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N,N-二苄基甘氨酸的乙醇-苯溶液和氯仿溶液为固定相,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和高氯酸为展开剂,用反相纸层析法研究了N,N-二苄基甘氨酸对11种稀土离子的萃取行为。结果表明;氯仿溶剂固定相对La^3+,Nd^3+,Eu^3+的萃取能力比在府昆合溶剂中大;在高氯酸展开剂中较盐酸展开剂的萃取能力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2.
以N,N-二苄基甘氨酸和N,N-二基甘氨酸为固定相,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和高氯酸为展开剂,研究了它们对8种贵金属的萃取行为,实验表明:N,N-二苯基甘氨酸的萃取能力较N,N-二苄基甘氨酸大;两种萃取剂在盐酸体系中的萃取能力比在高氯酸体系中大。  相似文献   

3.
以N ,N二苄基甘氨酸和N ,N二苯基甘氨酸为固定相 ,以不同浓度的盐酸和高氯酸为展开剂 ,研究了它们对 8种贵金属的萃取行为 .实验表明 :N ,N二苯基甘氨酸的萃取能力较N ,N二苄基甘氨酸大 ;两种萃取剂在盐酸体系中的萃取能力比在高氯酸体系中大 .  相似文献   

4.
N,N,N’,N’-四异丁基-3-氧戊二酰胺对锝(Ⅶ)的萃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荚醚N,N,N‘,N’-四异本基-3-氧戊二酰胺-正辛醇-煤油溶液从HNO3体系中萃取Tc的行为,萃取过程为一放热反应,反应热约为-40.1kJ/mol,确定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反应机理,萃取反应为:H^++TcO^-4+25iBuGA(0)=HTcO4.2TiBuGA(0)。  相似文献   

5.
水杨酸对稀土元素反相纸层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水杨酸的三氯甲烷溶液、三氯甲烷-吡啶溶液和苯-罗丹明C水溶液为固定相,以不同深度的盐酸为展开剂,较系统地研究了3种固定相对镧、铈等11种稀土离子的反相纸层析行为。实验表明,水杨酸的三氯甲烷-吡啶溶液对某些稀土离子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质,并能成功地分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碘化1-苄基-4 4-二乙基氨基苯偶氮)吡啶是一个新的阳离子染料,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形成离子缔合物,用氯仿萃取,萃取液在565nm测定吸光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氯仿中的浓度为0~1.6×10 ̄(-5)mol·dm ̄(-3)服从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0×10 ̄4.用于水中微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2-羟基-4-仲辛基-二苯甲酮肟(N530)与P240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对钯的协同萃取。采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组成为L·Pd·A。协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为lgK12=1.688,协同萃取配合物的生成常数为:β12=1.87。计算了协同萃取反应的热力学函数值。  相似文献   

8.
新型偶氮苯的质谱特征与非线性光学性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合成了偶氮苯染料-4-硝基4′-二(N,N′-羟乙基)氨基偶氮苯及其3个衍生物.染料分子的质谱行为与分子内电荷转移态有关,存在优势的M+1碎片峰.染料分子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与其偶极矩的复合量用溶剂化变色法测得为≥290×10-30D·esu-1  相似文献   

9.
依据Al3 + 催化H2O2 氧化椪花青褪色的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铝的催化动力学分析法. 线性范围为0 ~200ng/mL , 检测限1-2ng/mL . Fe3 + 和Cu2 + 的干扰分别用铜铁试剂- 氯仿和双硫腙- 四氯化碳溶液萃取除去, 而将Cr( Ⅵ) 还原为Cr3 + 即可消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苯基-3-甲基-4-苯甲酸吡哇酮-5(HPMBP)和伯胺N1923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协同萃取钯(Ⅱ)的平衡.结果表明,当[N1923]>1.50×10-2mol·din-3时,HPMBP-N1923-CHCl3体系对钯(Ⅱ)出现反协草效应.应用对应溶液法原理探讨了HPMBP与N1923在溶液中的缔合行为,解释了出现反协革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了二茂铁季铵盐的表面活性的基础上,制备了含二茂铁季铵盐/氯仿/苯/二次蒸馏水的反相微乳液及二茂铁季铵盐/十八酸混合单分子膜,并通过电导率仪和动态激光光散射仪等对所制备的微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苯和氯仿的体积比为7∶3的混合溶液为该微乳液形成的最佳有机溶剂;微乳液形成过程中,二茂铁季铵盐的浓度为0.10~1.00mmol/L,10mL微乳液中增溶水量为6~8μL时为佳。若加助表面活性剂正戊醇,则其最佳体积含量为20%。二茂铁季铵盐很难单独在气/液界面铺展成膜,而其与十八酸的混合体系可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且二茂铁季铵盐/十八酸混合体系的成膜性能随十八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三脚架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配住形式和性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荧光性质、生物活性提供依据,以氨三乙酸为母体合成了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及其稀土配合物(La^3+,Sm^3+,Y^3+,Tb^3+,Ce^3+,Eu^3+).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差热-热重、紫外及荧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关系和荧光性质.研究表明。谊类配体是较好的主体分子。能够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形成配合物,配合物内界的NO3^-以双齿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配合物热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特别是Tb^3+配合物是高效的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可用于荧光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草酸和苯甲醇为原料,采用三种不同的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硫酸氢钾、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三种不同的带水剂甲苯、苯、环己烷,合成了草酸二苄酯.并通过熔点、红外图谱,质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反应物的配比、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带水剂的种类和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n(草酸)∶n(苯甲醇)=1∶2.2(摩尔比) 催化剂为对甲苯磺酸,用量为草酸质量的0.5%(0.13 g) 苯为带水剂,用量40 mL,反应时间40 min 反应产率高达96.2%.  相似文献   

14.
用60MeV^18O^8 离子照射UO2(NO3)2,靶子物质溶于王水,经(ψ=20%TBP-C6H6萃取,浓直酸沉淀,0.4mol/L的HDEHP-n-heptane萃取,8mol/L的HCl反萃,得到了含有12种稀土元素的18种放射性核素的无载体多重示踪剂。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稀土元素Eu,以α-萘甲酸、β-萘甲酸、α-萘乙酸、β-萘乙酸作为络合物的第1配体,以1,10-邻菲口罗啉作为络合物的第2配体,合成了4种稀土络合物:Eu(α-NMA)3phen.H2O,Eu(α-NAA)3phen,Eu(β-NMA)3phen.H2O,Eu(β-NAA)3phen.成品为固体白色干燥粉末,热稳定性较好.通过滤纸条扩散法对所合成稀土络合物进行了抑菌性能测定,发现稀土络合物较单纯的稀土离子及配体对不同菌株均表现较强的抑制作用,具广谱抗菌性能;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对所合成的稀土络合物以及相应配体的抑菌能力进行测定并比较,Eu(α-NMA)3phen.H2O稀土络合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分别是:MIC12为43.5μg/mL,MIB12为87μg/mL.根据稀土元素在紫外激发下发荧光的原理,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对稀土络合物的菌体作用位点进行了初步的定位;利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了络合物对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络合物对菌体生长的抑制,可能是先破坏菌体的表面结构,包括细胞膜和细胞壁,进而进入细胞内部,影响细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了两种稀土离子(Eu3+和Tb3+)的樟脑酸盐,用荧光分析、热重分析进行了表征。通过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出两种稀土离子的特征谱线,其中Eu3+最强跃迁峰是615.54 nm,Tb3+最强跃迁峰是543.58 nm。通过失重-热重光谱,可以看出两种稀土离子的失重谱线,通过图谱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化合物不断分解,特别是在200℃以后,两种樟脑酸稀土配合物都有较大失重。  相似文献   

17.
使用稀土补光灯作为光源,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可降解有机污染代表,在水-生物膜体系中通过单因子单变量控制法,研究了温度、溶解氧、生物膜数量及生物膜活性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溶解氧和生物膜数量对体系中DBS的降解量都有影响,其中溶解氧和生物膜数量是DBS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不同生物活性试剂处理的生物膜对DBS的降解情况可以得出:具有活性的生物膜光合作用过程是DBS降解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外光谱和X -射线衍射分析 ,对硬脂酸稀土热稳定剂进行结构研究 .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 ,固态硬脂酸稀土盐中硬脂酸根离子与稀土离子之间主要以离子键结合 ,区别于硬脂酸通过形成氢键而以二聚体结构存在 .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 ,硬脂酸稀土热稳定剂具有层状晶体结构 ,晶层由处于中间的稀土离子平面层两侧结合两层并行排列的硬脂酸根全伸展锯齿链所构成 ,且晶层中稀土离子轴倾斜于基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