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活德育理念体现为实践性、整体性和超越性.在现实环境中生活德育遭遇诸多困境,应对这些困境需要德育自身、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隐性道德教育促使我们把德育融于生活,要面向生活,引导生活,源于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世界中通过生活形式展开。本文浅略介绍了生活德育的内涵,生活德育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及其实施原则。  相似文献   

3.
“见过毛主席,不宜摆摊子。”这是毛泽东同志的老乡汤瑞仁过去发的誓言。可是,他如今也在毛泽东同志的故居对面开了“毛家饭馆”,每天收入达300多元。  相似文献   

4.
苗登明 《科技信息》2011,(28):54-54
德育源于生活,生活高于德育,可以设想一个无道德的生活世界,却无法设想一个无生活的道德世界。然而,反观我们的德育现状,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脱离生活、大而空的机械说教现象。为了避免出现"无根"的德育,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将就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关注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性;关注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实践,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关注心灵,强调师生的交往性。  相似文献   

5.
道德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其价值体现于服务人们的基本生活。在知识中心主义影响下,教育者往往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采用灌输方式,把受教育者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无视其主体性,无视其情感和生活要求,导致学生知行脱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教育模式,使师生成为平等的道德教育的主体,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交往,使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指出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同一时空下传统、现代、后现代思潮共存的状态,其个性、心理、行为等具有强烈的时代发展特征,再加上处于充满现代风险的这样一个社会大环境中,其政治信仰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着重从政治信仰的崇高远大与价值取向的本位功利,信仰追求的多元发展与个体选择的虚无困惑,政治思想的理性认知与政治实践的感性参与,政治参与的主观期望与参与效果的客观局限等几个方面,对二重性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现代生活德育教育的研究,将德育研究的内容指向学生作为完整的生命体的健康幸福地成长,让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适应社会的各种规范,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德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表现为德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德育反映着生活、生活具有德育的作用、德育理论须植根于生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相隔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道德形式上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由此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根基,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加强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9.
明朝中后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鼎盛时代。一方面,商品生产和交换极其发达,工商业城镇纷纷兴起,银货币普遍使用,商品资本异常活跃,以一种特殊的手段点缀着明朝中后期的社会繁荣。另一方面,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着它的进一步发展,商业经营者的产权始终没有得到严格保障,最终未能突破传统的社会模式。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0.
道德不是外在于生活的东西,而是和生活融为一体。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因此真正有效的高职学院德育模式的选择必须是以生活为依托进行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文章在对高职学院德育处于"边际情势"或"无效状态"的归因分析后,从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对高职学院生活德育模式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德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本文主要从邓小平德育首位战略思想、德育目标层次思想、德育内容系统性思想、德育基本原则、德育方法、德育队伍建设这六角度来探讨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闲暇生活具有自主性.闲暇生活在价值上体现为"无魂"、"无味"与"有情"、"有益"两种不同类型.为消除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消极影响,彰显其积极功能,须从道德层面教育大学生以"遵纪守道、立身固本"的原则以及"责身自律、立志成才" 和"爱财惜物、澄风澈气"的规范去统领他们的闲暇生活,这也是新时期高校德育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过程是影响德育实效的关键,德育过程的转变来自方法论的更新,耗散结构理论是一种新的方法论,依据耗散结构理论,道德需要是德育过程转变的起点和推动力。高校德育过程分为开放,非线性、涨落和反馈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郭浩 《孝感学院学报》2007,27(5):102-105
在教育正经历“入学“革命的背景下,有必要确立生命道德观.从生命道德观的视角审视,生命是道德之源,当代道德教育的迷失在于疏离生命,而回归之途在于以生命为基点.  相似文献   

15.
童年期个体的道德发展以他律为基本特征。他律贯穿于儿童道德的知、情、行各个方面,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推动了儿童的道德发展。充分理解幼儿道德他律的实质和内涵有助于完善学前教育的理念、方法、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同样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并以此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前德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立足美学视域研究德育实效性问题,分析美学精神与生活德育的内在联系,确立美学切入德育有效性的视角和依据。应立足现实生活,追求至真至善的德育目标;摈弃教育的功利性,倡导个性张扬的施教原则;关怀道德幸福,提升自由至境的寻美内容;强化情感的助推效应,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从而构建生活德育新的审美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到目前为止,研究多分类问题对偶性理论的成果还比较少,本文对多类问题的最优性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原始问题和对偶问题解的关系,最后多类分离问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对偶性定理的严格推导被给出.本文得到的结果将为多分类支持向量机的研究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儒家道德教育思想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它对民众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观念的模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儒家先贤以及他们在元典文本中关于人性的争论始成儒家道德教育的逻辑原点,后世儒家在义利之辨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儒家道德教育内圣外王的价值归依。这对现代高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