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业化、城市化推动了大众休闲、大众旅游规模化市场形成,从而促进了旅游产业集聚化发展。基于产业集聚理论,对旅游产业集聚路径与动力进行规范分析和经验总结,发现旅游产业集聚除受到产业集聚成本-效益机制约束之外,还明显受到核心旅游品牌溢出效应的影响,形成品牌形象吸引-集聚机制与品牌价值延伸-溢价机制。在此动力机制作用下,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化转型升级经历了基于核心旅游资源的资源组合集聚(景区组团式集聚)到基于度假住宿接待的要素配合集聚(要素配套式集聚),再到基于产业链延伸的产业融合集聚(产业集群式集聚)等三个阶段,推动旅游产业集聚业态从"资源景区组团区"到"度假游憩综合体"再到"旅游产业园区"发展,从而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榆次后沟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次后沟古村落经过几年的旅游开发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旅游产业。在旅游产业急速发展和逐步转型的今天,后沟村旅游开发必须与时俱进,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旅游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勇于创新,多元发展,力争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榆次后沟古村落经过几年的旅游开发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独具风格的旅游产业。在旅游产业急速发展和逐步转型的今天,后沟村旅游开发必须与时俱进,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休闲游转变;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旅游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重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品牌形象;勇于创新,多元发展,力争旅游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而旅游产业融合是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我国旅游产业创新的发展路径,认为资源融合和技术融合是实现我国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两条路径. 通过不同产业间的资源融合可以打破需求障碍,从而实现旅游产业创新;同样,通过不同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可以打破能力障碍,最终也能实现旅游产业创新. 最后给出指导旅游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的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田镇产业经济结构现状、地理区位、旅游资源特点以及旅游产业现状,结合该镇新农村建设和“8·30”地震恢复重建任务等,提出了旅游产业和以石榴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是推动该镇经济转型升级的两大关键产业,均应该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6.
转方式,调结构,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是济南市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笔者试图在分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内涵的基础上,对济南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尝试性的提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采取的战略措施,以便更好的促进济南市旅游产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以旅游产业发展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阳泉市旅游资源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比较优势,提出了阳泉市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并且具有劳动密集、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征。我国旅游业虽起步较晚,但已在改革开放中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腾飞发展起来。旅游业也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能够有效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也成为许多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重点发展产业。但由于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着一些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产业关联度低,经济结构失衡和城市功能缺失等问题导致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有些城市更是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城市背景,盲目模仿国外成功转型城市机制发展旅游业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产业结构混乱的现状。本文主要对我国资源性城市转型中的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养生旅游已成为国际上最具发展潜力、最环保的旅游形式之一,国内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镇江有许多发展养生旅游的条件,应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养生旅游,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互联网+"在旅游中的作用的研究,结合现今旅游业新模式——全域旅游,提出我国发展全域旅游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互联网+全域旅游"的发展策略.以辽宁省大连市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当前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现状,并指出"互联网+全域旅游"在辽宁省大连市的具体实施方案."互联网+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标志着我国旅游产业从单一景区发展成功转型为区域协调发展,使旅游目的 地成为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的开放空间,"互联网+全域旅游"新发展模式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