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扩大了二审开庭审理范围、限制了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发回重审的次数、完善了"上诉不加刑"原则。本文从刑事二审程序的立法修改切入,以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前后,鲁西南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二审数据为分析样本,结合刑事二审程序的独立功能和价值,探讨《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刑事二审工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并提出由检察机关监督和限制二审法院"自己决定是否开庭审理"和"随意启动发回重审程序"的司法制约机制,真正发挥二审制度的审级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莉  陈鹏 《科技信息》2009,(30):I0383-I0384
《行政诉讼法》第17条对行政诉讼案件的一般地域管辖作了如下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 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院管辖。这个制度看似合理,但我们深究则会发现作为审理案件的被告所在地法院因其财政人事均受到行政机关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审判的积极性和司法的权威性,而提级管辖,异地交叉管辖都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而最终的和最彻底的办法就是建立行政法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疑罪从无"和"发回重审"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以"疑罪从无"为原则改革"发回重审"制度的若干建议,旨在消除法律制度冲突,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二审程序的纠错功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柴慧婕 《科技资讯》2010,(24):225-225,227
目前人民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之中近七成的案件得以调解结案,对最大限度地营造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当事人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解决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调解制度的时代价值,厘清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诉权是审判权行使的前提,没有诉权行使就没有审判权行使,审判权的启动依赖于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二者相互制约。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目前法院调解制度完善寻找出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专利权因国家授权而取得,这决定了专利行政案件有着与一般行政案件不同的法律特征。因被告对象的不同,专利行政案件可作多种分类。专利行政案件司法审查主体为普通法院,审查内容为专利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审查标准体现在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将我国专利无效诉讼程序定性为准司法救济程序面临着实践上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行政案件可以适用变更判决。在行政权无限扩张和膨胀的今天,行政诉讼的变更权则是司法权介入行政权的最突出表现,是法院行政审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并完善司法变更权有利于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司法变更权是有限的。文章通过分析司法变更权的涵义和国外的立法经验,反映司法变更权的必要性和适当性,提出需要扩大行政诉讼中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我国《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 我国司法审判与世贸组织“接轨” 八月底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为我国人民法院按照世贸行政案件诉讼而专门做出的一项司法解释。 所谓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诉讼,就是有关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主管部门(如工商部门、知识产权部门、税务部门、海关等)有关国际贸易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复议决定不服,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而法院在受理诉讼请  相似文献   

8.
再审是针对生效裁判而设置的一种特殊的纠正和补救程序再审程序的启动,虽是基于法院和作为法律监督者的检察院对原裁判有“错”待纠的审查认定,但再审并不必然意味着原裁判变动的结果。透视浙江省高、中两级法院近年再审改判与发回重审案件的来由与审理,再审改判和发回重审的原因,包括原判确有错误、裁量权的行使、判后新情况及司法理念等方面因素、裁判的“错误”没有绝对的认定标准.再审的纠正与救济是有限的。但有当事人的申求,就有法官追求司法公正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是我国目前法律文书执行中的普遍现状,审执不分立是现行执行体制最大的弊端。在审执不分下建立的各项有关执行的制度也是造成执行难、执行乱的根本原因,我国现行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民事执行管辖制度就是审执不分理念下的产物。以审执分立为基本理念重构我国执行管辖制度,这就要求否定第一审法院管辖原则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以第一审法院为联结点确定执行管辖法院,从执行工作追求的价值目标—效率出发重新选择确定当事人与法院之间法律关系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0.
对于民事抗诉,检察院与法院的认识差异较大。民事抗诉制度在民事诉讼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当对民事抗诉监督制度进行渐进式改革,以处理好法院审判权的独立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三大诉讼法在管辖一章中均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可作为第一审法院,且明确了最高法院一审案件的范围,回顾诉讼法实施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的运作实效,该规定存在着诸多缺陷:最高法院作为初审法院违背了程序公正、损害了当事人的审级利益、这一形同虚设的程序同时造成诉讼资源浪费。在管辖制度中应取消最高人民法院作为第一审法院之规定,从立法上完善中国的级别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12.
郭艺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0):40-43
对构成追究刑事责任的妨碍民事诉讼的行为适用无控诉审判并不违反正当程序原则,而且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可以保障实质正义的实现,同时也是效率原则的要求。但为防止无控诉审判破坏法治,应将其适用范围限于当庭发生的、程度较轻的扰乱法庭犯罪,而且立法应当完善相关程序,以保证当事人应有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议行合一的体制下,行政权与司法权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在行政诉讼中,体现二者博弈过程的即为司法变更权。如何在我国现有的政体模式下,合理界定司法权与行政权的界限,为司法变更权的改革提供思路,提出了若干制度构想,充分发挥司法变更权在行政诉讼中的积极价值,以期实现和谐司法。  相似文献   

14.
作为WTO的创始缔约方,欧盟在国际贸易救助司法审查制度的制度建构方面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欧洲初审法院在“挪威海鲜股份有限公司诉欧洲委员会”一案的判决中就行政侵权损害赔偿之诉的独立性以及行政非契约责任的构成问题作了独到而深刻的阐述。分析借鉴该案例将使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司法部门及律师实务界受益良多。  相似文献   

15.
宋初设置司理参军,是赵宋一代地方司法权整顿的重要措施,亦是地方属官体制改革的最重要手段。司理参军作为刑狱官的专职化,是宋代"狱贵初情"的重要表现,极大促进了宋朝州级司法"特于详断之初"的科学化;司理参军的设置,形成了"鞫司",亦使宋代司法参军检法职能专职化,形成"谳司"。二者作为曹官系统与推官、判官所在幕职官系统类似"判司"职能的环节化,共同完成了宋朝独具特色"鞫谳分司"制度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加强行政审判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需要,重点应放在依法治权、依法治官、依法保护行政相对方的合法权益上。当前应着力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以牢固树立民本观为立足点,讲正气,坚持正义,大力改善执法环境;二要以改革为动力,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积极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负责制,强化合议庭职责,建立健全公正高效的行政审判运行机制;三要以抓队伍建设为根本,严肃执法,公正司法,为人民群众高擎一片蓝天。  相似文献   

17.
在对民事审判公正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审判公正,指出了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实现公正价值的五条路径:审判独立;审判公开;保障当事人平等的行使诉讼权利;客观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严格实行审判监督。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为了惩处反人类罪等罪行成立了国际刑事法院.但成立该法院的理想与现实有比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该法院与国内法院管辖权有冲突,该法院与联合国的关系尚需协调.国际刑事法院应当处理个人犯罪行为,可以扩大案件受理的范围,但不宜判断国家的司法是否有效,特别是不能以一个国家的司法不符合正当法律程序为由否定国内法的审判.提出国际刑事法院的侦查、起诉职能应与审判职能分开,建议由联合国安理会负责指示检察官对国际犯罪的调查和起诉.  相似文献   

19.
当庭认证是心证公开和审判公开的重要途径,其对提升司法权威、定分止争和维护使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理论界对当庭认证的含义没有取得统一认识,因而现有立法也没有对当庭认证作出肯定。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践中,因不服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而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时有发生,责任认定是否可诉成为理论和实践中争议的焦点问题。《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交通事故认定的规定,从法律上明确了交通事故认定的性质和司法监督问题,有利于明确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的职责权限,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