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与马克思的技术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3):44-48,96
马克思没有把技术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但他以实践为基点的哲学思考,却使技术与社会历史紧密地关联起来,从主题上说,马克思的技术哲学是技术的社会批判,它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事实为逻辑的建立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变革基础上的历史批判;二是由技术异化方式所反映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这两种技术的思考方式是与他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相一致的,因而有必要在其方法论的背景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社会技术在马克思技术哲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哲学与普遍哲学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通过普遍哲学的观念可以有效地理解技术概念.对于马克思也是如此.当前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工程主义、批判主义的叙事方式都将这种性质给予了展示.这些叙事方式将技术给予了自然主义的理解,即自然技术的概念.这是"人与自然"、"物质资料的生产"概念推演的必然结果.但是,在马克思普遍哲学中还包含着具有同样地位的概念:"人与人"、"人自身的产生"的概念.建立在这个概念之上的技术应该是社会性的,它所包含的可能性并没有被注意到."社会技术"原则的提出力图揭示出这种可能性,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人的自我实现无疑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旨,但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阐释架构不同的是,马克思基于“劳动现象学”的阐释架构,开启了技术哲学的现象学建构。首先,基于对象化劳动之于人的自我实现的存在论阐释,揭明劳动与技术之间“自然性”意义上的源始存在关系。其次,基于对象化劳动之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与超越之维,揭明技术作为一种人的自我实现的超越性力量的主体性特质。再次,基于技术作为一种个人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条件和呈现方式,揭明技术在人的自我实现与政治解放之间辩证互动的公共性潜质。最后,基于政治共同体之于对象化劳动的条件性与中介性结构,揭明马克思技术哲学对于技术现代性反思与超越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在国际技术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对技术哲学的形成有杰出的贡献,承认马克思主义的技术哲学是技术哲学的重要学派之一。国际技术本体论,技术决定论,社会决定论,技术价值论等领域的诸多研究者莫不对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给予一定的关注,有如此影响的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值得我国学者对它进行较以往更为深入,更为系统的研究,其中,当务之急应该是从细节上解读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和人类本性亦面临有史以来最大挑战和最深刻瓦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异化逐渐导致人类社会的异化,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技术人类生活形态。由此带来诸多伦理和法理挑战,可能危及人类生存,甚至终结人类。根据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理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陷入“粗俗唯物主义”窠臼,人与世间万物都被抽象化、可计算化,技术理性超越人类理性,技术开始支配人类,人工智能技术异化趋势愈加明显。这需要法哲学为相关立法提供正确指引,用法律规制和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用方式,用法的价值约束引导人性欲望,从而推动人类社会向新技术人类生活共同体迈进。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海德格尔对机器大工业时代和技术时代对人的奴役都作的犀利,深刻的批判。但马克思把技术对人的奴役归之于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海德格尔则归之于技术的内在本质本身,在马克思看来,技术本质上只是一种中立性的工具,而在海德格尔看来,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内在地就具有对人控制的特点,据此,马克思认为出路在于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海德格尔则认为出路在于“思”与“诗”,在于对技术的“泰然任之”。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立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12):34-36,82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证马克思不是技术决定论者:第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市场需求,而不是技术;技术本身也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第二,马克思在对社会和技术及其变迁的研究中,始终坚持辩证的方法。这与技术决定论的非辩证思维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科学哲学是马克思对科学的哲学理解,它是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重要的理论支点。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理论视界是"现实的人",它所奠基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生存论。与此对应的马克思科学哲学的哲学主题包括:实现对科学活动的规范性与历史性、科学的基础与人的生活世界、科学与技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辩证统一性理解。  相似文献   

9.
走出技术批判的误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技术异化是技术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技术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技术异化具体内容来自三个方面: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不可消除的技术异化、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技术异化以及由于人的异化所导致的技术异化。其中的第三个方面是各种技术批判理论所关注的焦点。对此,马克思主义的技术批判理论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军事技术作为技术的重要分支,由于其应用于战争的特殊性质致使军事技术异化后果尤为严重。核时代的来临已然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至此,军事技术异化现象达到极致。对军事技术是否存在异化、军事技术异化的概念、成因和表征进行探讨,并结合国际关系学进行探索,可以找出弱化军事技术异化的途径和方法,最终对这种弱化办法进行哲学上的提炼和升华。对军事技术异化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为具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沿着恩格斯的经典文献《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开辟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轨道,沃洛希诺夫的《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哲学》和詹明信的《语言的牢笼》成为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承前启后的宝贵思想财产。马克思强调的是语言的“实践性”;沃洛希诺夫突出的是语言的“对话性”;詹明信凸显的是语言的“辨证性”。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是在批判两种语言哲学流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为两种语言哲学流派的对立提供了融合、对话的可能,为我们重新审视英美经验主义语言学和欧陆先验语言学传统提供了超越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重视自然辩证法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文章第一部分,从理论逻辑和历史发展两方面阐明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离不开自然辩证法研究。文章第二部分,分析和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和实践观等五方面作出的新发展新贡献,指出自然辩证法研究极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解释能力,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大的现实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发展图景及其实现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所描绘的美好蓝图,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所要达到的一个目标追求和目的归宿。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要实现和谐发展蓝图必须处理好三大矛盾人自身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人与社会的矛盾。而要处理好这三大矛盾、实现和谐发展蓝图,必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下加强人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这三大学科相统一的“大科学”的研究,以便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3):108-112
怀特海的自然观赋予各个现实存在相较于其他现实存在之存在价值,其将有机体、系统作为价值主体,拓宽了价值主体的界限,把彼此联系的所有事物都纳入其广义的价值论体系之中。怀特海的思辨方法正是将价值经验给予更加宽广的自然界,籍此考究人和自然的关系,因而契合了自然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等的现实需要。在怀特海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建设性的后现代学者由此拓展出了一条"复魅"之路。他们提出了所谓的"泛经验主义"。然而,"泛经验主义"的"复魅"道路是行不通的。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整体的价值关系是由于人的普遍性而建立起来的。在当今世界居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无神论与唯物主义,意图通过先前的逻辑来还原自然之神性势必难以实现。我们应该另觅佳径,此乃实践哲学之进路。  相似文献   

15.
工程哲学的实践哲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将工程哲学放到实践哲学的大背景下,对其中所必然生发出来的哲学基本问题进行论证,才能为工程哲学找到可靠的根基,从而防止其失去应有的哲学意味。本文试图为工程哲学奠定一个牢靠的实践哲学基础,表明工程哲学是实践哲学的具体化延伸。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科学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科学哲学--科学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技术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技术哲学--技术是被社会建构的;从社会建构主义看社会哲学,就会有社会建构论的社会哲学--社会是被社会地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工程哲学》(殷瑞钰、汪应洛、李伯聪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出版是工程界、哲学界的一件幸事。如果说《工程哲学引论》(李伯聪著,大象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时,工程哲学还是一个“待娩的胎儿”,如今这个胎儿已经降生,成为一个“待哺的婴儿”。让我们一起来哺育她,呵护她,使它健康成长,成长为与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并驾齐驱的哲学分枝。不难发现,《工程哲学》与《工程哲学引论》有着非常亲密的血缘关系,它坚持了实践哲学的研究范式,坚持了造物的主题,坚持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同时又是对《工程哲学引论》的超越。它没有停留…  相似文献   

18.
技术与工程,技术哲学与工程哲学是两个既相关联又有差异的研究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对话,并试图对二者关系做一梳理和探讨.文中当代德国著名技术哲学家波塞尔教授认为,就技术哲学是与工程哲学的关系而言,尚无必要把二者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研究领域.文中强调了技术(工程)不同于科学的特质在于其中所包含的意向或价值因素.工程中使用的是人工制品,工程哲学是否属于技术哲学,取决于有关的定义.从理论的意义上看,工程哲学已经预设了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9.
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畏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2):30-33,22
虽然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有着共同的问题域,即科学的本质问题,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科学哲学的发展呈现出方法和理论的相对自足性,直到最近兴起的科学与技术研究才考虑科学的社会发展道路。而社会科学哲学则以自然主义和人文主义为对立两极来构筑自己的发展道路。批判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20.
从科学哲学走向科学文化哲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是新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不仅有功于从根本上改变科学哲学的狭隘定位,从而使其走出现有的困境,而义还将大大拓宽科学哲学的研究视野,从而为科学哲学的发展开辟颇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