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受到了空间、时间、形式的限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当下对于信息资源的获取需求。虽然新媒体行业在信息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上相较于传统媒体都有巨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信息真实性不稳定、信息缺乏深度等问题。目前,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是实现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沟通重点和发展方向,也是未来媒体行业的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媒体下媒体的发展特征,分析大数据对于新闻生产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大数据时代下实现融媒体的发展策略,以期为媒体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自媒体这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越来越深地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消费方式和社会的舆论环境。文章从自媒体和传统媒体两者之间竞争和融合两种关系出发,厘清自媒体的概念、作用和特征,探讨它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并论述媒体融合发展的意义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融媒体时代,新闻行业从内容、模式、载体到从业者都在进行转型。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直面陈旧的教学理念、滞后的课程体系、单一的教学方式等问题,通过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和复合型的专业课程体系,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为新闻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4.
张玲  王巍 《天津科技》2023,(9):102-104
融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在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结合发展的进程中,其也对期刊出版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包括对期刊策划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类越来越细分等,这也就意味着传统期刊编辑只有加快转型与升级的步伐才能够在融媒体时代生存下去。基于此,从融媒体时代对期刊编辑带来的影响和能力要求角度进行分析,在直面传统期刊编辑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移动互联浪潮和我国逐步取消媒体财政补贴的双重刺激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努力在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摸索前行,业内关于"融什么""怎么融"的讨论方兴未艾。以传媒产业"注意力经济"的特点出发,从关注市场-即受众需求角度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范文德 《甘肃科技》2014,30(20):75-76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网络媒体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新成员,它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媒体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面对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传统媒体如何进行经营思想调整?如何保持自身的媒体竞争优势?成为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结合一些具体案例对电视媒体在新的传播生态环境下的经营策略进行了思考,认为,电视媒体在新形式下要从加强品牌意识、突出个性经营、提高内容质量、整合资本经营等众多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从而获得新的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4,(9):8-1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既是党中央着眼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传统媒体在数字革命和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应对全球传媒格局变化、提升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媒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无论是内容的生产方式和传播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媒体的发展形态也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媒体再到智能媒体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智能媒体应运而生,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技术赋能驱动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媒体深度融合,走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媒体发展道路。本文重点研究技术驱动下智能媒体的特征分析,探索智能媒体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的县市报转型变轨,一大批地方新闻网站应运而生。这些新闻网站依托传统媒体一一纸质媒体和广播媒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那么,如何在传统与现代媒体之间寻找一个有效的节点?笔者以为,报网联动,是报纸与网络媒体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舆论强势的一个双赢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学术期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还是期刊顺应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本质而言,数字化在提升学术期刊内容质量、拓展学术期刊传播途径、实现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实践而言,学术期刊数字化仍存在转型动力不足、转型手段单一、转型人才缺乏以及转型制度滞后等问题,致使学术期刊数字化转型效果大打折扣。学术期刊要从提高思想认知和明确数字化转型总体目标、挖掘受众需求和构建数字化转型立体矩阵、重视人才培养和打造数字化转型专业队伍以及加强版权保护和完善数字化转型制度等方面入手,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这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本文针对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为最终目标,从课程模式改革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数字媒体专业职业教育走能力取向之路的思路及核心课程模式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9,(3):80-83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校园媒体的专业化转型既是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师生的受众、思想教育的传播、校园媒体的运营、校园文化的完善的共同需求。然而,在当今的媒体融合和专业化转型中,存在着粗暴融合、生硬拼凑等问题,因此下面将以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传媒中心2015年至2018年的发展转型路径为例,对高校校园媒体的专业化转型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新兴媒体是保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平台,在工作中从"新兴媒体的传播与发展,新兴媒体的主要解决方式方法,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对比以及发展新兴媒体要重点把握的问题"着眼,论述新兴媒体在基层思想政治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媒体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学界和业界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在媒体融合与转型背景下,影响传媒业发展的直接因素主要有政治因素、技术因素及资本因素(市场因素)等三方面,而目前学界和业界所探讨的媒体融合多是从技术的角度,探讨内容的融合、渠道的融合、终端的融合,而较少关注资本的融合、市场的融合。实际上,真正的  相似文献   

15.
"融媒体"就是充分利用媒体,把视频、音频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全方位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面对汹涌而来的新媒体,传统媒体的影响力遭遇巨降,而由此引发的整体收入也发生了断崖式的下滑。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融媒体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对抗的利器。该文通过把传统电视新闻报道与融媒体新闻报道做优劣势对比,对传统电视新闻的优化转型提出合理建议——传统媒体的融媒体不是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嫁接,而是传统媒体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借助融媒体的传播方式向新媒体转型,进军新媒体领域,完成媒体平台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机遇。本文从微博入手,深入分析新媒体为报纸等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源,传统媒体可以利用微博、网站等新媒体重新整合优势资源,实现"报网互动"、"报微互动",开创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赵连周 《科技信息》2013,(25):479-47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化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一词火速走入人们的视野,当人们还对其观念模糊的时候,它却在悄然中对传统媒体发起了"攻击"。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为了生存,如何和新媒体共赢?显然,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网络媒体这样的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补性远远地大于它们之间的取代性。它们的融合不仅可以让观众及时表达自己的真实意见,还提高了媒体的社会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殷越 《华东科技》2023,(2):87-90
<正>在信息技术时代,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给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冲击。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大部分传统纸媒开始向媒体融合方向转型发展。作为国内较早尝试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纸媒之一,《新京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此,本文围绕《新京报》的转型过程,就传统纸媒的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江雪峰 《科技资讯》2012,(19):231-23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更新的不断加快,我国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三网融合"政策的提出和发展,广播电视等媒体又迎来了发展的另一高潮。虽然目前互联网基本已经普及,网络媒体是整个媒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要不断对广播电视等媒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好地联接国家、社会和人民,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将针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管理体制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钟世潋 《科技资讯》2014,(34):227-227
随着媒介融合的加速,校园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校园媒体的转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校园媒体的自我定位和发展也面临着困境,如何推动校园媒体的转型,促进校园媒介深度融合是当前校园媒体转型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