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由传统手工业者具备的价值取向,扩展至各行各业劳动者的敬业奉献精神、追求极致的职业态度以及开拓创新的职业能力。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职业价值观培育相契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要求相切合,与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精神要求相一致。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包括推进课程改革,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大国工匠"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2.
张靖 《华东科技》2022,(7):122-124
本文以“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发现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意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坚持形式与内容、理论与实践、技术与创新相一致的“工匠精神”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顶层设计到课程体系建设、教育平台打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行为唤醒等方面,全方位实现“工匠精神”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观念的重塑,更为人才培养提供师资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9,(1):80-83
在创新创业、互联网+成为热词的今天,工匠精神在2016年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引起了高度关注,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回归与渴望。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和塑造更加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文章在梳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基础上,探索性提出了工匠精神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先进典型的培育路径,对于高校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冷斌 《甘肃科技》2022,(6):71-73+105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长期以来,由于高职教育急功近利,导致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严重脱节。而校园文化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平台,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融合,可以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有助于学生形成牢固的职业精神。本研究从渗透课程建设、明确人才培养、加强思修课教育、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融合职业技能考核和技能竞赛等方面,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为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职业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面对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高等职业院校应明确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理念,引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重塑双课堂并重教学文化生态,形成基于综合素质的评价范式,构建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具有普适性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工匠精神培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职高专院校逐渐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效果,以泉州市4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创业意愿和态度、创业环境、创业能力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应将工匠精神中蕴含的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创新态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营造育人氛围,打造学校以文化人新业态;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生态;聚焦内涵建设,形成面向职场人才培养新常态;坚守需求导向,孕育服务区域发展新形态,将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机耦合,更好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10.
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精诚团结,为校园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和智慧,增强高校对外影响力和塑造良好形象。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改革创新、别具一格、坚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丰富的工匠精神教育活动,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分析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培育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劳动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培育的路径,建立产教融合机制,建立多元化人才培育机制,建设线上融合教育云平台,形成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融合培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常金玲  王跃 《创新科技》2016,(12):49-5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本文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对智能制造和工匠精神进行研究,通过剖析内涵和比较异同,并在阐释二者实质的基础上,提出智能制造与工匠精神融合,合力驱动中国制造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的营造及文化建设是推进国家创新创业事业的重要步骤,对国家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大学创业文化建设路径多种多样,但是未能形成可行机制。文章分析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现状,阐述其紧迫性,指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大学生创业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阶段,弘扬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对于推动企业创新创效具有重要价值。为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中,应通过提升企业文化的感染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提高产品竞争力等途径,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5.
对高职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是我院五阶段五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对徽商及徽商精神特征分析入手,总结从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上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高职院校要多层次、多方向、多举措地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素质教育全过程。学校要从顶层设计与整体推进、科学实施分层分类教育、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营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教育氛围等方面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普及化。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积极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从通识向实践转变,已经在高校中达成了共识。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集合办学特色,探索建立校、地、园、企合作体制,打造了福建省示范性现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引领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提升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发展,迫切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和行家里手,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文章对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出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家在政策上大力扶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创业合作联盟和提供孵化基地服务体系的措施,以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且地方政府也提供了一定的创业金融支持.然而,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创业困境,如资金远不如一线城市本科院校充足、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创业者心理压力大以及女生...  相似文献   

20.
工匠精神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包括了精益求精、爱国敬业、创新创造等优良品质。作为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的主阵地,高职院校通过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教学改革、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方式方法,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断提升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