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检验中国市场条件下反转效应是否存在以及投资者是否可以利用反转效应获利,通过股票流动性对收益率序列相关性模式影响的研究,发现中国两个证券市场中都存在显著的短期反转现象,最强的反转效应以及潜在最大的反转策略赢利发生在同时具有高换手率和高非流动性指标的输家组合中.原因是市场中非知情交易者流动性需求所造成的价格压力导致了投资组合收益率序列出现负相关性,但是潜在的反转策略赢利还不足以抵偿由于频繁交易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因此,由于市场摩擦存在,投资者在中国市场条件下不能通过反转策略赢利.  相似文献   

2.
鉴于股市收益率常常表现出非对称性和"尖峰""厚尾"等系统性的高阶矩特征,本文在"均值-方差"CAPM和三因素模型等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加入高阶矩风险,考查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的收益率是否可以进一步被高阶矩风险所解释.以中国沪深股市1998年1月至2009年n月所有A股的月度收益为样本,研究发现:(1)加入高阶矩风险能显著改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金市场惯性和反转现象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股市的惯性和反转现象作为股市"异常"现象一直是研究热点,通过10×10×3=300种惯性/反转策略,2个样本时段,3种样本容量,实证发现中国基金市场存在中期(52-78周)惯性现象,不存在(1-78周)反转现象。这一结果丰富了现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市短期反转策略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了Lo,Mavkinlay(1990)反转策略设计、Jegacleesh,Titman(1995)反转收益分解框架并引入成交量冲击对中国股市短期(周)反转策略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存在显著的短期(周)收益反转,反转强度与公司规模相关。反转收益主要来源于对公司特有信息的过度反应,而并非由“领先-滞后”结构驱动。引入成交量冲击能够显著优化反转策略,成交量包含了未来股价走势的重要信息。本文最后认为De Long(1990)关于正反馈交易者、Hong,Stein(1999)信息逐渐扩散的行为金融模型及市场操纵行为对于短期收益反转都具有一定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证券市场行业收益三因素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比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更好地描述了股票收益率横截面数据的变动,采用最新的股票数据(2000.01~2003.12)并运用Fama-French的三因素模型对每个行业的平均回报率进行了检验。论证了行业收益的三因素模型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是成立的,同时检验了我国证券市场上每个行业是否有“月度效应”现象。实证结果为风险预算过程中的战略风险预算和风险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为投资组合选择、预测、决策及其业绩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将Markowiz投资组合模型的思想引入到做市商市场出清价格模型中的投资策略选择人数比例的确定中,构造了极小化用收益率的方差来表示投资风险的优化模型,并应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研究认为,引入Markowiz投资组合模型思想后:①价格及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减小,提高了价格发现效率,有助于保证市场稳定。②策略选择人数比例演化出现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利用沪深300指数及期货的日交易数据,探讨下偏矩模型下的空头期货最优对冲比率,及样本内外的对冲绩效和组合收益率。结论显示,风险参数和目标收益率在形成下偏矩模型的对冲策略上,存在显著影响。其中,下偏矩最优对冲比率是目标收益率的增函数,是风险参数的减函数;在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特别是较低的目标回报率条件下,下偏矩模型样本内外的对冲绩效都有良好表现。从而,下偏矩模型更加适合高风险厌恶或者低目标回报的对冲者,但以对冲组合收益率的下降为代价。  相似文献   

8.
对带有初始风险证券的投资者如何进行投资以及当风险证券的收益率或者风险发生变化时如何调整投资策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最大最小化平均绝对离差作为风险测度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得到最优投资策略,着重讨论了当风险证券的收益率或风险发生变化时,最优投资策略的稳定性以及最优投资策略的调整,得到了当某个风险证券的收益率或其风险发生变化时,最优投资策略的稳定条件以及策略的调整方案,还刻画了有效边界的结构,并证明了有效边界是一条折线段,最后对含无风险证券的情形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Black-Litterman框架首次提出了国际大宗商品资产行业配置策略. 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与外部金融市场之间联动性显著增强的事实,我们利用纳入外部金融市场信息作为解释变量的FIGARCH模型来捕捉大宗商品行业收益率及收益率变动特征,从而将外部金融市场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信息溢出效应量化地应用到大宗商品行业资产配置问题中. 实证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所提出的行业配置策略能够为实现大宗商品投资组合收益能力和风险规避的有效匹配提供一个系统而稳健的途径,其效果优于基于市场均衡权重和传统Markowitz 框架下的投资策略. 相关成果为实现大宗商品资产积极组合管理,适应国际投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多元化要求,进而服务于国际资源储备和国家经济安全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在连续时间金融框架下,假设基金业绩与管理资金流动之间存在不对称凸关系,建立动态投资组合模型分析损失厌恶型管理者的投资策略.首先利用完全市场下的鞅方法求解模型,得到基金最优投资组合期末价值,分析业绩-流动关系与预期收益率对最优期末价值的影响.然后利用复制技术,求得基金动态最优投资组合策略的封闭解,发现资金流出系数对基金的动态投资策略无影响.数值分析发现,资金流入系数增加使得基金最优投资组合的风险暴露增加.预期收益率对管理者投资策略的影响与市场状态有关,在市场状态较好时,预期收益率的提高使管理者减少风险暴露,采取更保守的投资策略;而在市场状态较差时,预期收益率的提高使管理者增加风险暴露.  相似文献   

11.
中外股票市场风险收益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中国证券市场的A股、B股分别与国际上四个成熟市场的风险、收益行为进行比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考察我国证券市场的数量特征,以及它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系是否密切;用带有局部及全球信息变量的GARCH(1,1)实证模型检验股指收益的条件均值,发现股指波动是时变的、不均匀的.局部及全球信息变量对股指收益有一定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组合,本文以全球具有代表性的七大股票市场重要股票指数作为金融市场的典型代表:首先运用较为灵活的APARCH模型来刻画股票指数收益序列的"典型事实"特征,其次针对投资组合优化模型中变量之间复杂相依关系,采用最大生成树MST (maximum spanning tree,MST)算法选择的R-vine Copula来刻画七个股票市场的相依结构,进而测度R-vine Copula相依结构下组合风险CVaR,最后基于R-vine Copula相依结构条件下建立Mean-CVaR投资组合模型,并实证对比了Mean-VaR,Mean-CVaR和基于R-vine Copula相依结构下的MeanCVaR模型的拟合效果.实证结果表明:考虑资产之间的相依结构能起到优化投资组合的效果,在降低投资组合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回报率;基于R-vine Copula相依结构下的Mean-CVaR模型投资组合优化效果明显优于Mean-CVaR模型,而Mean-VaR模型较其它两种模型表现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
GARCH模型在计算我国股市风险价值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主要讨论VaR模型中有关波动率的估计方法。通过拉格朗日检验(LM),发现上海股市的日收益率服从ARCH过程。分别采用GARCH(1,1)模型、RiskMetrics和移动平均法预测上海股市日收益率的波动性,计算每天的VaR。返回式检验表明,GARCH(1,1)模型比RiskMetrics和移动平均法能更准确地反映我国上海股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的赢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经偏度、序列相关和异方差调整的t统计量,考察了1995~2002年我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的赢利性,并研究了均值-标准差比率优化配置对上述两种策略赢利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动量策略中赢者和输者组合都未表现出相应的收益惯性,该策略无利可图;反向策略中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都表现出相当显著的反转,即使不允许卖空,也可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均值-标准差比率优化配置可以显著地提高反向策略的赢利。  相似文献   

15.
从信息流的角度,研究了深市停发新股前后我国证券市场信息引导格局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深市停发新股之前,深市A股收益、收益波动单向引导着沪市的收益和收益波动;但在深市停发新股之后,深市A股的收益对沪市A股收益的引导关系变得不再显著,沪市A股收益和收益波动开始显著地引导着深市A股的收益波动.研究结论表明,2000年10月深市停止发行新股对沪深两市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的相对地位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投资者弃深投沪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中国股市的逐渐规范,交易量里开始含有未来收益与收益波动的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宏观信息发布中的未预期信息衡量指标,本文研究了宏观信息对股票市场收益率及其波动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股票市场指数月收益率具有"通胀对冲"功能,同时PPI、固定投资、货币供给(M2)也会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贸易顺差则与收益率波动显著相关;进一步对股票市场指数日收益率分析发现沪深两市对宏观信息的短期反应并不相同.对上证综指,仅CPI、固定投资与进口同比显著影响指数收益率,而出口同时影响指数收益率及其波动;对于深证成指,市场只对出口信息会作出及时反应.此外,本文还发现危机后股市对宏观信息的反映也出现了显著变化,宏观信息变量中只有PMI和进出口变量显著影响市场收益率,而PPI则成为影响收益率波动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7.
股市价格动量与交易量关系:中国的经验研究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收益率和交易量两个角度对中国股市价格动量进行月度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单独基于收益率标准的检验证实中国股市总体不存在价格动量.但增加交易量标准的进一步分析显示,低交易量组合的股票存在价格动量,而高交易量赢者组合的股票发生显著的价格反转,同时"对角策略"存在很大的套利空间.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中国股市的特殊结构所致,可以用行为金融模型解释.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揭示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建立藤copula-CAViaR模型来估计多元条件联合分布,进而推导CoVaR类风险测度方法.该方法既能刻画多个金融市场间非线性的关联关系,也能描述金融市场间"多对一"的风险溢出效应,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使用CAViaR模型拟合单个金融市场收益的边缘分布特征;第二,运用藤copula方法刻画多个金融市场收益间的关联结构;第三,基于边缘分布特征与关联结构,得到多元条件联合分布并计算CoVaR类风险测度,实现金融风险溢出效应刻画.选取上证综指、标普500和日经225等股指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发生利好事件,美国和日本股票市场(独立或同时)发生更为严重危机事件对中国股票市场影响更加明显,呈现出"风险分担、收益不共享"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产定价模型和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中、美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存在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过早出现收益反转,致使动量投资策略盈利性不显著;而美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与输者组合表现的相对对称性,保证了动量投资策略的盈利性。不同市场动量投资组合收益成分变化与市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动量效应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不同市场形态下股票市场的特征性事实对理解股市运行有指导意义.构建了一个具有基础均衡、泡沫均衡、周期和混沌4种市场形态的多主体股市模型,并对其各种形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然后对仿真收益率序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4种市场形态均存在尖峰肥尾、波动聚集和长期记忆特性,其中以基础均衡状态最为明显,周期和混沌次之,泡沫均衡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