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汉中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汉中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全市马铃薯产业的思考与建议:充分认识发展马铃薯产业的重要意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增强科技创新,提高种薯繁育和推广水平,推进标准化生产,培植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  相似文献   

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乔花  李学文 《甘肃科技》2007,23(4):11-14,132
文章从定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区位优势出发,立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提出进一步做大做强定西市马铃薯产业的对策。以期把定西建成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商品薯生产和精深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3.
“中心”简介 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于2001年通过农业部双认证评审,是经农业部授权、国家计量认证的法定检验机构,“中心”承担全国范围内的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仲裁检验、委托检验、市场抽检和检测标准制定、修订等任务。并开展技术咨,业务培训等其它有关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发病范围广。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可达40—80%,流行年份全田毁灭。被晚疫病侵染的块茎,除在田间腐烂外,贮藏过程中病情还会进一步发展,严重的造成毁窖。用病薯作种薯,幼芽、幼苗腐烂致死,造成缺苗断垄,为害极大。2006年,临沧市马铃薯种植面积19.6万亩,晚疫病发病面积12.4万亩,占61.7%,呈现出发病范围广、发病率高、病害程度日趋严重的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种薯能够改善马铃薯的品质,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通过社会问卷调查和科研、生产实践发现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的发展,为了解决繁育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相应对策,以便更好地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梁蕴睦 《甘肃科技》2007,23(12):233-234,180
张掖具有生产马铃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西北乃至全国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最佳区域之一。马铃薯产业是张掖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电、煤、钨、铁、种、芋、红"七大项目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强市的重要支撑。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是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种薯生产成为制约张掖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了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必须实现微型种薯规范化、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建设规模化脱毒种薯繁育示范基地,创建优质高效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城固县马铃薯生产现状与优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品种混杂退化、良种普及率不高、产量低、管理粗放、缺乏资金支持.一提出了促进全县玛铃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建立产业发展机构.没立专项扶持资金,规划优势区域.合理选川品种和栽种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及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8.
临洮县是甘肃省重要的马铃薯产区,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铃薯产业,提升产业层次。不断提高商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和田间试验示范试验,总结出了适于当地生产的无公害马铃薯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111.2"工程是指年产1千万株脱毒苗、1亿粒微型薯,在1万亩标准薯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脱毒标准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产能设计.对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111.2"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放大设计,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的"拓扑星形"顶层设计模式,旨在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世界马铃薯生产、消费与贸易情况的比较,详细分析了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在生产规模、种薯体系、品种质量、加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及造成的原因。并从自然条件、消费潜力、地理潜力、价格潜力等方面探讨了中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趋势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是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同时也是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一。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玉带、小麦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它高产稳产、适应性广、营养成分全和产业链长而受全世界的高度重视.马铃薯的种薯及各种加工产品已成为全球经济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铃薯产业是我市”草、羊、枣、薯”四大特色产业之一.全市种植面积占全省的52%.主产区马铃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20%以上。推广和使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带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亚瀑 《甘肃科技》2004,20(12):163-163
渭源县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种薯栽培历史源远流长,生产的马铃薯品质优良,深受外地客户和消费者的青睐,故有马铃薯良种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渭源县委、政府又把马铃薯做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从政府到资金大力给予了扶持,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大发展,使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猛增,2004年达到45亩。  相似文献   

13.
定西市坚持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狠抓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贮藏体系建设、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经过多年努力,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已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主产区之一,脱毒种薯生产能力居全国之首,在增加群众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将举全市之力。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定西真正打造成名副其实的“中国薯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物学会定于2009年7月在陕西省榆林市召开"2009年中国马铃薯大会",会议主题为:"马铃薯产业与粮食安全"。本次会议拟就马铃薯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种薯及商品薯生产、加工和市场开发、马铃薯与粮食安全等问题进行研讨。届  相似文献   

15.
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科学指导下,全市上下经过近十多年的努力,马铃薯在农业生产中已显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农民的收益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就马铃薯品种利用和马铃薯脱毒生产来说,从种植一般概念的马铃薯发展到种植专用型马铃薯即粮用型马铃薯、菜用型马铃薯、加工型马铃薯:从种植有优良品种无优良种薯到既有优良品种也有优良种薯(脱毒种薯)。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产业是原州区的支柱产业,已探索出一条以优势资源带动优势企业,以优势企业带动优势产业,以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产量低、品种单一、脱毒薯推广速度慢、栽培技术不规范问题,我们经过调查研究,做大、做强、做精、做优马铃薯产业的主要途径,为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引进品种,提高品质,推广脱毒种薯,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栽培水平,招商引资,扩大产品加工能力,争创品牌,扩大鲜薯外销等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耀  刘金良  张利 《科技资讯》2007,(33):172-173
马铃薯是内蒙古重要的高产粮菜兼用优势作物,在全区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内蒙古因海拔高、风速大、日照长、气候冷凉和传毒介体少等特点,种薯质量享誉全国,历来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之一.本文以"一村一品"为培育主导产业的切入点,对内蒙古地区在发展马铃薯产业时,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劣势作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目前西南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四级体系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对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近几研究成功的二级体系作了概述性的介绍,对操作技术要点系统的进行说明,描述和展望了该体系巨大的经济前景和社会效益,得出“马铃薯种苗二级体系替代四级体系是21世纪马铃薯产业发展重要趋势”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安定区根据比较优势.坚持用市场经济理念狠抓马铃薯产业,打造县域经济发展主导模式.马铃薯产业已发展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性产业。今后五年,按照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部署,安定区要乘势而上,在产业富民的基础上.加速推进县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转变,努力实现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由稳定解决温饱向初级型小康迈进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由于具备稳产、高产、适应性广、生育期短、抗灾力强、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等特点,在全国种植面积很大,分布广泛。特别是主产区,近几年发展相当快。定西将马铃薯产业确定为支柱产业之首,全年种植面积占全区作物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约250万亩。薯块以质优、味美、个体大而畅销全国,如何长期保持这一优点,并不断向专用薯过渡,直接关系到当地经济发展的大计,科学、合理地贮藏种薯是保持品种优良种性的最基本环节之一。刚收获的马铃薯块茎,一般含75%左右的水分。温度过高,易发芽,降低品种的种性;温度过低,会造成冻害。湿度过大,易“出汗”早发芽形成须根,降低种性,易腐烂;湿度过低,由于自然失水变得皱缩,损耗增多。因此薯块的安全贮藏环节比较复杂。1选窖大型的贮藏窖选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砖混结构,温度易掌握。2马铃薯入窖前的准备2.1窖的处理。清扫干净窖的内壁,封闭通孔和门口,用高锰酸钾和甲醛溶液进行消毒每m3用高锰酸钾7-10g,甲醛溶液15-20ml,一天一夜后打开通气即可。2.2入窖前种薯的处理。晒种:刚收获的种薯不能马上入窖,晒3-5天,一方面除去表皮泥土,另一方面通过晒种表皮变老、变厚、变粗,细菌不易侵入,不易在搬运时创伤。捡出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