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它渗透到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企业的管理等各个方面,贯穿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而不是简单的有几台电脑就能实现的。由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刚起步不久,企业要实施这个系统工程,单凭自身力量还很难做到,需要借助中介机构的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产业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企业  相似文献   

3.
4.
张瑞  王磊 《创新科技》2002,(11):9-10
<正> 随着中国经济、科技与世界日益密切,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接轨,中国制造业面临外国制造业巨头的强大威压。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之一,在未来的时间,国内制造业将面临与世界制造业诸强的激烈竞争。作为制造业的后起之秀,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营销模式、供应链管理等诸多方面与有数百年.历史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少的  相似文献   

5.
虚拟设计/虚拟制造与制造业信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正> 好好向先进学习天天向强大迈进 1953年,索尼公司(当时叫东通工)高级管理层决定把重点放在出口上。起因是由于盛田昭夫到飞利浦公司参观学习时信心大增。其实最初他去的是德国。虽然德国同当时的日本一样是战败国,但它不墨守成规,拥有发达的技术水平。以前,盛田在美国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  相似文献   

7.
8.
9.
从实际出发发展信息化机械制造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白明龙 《科技信息》2008,(30):261-261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环境,实现产品开发全过程的一种技术。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关键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先进手段,成为世界各国在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13.
分析了制造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复杂机械快速响应制造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提出实现CAD/CAPP/CAM集成、并行制造、网络制造等是实现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陈健 《海峡科学》2004,(12):7-9,22
本文分析了国内制造业发展状况、管理信息化应用现状和应用特性,指出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之路在于营造有利的信息化环境、提升软件和服务提供商的有效服务能力、提高制造业企业自身管理与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和造就各层次人才,认为只有这四大要素协调发展才能使管理信息化真正有效地服务于制造业产业,才能促进软件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造及制造技术发展迅速,制造业的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先进制造技术成为制造业的关键,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制造、智能制造、及时生产、精良生产、捷制造、绿色制造等,将以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入现代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三大国有电机制造企业之一的上海电机厂,究竟如何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领域的飞跃?又遇到了哪些问题?本刊特邀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部长黄松梅女士,畅谈上海电机厂上线SAP信息系统的实施心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介绍了面向21世纪的先进生产模式及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集成制造哲理及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计算机集成制造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指出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给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工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本文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以方便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  相似文献   

20.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3.6万家装备制造企业,尚无一家跻身世界500强,而且世界知名的品牌寥寥无几.尽管建国已经56年,我国制造业总规模至今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5、日本的1/4.2002年中国制造业产值为1.2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仅占全球GDP的3.7%,是美国的11.5%,日本的20%.也就是说,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