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建筑,很多始建于明、清时期。其造型独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而备受世人瞩目。2008年7月6日,中国福建土楼在加拿大魁北克市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文作者为亲历福建土楼申遗过程的外国专家,对中国建筑的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视角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永定客家土楼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同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客家土楼,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永定客家土楼在保护和利用间建立共生关系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永定客家土楼利用与保护间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定客家土楼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目前正在积极申报世界遗产,同时也在积极地进行旅游开发,如何在开发的同时保护好客家土楼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永定客家土楼在保护和利用间建立共生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客家土楼民居的建筑布局、形式和材料等建筑设计方面入手,分析福建土楼的建筑光环境.选择该地区典型圆形土楼建筑——福建南靖"怀远楼"作为实验数据的采集点,采取实地测试的方法研究单体土楼的光气候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圆形土楼整体建筑的被动采光性能与居民的生活习性结合良好,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能;在居民白天活动频繁的区域的太阳直射光和反射光照度充分,利于居民活动;土楼独特的空间形式和建筑材料使得其内部光环境的亮度对比度适中,减少了眩光级的可能性,光环境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City Engine平台的图形操作与数学函数方法设计土楼三维建模规则,构建福建主要土楼三维模型,并通过Web Scene数据格式在Arc GIS Online平台实现了福建土楼三维GIS.该系统展示了福建主要土楼分布地区独具特色的土楼,结合土楼信息查询、日照分析等功能让福建土楼的魅力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6.
福建客家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同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蕴藏着丰厚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本文从福建客家土楼的概述、客家土楼特征以及针对土楼的管理开发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福建土楼具有居住的人口密度大、土楼与原住民浑然一体的特点,因此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着多方利益主体的权利冲突,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这已成为制约福建土楼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根据土楼旅游资源的特点,结合现在土楼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的视角探讨福建土楼旅游发展的机制建设,以实现土楼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科学保护福建土楼,本文针对在役损伤圆形土楼,以“庚庆楼”为土楼原型,取缩尺比例为1:15,分别制作了带有水平施工缝、竖向干裂缝、窗台缝以及组合缝这四种损伤形式的土楼墙体缩尺模型,与无损伤土楼墙体缩尺模型进行对比,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研究在役损伤土楼墙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特征以及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变形能力等。试验结果表明,水平施工缝对原形土楼墙体的抗震性能影响最大,其次是竖向裂缝。  相似文献   

9.
分析福建土楼木结构采用的材料,研究材料原来经过的保护处理及材料的材质健康现状及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场实测和借鉴水土流失统计方法,揭示了夯土风雨侵蚀损耗机理和规律,进而提出夯土风雨侵蚀损耗计量公式;并结合土楼当地风、雨气象数据,计算出近年来夯土的年侵蚀量。采用缩尺土楼模型,进行抗压试验,研究土楼结构性能;进而分析夯土墙风雨侵蚀后满足承载要求的临界墙厚,从而可预测夯土墙使用寿命,为福建土楼科学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2.
以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为例,分析世界遗产旅游带来的影响,回顾平遥古城发展旅游的历程,总结平遥古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探讨了现有平遥古城的保护模式,对平遥古城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潘江  姬书安 《河南科学》1997,15(2):185-190
河南西峡地区垩纪蛋白化群分布广泛,埋藏集中,层位多,数量大,类型多样,保存完好,在中国及世界上具有独特的科学价值。在《世界遗产名录》与《全球地质及古生物遗址名录》中,迄今尚无一例蛋化石遗址,西峡蛋化石群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的评估标准,理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上前应加强保护与研究,并积极开展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工作。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环境保护、节能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建筑设计采取的技术措施,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新概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唐河水库办公楼为例,介绍了水库办公楼的供配电设计、照明设计和防雷接地设计,指出了水库办公楼电气设计的难点和要点,阐述了电负荷同期使用系数的确定和建筑物防雷接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品牌建设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战略。创建成功的文化品牌,将对创建地区的发展产生长久而又积极的影响。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区域,福建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具有强大优势。把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作为一项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福建土楼为案例,探讨如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创建长久而又有广泛辐射力的文化品牌,并就如何拓展和提升文化品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丹霞"的龙头丹霞山,更是处在如何管理开发旅游景区大讨论的风口浪尖。广东丹霞山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有着无与伦比的自然风光,无愧为世界自然遗产。但目前丹霞山在管理、开发、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申遗成功后的丹霞山景区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如丰富旅游产品、建设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大量引进专业人才等。除此之外,丹霞山景区还应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完善管理机制、制定员工激励机制,使丹霞山不论在自然风光,还是在服务管理方面,都无愧为"丹霞"旅游名胜地。  相似文献   

18.
站在当下构建文化多样性的立场,从文献索引、闽台历史民俗资源调查、服饰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及“地方性知识”建构4个维度,对“福州南宋黄弄墓”服饰进行多维价值重释。从考古价值和文献价值上,黄弄墓服饰既丰富了中国服饰史研究中关于南宋部分的实证,又填补了闽文化传统服饰的考古文献空缺,也成为服饰史研究中最常被引用的文献;黄异墓服饰在刺绣、印染等纺织技术上的成就。既能客观反映宋代闽地纺织工业及技艺的高超,又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南宋时期闽文化地方性审美意趣的真实范例;同时为构建文化的地方性知识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世界遗产入选标准的对比分析及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比较可知,2005年版《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操作指南》”)中的入选标准是对2002年暂时修订版中的确认和完善。应根据2005年版《操作指南》中入选标准的最新规定相应调整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对2004年世界遗产名单中的788项世界遗产的入选标准进行量化统计,总结出各项世界遗产入选标准被采用的频率和入选标准的组合类别状况。采用比较方法,分析出全球和中国的世界遗产在入选标准的采用频率和组合类别上的异同。研究表明,大多数中国的世界遗产必须符合多于世界平均水平的遗产标准才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单,而众多符合1~2项入选标准的遗产资源则无法按照国际一般情况适时入选。但2005年版《操作指南》对每年入选遗产数目和每国申报数目的限制却将使中国众多的遗产资源无法与国外同类资源同期入选世界遗产名单,这是一项有悖公平合理的规定,不利于中国世界遗产申报工作的健康发展。针对2005年版《操作指南》的实施,中国的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应调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策略,申报新的世界遗产类别;加大世界自然遗产的申报力度;树立世界遗产大国形象和地位,通过合适途径促成对现行《操作指南》中不合理规定的更改,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20.
赵星  李江海 《太原科技》2007,163(8):61-63
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相关材料和各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提交的申报文本为依据,在研究世界山脉遗产的基础上,对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自然双遗产预备名录中有关山脉部分的遗产作了价值分析。并根据当前申请世界遗产的情况,对我国的此项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