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9 毫秒
1.
测试并分析了大针茅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不退化,中(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群落的近地面反射波谱的季节变化特征,方差分析与Ducan多重检验结果表明;由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的优势生活型植物及其数量特征的差异,它们的反射波谱特征彼此之间的存显差异,在8月初和9月初,波谱特征的差异最为显,而在5月底到6月底,差异不甚明显,利用两种统计方法-PCA和模式识别技术对上述群落不同月份的波谱特征进行了鉴别,发现后  相似文献   

2.
测试并分析了羊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不退化,中(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群落的近地面反射波谱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月际产草量的相关关系.由于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的优势生活型植物及其数量特征的差异,它们的反射波谱特征彼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随着退化强度的增加,各波段反射率显著增大,在6月底,波谱特征的差异表现最为显著,而在5月底,差异最不明显;在5月底和9月底,非重度退化群落产草量估测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在6月底至9月初,可以使用同一相关方程估测产量,但重度退化群落-冷蒿草原的估产模式月际间变化较大.对羊草草原不同退化群落产草量的估测精度高于90%  相似文献   

3.
测试并分析了羊草草原不同退化程度(不退化,中(轻)度退化,重度退化)群落的近地面反射波谱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月际产草量的相关关系,由于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的优势生活型植物及其数量特征的差异,它们的反射波谱特征彼此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表现为随着爱化强度的增加,各波段反映显著增大,在6月底,波谱特征的差异表现最为显著而在5月底,差异最不明显,在5月底和9月底,非重度退化各落产草量估测模式之间无显著差异,而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尺度上,不同地带性的草地植被反射波谱特征之间差异极显,利用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形成的鉴别函数可以在平均识别错误概率低于20%的精度上予以鉴别,而在中小尺度上群落波谱反射特征的差异程度与群落类型有关,典型草原的几个代表性群落-大针茅草原群落、克氏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冷蒿草原等群落波谱特征的差异程度较高,平均鉴别错误概率小于15%,而在荒漠草原中,只有在灌丛化与非灌丛化草地群落之间波谱特征才有显差异,但在非灌丛化群落复合体内部,不同群落之间反射波谱特征差异较小,草甸草原中主要群落的反射波谱特征之间的差异程度也较低。  相似文献   

5.
在整个生长阶段三个退化程度群落的近红外反射率之间都存在显差异;在8月底至9月底期间,不退化群落与重度退化群落可见光反射率之间差异显。在6月底-9月底期间建立的估产模型在不退化的中(轻)度退化的群落中都无显差异,但分别与5月底的估产模型差异显;重度退化的冷蒿草原群落在5月底产草量与植被指数之间无显相关性,7月底与8月底建立的产草量估测模型与6月底、9月底的产估模型之间分别差异显。对大针茅草原不同退化程度群落生长高峰时期的产草量平均估测精度在95%左右。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4、1995两年的近地面光谱反射特征数据,分析了草甸草原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之间反射特征的差异,主分量分析(PCA)结果指出,可以利用比值植被指数和四个波段反射率之和将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明确区分,但典型摹和草甸草原波谱特征分类结果有25%左右的重叠。对草甸草原三个不同群落波谱特征的方差分析(Ducan多重检验)指出,贝加尔针茅群落与线叶菊群落和羊草群落之间有着极显的波谱特征差异,可用P  相似文献   

7.
用套式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法对30例结肠癌的p53基因突变进行了观察,检测了第5~8四个外显子,发现21例有p53基因突变(70%)。30例肠癌按临床Dukes分期:A期2例皆有突变,B期11例有突变者6例(55%),C期8例有突变者5例(63%),D期9例有突变者8例(89%),按病理分型则13例有11例突变(85%),管状腺癌6例有p53基因突变4例(67%),低分化腺癌5例中检出3例有突变(60%),在6例粘液腺癌中测出3例有突变(50%)。从临床分期看愈晚突变率愈高。而病理分型恶性程度高者突变率反低,这是因为缺失率未计数之故。最后讨论了突变率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硫酸盐添加剂对铅蓄电池正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6V-6Ah电池测定了含不同硫酸盐添加剂的正极活性物质利用率及电池的湿储存性能,结果表明:含添加剂硫酸亚锡、硫酸钠、硫酸镉和硫酸铋的正极在5A(1.2h率)恒流放电时,其活性物质利用率分别为38.6%、36.9%、35.9%和34.1%,而无添加剂时则为32.4%;电池经1年储存后,在相同的放电条件下,测得电池年自放电率,分别为26.7%,14.9%,19.8%及11.7%,而无添加剂时则为2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浙江沿海泥螺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泥螺出膜面盘幼虫165.6×144.0μm,日平均生长7.0μm,匍匐幼虫日平均生长8.7μm,幼螺日平均生长25.8μm,从受精卵化出膜至幼螺约需30-40天。在自然海区当年11月初产卵孵化的幼虫至翌年3月壳高可达0.4cm,5月底至6月初即可达壳高1.2cm以上的采捕规格。成螺壳高(H)与壳宽(B)、体重(W)之间的回归关系:B=0.7257H-0.0566(r=0.9820)、W=0.4873H2.6430(r=0.7420)。  相似文献   

10.
试验证明,突破传统的尿素喷施2%的极限浓度,以5-15%(W/W)的尿素液于8月初至8月底喷1-3次均可显著地提高棉花的成铃率和铃重,从而提高棉花产量,是补充棉花后期营养的有效途径,具有安全、高效、节本、增产的显著特点,是比穴施更优越的一咱方法。最佳配比为11%的浓度于8/5、8/15、8/25连喷三次。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野外实验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多重比较,研究不同时期(5~8月)放牧啃食对冷蒿和羊草生长的影响(放牧前后枝条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放牧对冷蒿和羊草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啃食高度cm).在5~7月间,对冷蒿的影响程度基本上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在8月有所增加.在6~7月,放牧对冷蒿的影响极小,为冷蒿的再生提供了有利的时间保证.在5~8月,放牧对羊草的影响基本上呈递减的趋势.不同时期放牧对冷蒿和羊草的影响大致成互补的关系.不同时期放牧对冷蒿影响的波动与羊草相比较为平缓,而且不同时期放牧对冷蒿的影响比羊草低.  相似文献   

12.
在典型草原放牧退化过程中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01年5月~9月研究了三个不同退化强度草原群落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的差异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未退化群落土壤含水量高于其他两个群落,夏季未退化群落含水量最低.不同群落土壤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未退化群落>中度退化群落>重度退化群落,方差分析指出中度退化群落与未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在0~10 cm土层处差异显著,而重度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土壤有机质在10~20 cm土层处差异显著.三种群落全磷含量在0~10 cm层次都没有显著差异,但在10~20 cm和20~40 cm层次上,未退化群落与中度退化群落、重度退化群落之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中度与重度退化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14.
扫帚艾群落初级生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扫帚艾群落初级生产。结果表明,该群落初级生产量季节动态明显,地上初级生产量5,6,7,8,9月份分别为12.04,23.40,43.82,71.15,154.66g/m2;地下初级生产量5,6,8,9月份分别是50.25,60.40,66.67,149.59g/m2。  相似文献   

15.
多光谱图像分类方面,由于普通的SVM方法没有考虑多光谱图像具有高维度和冗余的特点,因此难以实现令人满意的分类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SVM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多光谱的图像分类方法.并用5幅6波段两类地形的多光谱图像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分类方法与普通的SVM方法相比提高了多光谱图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6.
梨六点天蛾(Matumbagaschkewitschicomplacens)是苹果、梨、枣等果树的常见害虫,本研究观察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雌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虹吸式口器,长3—7toni。幼虫有黄斜线绿色型、黄斜线淡蓝绿色型、黄斜线黄色型、黄斜线镶嵌型、黄斜线圆斑型等5种类型。在河北冀东地区每年发...  相似文献   

17.
1992-1996年调查表明,湖南南山牧场寄生于奶牛体内的血液原虫在瑟氏泰勒原虫,传播者为长角血蜱。据流行病学,该病发生在夏秋季。1992-1994年犊牛5-8月发生,高峰期6-7月;成年牛发生于6-7月。高峰期7-8月。1995年犊牛发生于8-9月,高峰期9月,成年牛发生于8-10月。  相似文献   

18.
于2004年9月~2005年11月通过定点逐月采样调查,研究厦门西海域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其生产力的季节变动特征.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群体总丰度在3310-21725 ind/L间变动,于2、5和8月分别有一个峰值,对总丰度贡献较大的主要是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各类群丰度的季节变动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红色中缢虫的丰度为225~14062ind/L,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2000ind/L以上;异养甲藻-螺旋环沟藻(Gyrodinium spirale)在0~2875ind/L之间变动,多数月份低于300 ind/L,3月出现最大值;无壳纤毛虫在1570~8 512 ind/L之间变动,全年保持着较高的丰度,于2、5和9月均可形成峰值;无节幼体和砂壳纤毛虫变动范围分别为0~1063 ind/L和162~9625 ind/L,数量变动与水温的季节变化较为密切,在水温大于20℃的5~11月,有较高的丰度.微型浮游动物生物量在10.86~111.65μg/L之间变动,由于曳尾虫(Tontonia)、螺体虫(Laboea)及砂壳纤毛虫的大量出现,生物量高值集中在相应的5~10月,5月出现最大值.微型浮游动物总生产力的变动范围为7.01~141.64μg/(L.d),在5~10月生产力相对较高.据估算,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现存量的日摄食压力可达6%~2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