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荒原》虽然是一部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品,但是它更加指涉现代西方社会精神荒芜的文化现象,在《荒原》里,神话只是作为一种功能与结构而存在,充满现代性的社会里并没有诞生新的神话,神话已经被消解掉了,《荒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精神世界的荒凉。  相似文献   

2.
程建锋 《科技信息》2009,(4):71-71,66
《大地》作为美国著名女作家赛珍珠的代表作,描写了中国旧式的中国农民形象。本文从王龙与土地的关系和其妻子阿兰在名字、体貌和品性方面具有的地母特征的角度,来分析他们的神话原型,进而揭示了王龙与其妻子的深层关系,从而更能体会到作品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3.
西方文明史的产生与重大转折直接体现在文学作品里,被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开始靠劳动养活自己的神话象征着文明的开创,其主要征服对象是自然;20世纪初出现的《荒原》标志着征服自然的胜利、精神世界探险的全面开始,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最大转折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发展中的每一种形态都可以追溯出它的原初模式,并从中找出某种规律和启示。神话对于现代文学特别是现当代小说来说就具有这样一种原型的意义。现代文学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与神话融合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狄更斯在小说<远大前程>中,运用了许多圣经神话原型意象进行环境描写,烘托塑造人物形象,将主人公的命运在起伏跌宕的故事中给予合理的安排与归宿,使小说达到了艺术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景博 《科技信息》2010,(26):160-160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伟大的小说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Scott Fitzgerald)最优秀的作品,它描绘了一幅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众生相。本论文尝试用原型理论,从人物和主题方面分析这一作品中原型的运用,解读作者通过这些原型的运用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相似文献   

7.
邓晓洁 《科技资讯》2008,(33):215-215
本文通过对神话理论演化的历史以及本质进行阐述分析,并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深入剖析,揭示出其在象征意象、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与伊甸园神话的密切联系,探索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潜存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8.
潘高洁 《科技信息》2009,(21):193-193,132
哈代的文学作品《德伯家的苔丝》中包含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应用。文章从这一点出发,采用神话原型批评的方法对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及神话原型、典故进行分析,说明苔丝具有多种神话原型,拓宽读者的视野,使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苔丝这一人物形象,加深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对《奥赛罗》进行分析 ,主要从意象、人物等表象层面分析神话原型在作品中的置换变形 ,又深入探讨原型通过作品所显示的情感、心理的内涵即人性 ,并通过比较从接受主体的角度理解作品的感人力量 ,得到某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产生的神话原型论是集历史学、民俗学、心理学知识融于一身的综合性批评方法论,它的出现再一次拓宽了文学批评的道路,将文学批评引入深邃、广博的人文领域中。本文试从比较两位对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起到决定作用的学者,即发展了原型批评的荣格和神话原型的集大戍者弗莱的原型理论的异同中去梳理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老残游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不断向更深层次掘进。我们这里运用原型批评的理论来挖掘《老残游记》中的“夸父逐日”的文学原型以及所体现的意义,探讨作品的深层次意蕴。  相似文献   

12.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著名长篇小说,小说中能够找到多处《圣经》的影子及相应的原型。本文从主题、情节模式和意象三个方面探讨这部作品中的《圣经》原型,揭示《圣经》对哈代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对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来源及理论体系进行评述,指出这种批评的得失,并对这种批评理论的运用范围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介绍,阐明它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对文明衰落、道德沦丧、精神死亡的揭露和批判中,《荒原》孕育着强烈的新生和复活的意识,它们隐藏在死亡意象之中,通过原始的前意识生命欲望冲动达到现象还原,重新获取新的生命;诗人的宇宙本体论思想又使从生到死、死而复生的意识在《荒原》文本中互相交织、相互感应;同时宗教、神话和现代荒原话语把复活的意识统一在文本中的潜意识里。  相似文献   

15.
戏剧原型论     
原型,作为一种颇为丰富的理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被广泛地运用于文学研究中.文学性与剧场性是戏剧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均蕴涵着人类共同的精神原型.戏剧起源于神话与仪式,其文学性和剧场性便不可避免地分别带有了神话与仪式的意蕴.因而,戏剧原型不仅是一种以戏剧文本创作为理念的审美方式,还是一种以受众为本位的审美方式.20世纪后,戏剧的重心开始由文学性向剧场性转变,并以还原人类精神,回归仪式的本质为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艾略特创作《荒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的荒原。他的创作体现了他的“历史感”和“非个性化”文艺观。长诗隐晦深奥,内涵丰富。以接受美学的观点分析《荒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长诗进行了再创造.赋予其深刻社会意义,使作品作者心灵荒原与西方社会荒原契合,表达了一代人的幻灭。  相似文献   

17.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18.
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领导了整个20世纪诗歌创作的新潮流。全章以佛经引文结尾,重申皈依宗教的必要性。本文又分析了《荒原》所暗含的象征手法和所用的典故。一步一步引导读者去把握其深刻内涵的意义,最终达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浅析艾略特的《荒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手法领导了整个20世纪诗歌创作的新潮流.全章以佛经引文结尾,重申皈依宗教的必要性.本文又分析了《荒原》所暗含的象征手法和所用的典故.一步一步引导读者去把握其深刻内涵的意义,最终达到人类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圈有着丰富的太阳母题神话。多日神话乃其中之经典篇章。完整的多日神话包括生日、多日和征日三部分。古代典籍中均仅存片断,各民族传说中保存得相对完整。对于多日神话原型和寓意的阐释,“酷热干旱说”、“十干历法说”、“诸日部族称王说”等都不够圆满。其实,这个神话保存了古代先民的原始记忆,是对远古时代“幻日”这种自然天象的一种幻想性解释。最新的“多日并出”现象为之提供有力的证据。这个神话的深刻寓意则与原始宗教有关,它折射出我国古代先民自然崇拜中的日神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