匀。同时,通过粒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粒子结构进行分析并验证了其梯度核壳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 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 A)复合胶粒.扫描电镜(SEM)观测、X-光电子能谱(XPS)及热重(TGA)分析结果显示,在M C颗粒表面覆盖了一层PMM A胶膜,形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M C/PMM A复合胶粒,TGA结果还发现,M C能影响PMM A的热降解过程并促进其成炭.  相似文献   

4.
以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2-(α-溴异丁酰氧基)乙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粒径为18.7n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在溴化亚铜(CuBr)/2,2′-联吡啶的催化下,以该PMMA微球作为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成功进行了苯乙烯的接枝聚合,且聚合过程可控。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1,1-二苯基乙烯(DPE)为添加剂,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自由基聚合过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GPC、1H-NMR、ESI-MS表征了PMMA大分子的结构。结果表明,在DPE存在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可控聚合的特征: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增加而增加,分子量分布较窄;DPE用量越大,相同时间下单体转化率越低;相同单体转化率下,DPE用量越大,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低。PMMA大分子主要结构为一个DPE端基的链自由基和一个PMMA链自由基间偶合终止生成的含有一个DPE单元的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6.
采用阴离子聚合技术合成了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两嵌段共聚物P(St-b-MMA),探讨了环己烷/四氢呋喃混合溶剂对聚合的影响,采用FTIR、^13C NMR等表征产物结构及成分,并以P(St-b-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段质量分数为0.31)制备了具有纳米孔洞的高分子薄膜。  相似文献   

7.
新型有机桥基梯形聚乙烯基硅氧烷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逐步偶联聚合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种含有反应性侧基的梯形聚有机硅氧烷。此合成方 法采用N,N′二(1,1-二甲基-2-羟乙基)对苯二甲酰胺(M)为模板,将具有三官能团 的有机硅单体联结成梯形模板单元,然后在N—H…O〖FY=,1〗C型氢键作用下水解缩合,得 到一种具有高规整性的梯形聚硅氧烷。通过XRD和29Si-NMR,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和结 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规整的梯形结构。上述含有反应性侧基的梯形聚有 机硅氧烷可以作为潜体进一步制备其它功能性高分子。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分散聚合法和种子溶胀法,在乙醇/甲醇体系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制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高分子微球,并以此作为后继制备三维(3D)多孔结构锂电池材料的合成模板剂.讨论两种合成方法获得微球的粒径均匀性和粒径分布,认为单分散聚合法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模板剂,研究此方法中单体介质比和引发剂浓度对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条件为:MMA/medium=13.8%(质量分数,全文同),AIBN=6g时,合成微球的粒径最均匀,平均为3.8μm,粒径分布为0.103 2.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以正丁基溴为引发剂,卤化亚铜/联吡啶(bpy)为催化剂,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末端为丙烯酰胺基的聚氧化乙烯(PEO)大单体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得到了实测分子量与理论分子量相近,分子量分布较窄,有预期结构的接枝共聚物,用IR,1HNMR,VPO,GPC,DSC等进行了表征,并对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受单体总浓度、投料比、引发剂及反应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使用再生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方法,在微晶纤维素表面分别接枝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钠(MAA-Na),FT-IR图谱和SEM照片证明纤维素基表面成功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PMMA的分子质量分布较窄,Mw/Mn=1.12,说明ARGET ATRP实现了对接枝侧链分布均一性的有效控制。MAA-Na单体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可在接枝侧链分布均一性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反应时间实现侧链长度的有效可控。ARGET ATRP可实现对微晶纤维素表面接枝侧链分布和长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anometer calcium carbonate(nano-CaCO3) surface modified with γ-methacryloxypropyltrimethoxysilane (MPTMS) was carried out to prepare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PMMA)/nano-CaCO3 composite. The reaction between nano-CaCO3 and MPTMS, and the grafting of PMMA onto nano-CaCO3 were confirmed by infrared spectrum. The grafting ratio and grafting efficiency of PMMA on nano-CaCO3 modified with MPTMS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at on nano-CaCO3 modified with stearic acid. The grafting ratio of PMMA increased as the weight ratio between MMA and nano-CaCO3 increased, while the grafting efficiency of PMMA decreas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graph showed that nano-CaCO3 covered with PMMA was formed by in-situ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12.
王志敏  徐翠莲  刘朝晖 《河南科学》2010,28(12):1521-1525
利用相转移反应在羧基化碳纳米管的表面引入具有反应活性的苯乙烯双键,利用双键的反应性,与MMA单体进行自由基原位聚合反应,得到PMMA修饰的碳纳米管.这种聚合物修饰的碳纳米管可以在对PMMA有溶解效力的有机溶剂中溶解,利用FTIR,TGA,TEM等对这种聚合物修饰的碳纳米管的结构、修饰效率以及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和分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高分子链对碳纳米管表面有效修饰.利用这种原位聚合反应,不进行均聚物的分离可以一步得到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比较,相同量未经任何修饰的碳纳米管用相同的方法,在相同条件下也制备了PMMA纳米复合材料,并将两个样品中碳纳米管的分散状态用扫描电镜(SEM)进行了观察,同时对其力学性能与相同条件下得到的PMMA均聚物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木质素(lignin)作为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可再生生物质资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并已被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本文在对碱木质素烷基化修饰的基础上,利用其丰富的羟基对右旋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烷基化木质素接枝右旋聚乳酸(LGPD)。通过对LGPD自身结晶行为的研究表明,木质素的存在能够促进右旋聚乳酸(PDLA)的结晶,提高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相对于4臂右旋聚乳酸(4a-PDLA),将LGPD作为添加剂加入到左旋聚乳酸(PLLA)后更有利于立构复合晶的形成,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共混材料的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14.
首次利用一种新方法(反胶束模板-原位聚合一步法)成功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Ce(OH)3-Pr2O3/石墨纳米微片复合材料.膨胀石墨在乙醇-水溶液中经超声处理制得石墨纳米微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油相,稀土金属离子Pr3 ,Ce3 水溶液为水相,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CAB)自组装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了PMMA/Ce(OH)3-Pr2O3/NanoG纳米复合材料.产物用CHCl3分散,涂于载玻片上,制得纳米复合材料薄膜.并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热-热重(TG-DTA)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表面改性TiO2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TiO2粒子表面进行聚合,得到了以TiO2粒子为核,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的复合粒子,TiO2粒子表面由此得到改性研究了TiO2表面聚合物成膜的条件,用TEM证实了表面聚合物膜的存在,运用IR和DTA对复合粒子进行了表征,并利用Zeta电位,接触角的测定及分散性试验对改性前后TiO2的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化合物1)和L-蛋氨酸(化合物2)为反应物,无水醋酸为溶剂,反应生成酰亚胺酸[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酸](化合物3).化合物3与二氯亚砜形成酰氯[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二酰氯](化合物4)后,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在10min内与乙二胺快速形成缩聚产物[聚N,N'-均苯四酸-2-L-蛋氨酸乙二酰胺](聚合物5).应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通过微波辅助加热可用L-蛋氨酸为原料将手性元素引入聚合物.  相似文献   

17.
通过“超分子构筑调控/逐步偶联聚合法”,首先以强荧光性的1,6-二氨基芘为模板剂将苯基三氯硅烷偶联成梯形模板单元(P-Ph-LS),模板单元再在氢键作用下经水解、缩合得到芘桥基聚苯基硅氧烷(Py-Ph-LP)。产物结构通过红外(FT-IR)、硅谱(29Si-NMR)和X射线衍射(XRD)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具有梯形结构;对聚合物与二氨基芘的荧光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聚合物的荧光发射波长发生蓝移。  相似文献   

18.
摘要:选取了甲基丙烯酸(MAA)作为功能单体,莱克多巴胺与MAA的比例为1:6. 本实验建立了基于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ATRP), 在阳极氧化铝 (AAO) 膜上合成莱克多巴胺印迹聚合物纳米管膜的方法.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对MIP纳米管膜的形态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 在AAO表面成功修饰了MIP纳米管膜. 经过一系列的吸附实验, MIP纳米管膜, 相比NIP纳米管膜, 对莱克多巴胺及其类似物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更好的选择性. 本实验建立了MIP纳米管膜萃取与HPLC联用, 针对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检测的方法. 莱克多巴胺(RAC)的线性范围是10-1000 μg/L, 克伦特罗(CLEN)、肾上腺素(EP)和多巴胺(DA)的线性范围为100-1000 μg/L, 特布他林(TER)的线性范围是200-1000 μg/L. 检出限的范围在0.074–0.25 μg/L. RSD范围是2.79-4.34%. 此方法成功应用于加标的猪肉样品中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检测, 在两个浓度梯度下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32%-96.95%和87.84%-95.73%. RSD范围在2.67%-5.72%. 结果表明, 本实验建立的方法能对猪肉样品中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实现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9.
以密堆积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为模板,用一种预制备的水分散性TiO2纳米晶、正硅酸乙酯、水和乙醇制成混合溶胶,通过一种浸渍-抽滤方法,将混合溶胶充填于模板微球之间的间隙,原位形成凝胶,最终通过焙烧除去模板微球得到三维有序大孔TiO2/SiO2复合氧化物。样品的SEM结果表明,所形成的球形孔大小均匀,孔径在195$5nm,并以六方和四方的有序排列在三维方向上延伸。样品的TEM和XRD表明大孔的孔壁中含有6~7nm的锐钛矿型TiO2纳米晶。  相似文献   

20.
交联壳取聚糖/Cu^2+/亚硫酸钠体系能够在室温下于水溶液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单位时间内单体的转化离随反应温度,膜内交联剂的含量,亚硫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产物的分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反应机理符合自由基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