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底层文学,是世纪之交中国文坛不能回避的热点话题。在底层文学叙事中,底层陷入困境既有环境原因,也有自身原因。因此,既对导致底层苦难的外部环境保持敏感和警惕,又明白单单怪责外部环境可能产生的歧误;既看到底层自身的精神痼疾,保持启蒙的信仰和勇气,又时刻意识到启蒙者自身的局限,是当下中国作家在进行底层书写时应有的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贝尔曼提出的翻译批评理论中有关译者的翻译立场入手,结合杨必女士翻译的《名利场》译文探讨译者的翻译立场对翻译过程和翻译作品的影响。阐明从译者翻译立场来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极其紧密,一方面,外部的政治环境对文人的心态和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统治者对文学的爱好和鼓励,采取的激励文学创作和提高文学地位的政策都有助于促进文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政治斗争中对文人的诛杀和打压则会扭曲文人的心态并使文学发展畸形。另一方面,文人对现实生活具有能动的反映,他们具有独立的精神,不屈的意志,能够不畏强权,发表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从启蒙立场转向多元化立场的重要表征,受到了世界文化寻根、反殖民主义以及文化启蒙各种思潮的影响,因此在表述和评价民族文化时产生价值分野,形成反思型、乡恋型和互补型这三种文学形态。其中,反思型寻根文学延续了新时期的文学启蒙立场,用启蒙理性烛照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乡怨和乡愁意味;乡恋型寻根文学受到了世界寻根文学和反殖民主义潮流的影响,歌颂乡土中国和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色彩;而互补型寻根文学则游走于两者之间,既正视乡土中国的痼疾,又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立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180-180
在刚刚走过的20世纪,流亡与流浪的冲击波在小说家及其作品中蔓延,产生了一个群星灿烂的流浪者群体。高行健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行健作品《灵山》中的政治流亡话语。  相似文献   

6.
从华美早期女作家艾迪丝·茂德·伊顿姐妹开始追溯,对黄玉雪、汤亭亭、谭恩美和任碧莲等女作家作品的文本策略作历时解读,充分显示华美女作家在以文学实现其性剐、族裔身份重建过程中,文学场内、外动力机制对华裔女性文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研究会成立初期,在"为人生"的理论引导下开始探求文学的现代走向。以文学研究会的机关刊物《文学旬刊》中刊发的文学作品为研究主体,从题材选择与写作手法等方面探求文学研究会最初的创作形态,从而更清晰地体现"为人生"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8.
《阿毛姑娘》是丁玲早期的作品,历来不为人重视,关于它的解读也是歧义丛生.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叙述者叙述姿态的摇摆,这与作者在都市与乡村价值判断上的焦虑密切相关.但是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作者却偷梁换柱,将这种焦虑转换成了关于幸福的思考,造成文本前后意义断裂与人物性格的无法始终如一,这是20世纪中国作家命定的叙述.  相似文献   

9.
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包含两种基本类型:女性书写和女性阅读.对女性书写的研究注重开掘女性写作特质,力图建立独立的女性审美价值体系;对女性阅读的研究则注重对父权制文化传统的消解和批判.前者体现了女性文学研究的文学立场,维护了它的独立性;后者拓宽了女性文学的研究视野,体现了它的敏锐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影视文学领域的主体,电视文学占据着人们生活的主导,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依托电视文学的视角,以小说改编为电视剧为例,论述了改编的基本原则、改编的主要方法以及由小说改编为电视剧要注意的问题,旨在通过生动可视的画面,反映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和人物感情,在原著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引导人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受“五四”精神哺育的知识分子,柔石的作品从自悯、悯人情怀到拯救意识的凸显,再到革命的呼号,清晰地折射出了知识青年由人道主义转向“左翼”立场的心路历程。这种转换是世界革命文学的影响、革命青年的激进理想,以及理性效用的追求使人道立场让位于革命话语的自然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个大的方面分析了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从外部环境分析的角度,分别阐述虚构性、想象性和创造性这三个基本的文学特点,以及三者是如何实现文学的功能和价值的;从文本本身出发,借助内在批评的观点,分析文本的语言和结构,阐述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最后,简述了文学和非文学这两大领域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2003年《上海文学》的改版作为文化事件,引起的波澜似乎已经平息.大学的学者做主编,以上海的学术新锐组成编委会,推出各种专号,建立读者一编者的交流平台,自觉地推行文学主张,都是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在这里不是要对《上海文学》做一个总结,而是因为经常读读,时常有点想法,就围绕着文学与当代生活来谈谈自己的粗浅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对法律发现的理解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从法的起源角度,二是从法的适用的角度。目前,学界则更多是从司法视角去透视法律发现理论,立法立场的法律发现观鲜有提及。为此,以历史法学为切入点详细剖析立法立场的法律发现观的产生背景、观点及其影响,进而期待对该理论有个全景式理解。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的城市较前代有了迅猛的发展,而城市发展带来了文学版图的城市化格局。以宋齐梁陈为例,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理论都有不俗的表现,并与城市密切相关。魏晋南北朝文学具有鲜明的城市化特征,城市是文学创作的渊薮,城市除了深刻影响文学的生产,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的消费或传播。这一切决定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趋同性和绮丽繁华的城市品格。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内部格局的变动给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传播生态带来了许多新特点, 报纸不管是对文学新闻还是文学作品的传播,均在反映文学的外在生态层面,而非文学的主体,但它却是文学在社会文化结构中消长沉浮的一面镜子,也是人们感知文学状况的一扇窗口.文学的网络传播冲击了既有的文学传播秩序,网络创作与阅读活动的后现代特征和网络本身极大的发表空间,使文学对期刊、书籍等印刷媒介的依赖有所松弛,但由于作为网络文学的特质的互动性不足等原因,网络文学传播与其应有的革命性相符的文学观念与价值体系来路尚远.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密切关联,与语言形式流失相伴随的是文化存续岌岌可危的现状。经济活动、语言规划和政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严重影响了语言生态环境,打破了语言生态的平衡,加大了语言流失的程度和速度。莫言的创作充满乡土味,作品中鲜活、真实、丰富的方言表达呈现了民俗文化,语言和人物、环境、历史间的和谐相融。他的创作启示人们,以方言文学为代表的艺术形式具有语言生态价值,能在语言生态的维护中起到积极作用,是语言生态改善实践中需要积极推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和中国20世纪初期都处于一个解体的时代,解体时代中的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对英国诗歌史的考察都体现出文学的自然演化思想,文学自然演化思想是用自然循环的周期来看待文学的演变的一种观念。20世纪初的胡适和闻一多也通过文学的自然演化思想来为新文学,尤其是新诗的合法性辩护,他们的文学自然演化思想是中国文史“通变”观和达尔文的演化论合力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是明清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其一,文学世家孕育了女性作家。其二,文学世家间的联姻更进一步成就了女性文学。这些也是文学世家区别于文学流派而明显具有家族文化的特征之所在。其三,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学世家与女性文学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表现为文学创作和理论关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