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燕玲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4):27-30
论述了被害人在废止死刑过程中的地位及被害人因素在死刑废止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从刑罚理论角度论证了被害人在刑罚理论中的缺失,提倡建构被害人补偿制度为废止死刑的进程奠定民意基础,探讨了被害人保护措施以推动死刑废止进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比较重视保护刑事被告人的权利,而与之对应地,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却长期被忽视。本文对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权益的改革措施,以此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高杰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107-110
死刑是剥夺人的生命的刑罚,它的适用必须受到严格地限制。限制死刑的路径多种多样,立法论者主张通过修改刑事立法来限制死刑,司法论者主张通过司法程序来限制死刑。在我国,限制死刑的最佳路径应数解释论,即通过司法解释来明确什么是罪行极其严重,什么是必须立即执行。 相似文献
4.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5.
6.
梅文娟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100-105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7.
岳臣忠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9(4):41-44
以理性的视角看待死刑问题,从理性情感以及死刑的立法、适用和执行全方位构建死刑观的理性大厦,有助于解决旷日持久的死刑存废之争,为死刑的未来命运勾画出清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吕静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2):31-37
我国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核心在于量刑而不是定罪,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酌定量刑情节在决定是否适用死刑上前所未有地发挥起关键性作用。我国传统以控制定罪为中心、定罪量刑一体化的审判模式及制度安排,已明显滞后于当前死刑案件审判的实践需要及形势发展,构建专门、独立的死刑量刑程序,通过正当程序实现量刑公正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在不同诉讼模式下的诉讼地位各不相同。在我国,关于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存在三种主要观点,即被害人证人说、被害人当事人说、被害人诉讼主体说,其中被害人诉讼主体说更有利于对被害人权利的保障。被害人诉讼主体说的理论基础在于多元诉讼目的论、诉讼主体论以及人格尊严论。 相似文献
10.
岳臣忠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8-11
死刑的从轻情节是可以有效阻却死刑立即执行判决出现的法定条件和事由,从犯罪人的期待可能性、受害人的过错和犯罪人人格较低的危险程度等三个方面来扩充现行刑法典中死刑的从轻情节,并不会带来观念上的障碍和操作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增加了被害人代理制度,这是一个进步,但它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完善这一制度成为必要,而只有完善才能实现设立这一制度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13.
很多国家的刑事立法都对被害人承诺问题作出了规定,我国刑法典虽然没有明确规定该问题,但在司法实践中已有所运用。被害人承诺阻却违法性的理论根据是被害人对于自己有权支配和处分的利益在不侵害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放弃了刑法的保护。加大对被害人承诺理论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死刑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解决的是死刑核准权的归属问题。死刑核准权收归后面临的问题是诉讼程序的行政化、程序内容的空洞化以及程序正义性的缺失从而使设置该程序的目的落空。因此,需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诉讼化和程序正当性构建。 相似文献
17.
死刑在我国存在已久,现今关于它存在是否合理的争论也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的热点,本文简要阐述了死刑的特点,重点说明了死刑目前在中国不宜废除的四个主要的原因,同时,本文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我国死刑制度以后的发展提出了简单的构想。相信在若干年后,死刑制度必然我国的司法制度上消失。 相似文献
18.
邱兴华特大杀人案导致多名无辜的被害人丧失生命,许多家庭由此陷入困境。为了弥补不幸,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在刑事被害人救助方面的试点成效显著、随着我国财力日渐增强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这些都为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提供了切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检察环节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但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构建被害人救助制度时应当遵循五项基本原则:正义公平原则;救助与损害相适应原则;救助有限原则;以赔偿为主,救助为辅的原则;国家为主,社会救助相结合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