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武”字的“止戈为武”释义,并不能证明中国文化的“和谐”特征。实际上,由于缺乏平等、权利和协商、妥协机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充斥着暴力解决方式。暴力来源于政治失序,即不能平等协商利益分配,构建公平合理社会秩序,而视强力为解决利益冲突的最佳或最后手段。尊重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学会平等政治协商,不以暴力相胁迫,并做出相应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政治改革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论的"失语"与后殖民文化心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文论失语与中国的后殖民理论关系的思考与分析,力图揭示中国文论的后殖民化只是一种变体的后殖民理论,中国文论的失语症也只是一种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焦虑和迷茫心态的表现。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正处于一种欲解构文化霸权主义,同时又建立别一种权力话语的理论悖论中。要建立中国文论的新框架,则要从文化融合的全球化大语境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3.
大学英语教育中对目的语文化的过度导入使之忽视母语文化,造成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缺陷,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不平等性,出现了文化单向性传输。本文分析了中国文化失语这一现象,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改变现状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段大明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29(3):72-75
20世纪50年代,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著名作家几乎同时停止文学创作,形成了“文坛的失语”和“失语的文坛”。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家自己思想认识的幼稚,又有当时文艺政策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频繁政治思想运动造成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前苏联文艺“模式”的影响。清理与反思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理智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5.
李睿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14,(3):133-135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旅游业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向世界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通过调查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较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鉴于此,笔者提出在旅游英语教学中,应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增加和改革中国文化教学和测试内容以及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等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国文化修养的策略,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程度不一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针对此问题,本文从宏观政策、教师、考试、教材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失语"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最突出的症候之一,重建当代文论话语是当代文论界的强烈呼声.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为个案范式,在重构当代文论话语时应注意避免两个基本的理论思想误区,从而实现三个认识的转变,为重建当代文论话语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王国维的学术经验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失语”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最突出的症候之一,重建当代文论话语是当代文论界的强烈呼声。以王国维诗学理论为个案范式,在重构当代文论话语时应注意避免两个基本的理论思想误区,从而实现三个认识的转变,为重建当代文论话语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王国维的学术经验对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晓冰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7(9):78-81,85
通过走访调查、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详细了解河南省内高校日语专业教学中本土文化失语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进一步探索文化失语现象的原因及其对策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失语”是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最突出的症侯之一,重建当代文论话语是当代文论界的强烈呼声。以王国维持学理论为个案范式,在重构当代文论话语时应注意避免两个基本的理论思想误区,从而实现三个认识的转变,为重建当代文论话语奠定思想认识的基础。王国维的学术经验对当代文论话语的建构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言意论"的现代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刚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36(2):47-52
言意关系是中国古代论不断探讨的重要的学理论问题,它缘起于日常表达中的言意困惑,上升而为学表达中的言意辨析,形成中国古代独特的言意理论。从现代角度观之,言意论包含着丰富的化价值,主要体现在:(1)使中国古代学话语方式体现出本体论意义;(2)在这种学话语中触及了中国独特的认识论方式;(3)促成了中国学创作特色,并实现了中国学理论的独特建构。 相似文献
12.
李亚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6-111
意义是文学理论中最为捉摸不定的对象,它内在于文本,又需要读者的释读,涉及世界、作者、作品与读者四要素。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意义研究具有片面的深刻性,突出了意义产生的某一要素,忽视意义与其他要素的关系。意义研究的这种片面性构成了西方文学理论更替频繁的动力,也遮蔽了意义与文学四要素的关系。从他者看文学意义,文学意义与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我他关系更为清楚,能够更好的把握当代文学理论范式变换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13.
再也回住不了的家园--正确定位文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文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光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4-107
由于化的突然转型,中国古代论“失语”是历史的必然。中国古代论在大时代的变迁下并非是整体毁灭。而是依照其特有的方式参与和渗透到现当代论中来。因而化转型后的中国古代论只能是作为学遗产看待。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再通过现代转换起死回生。中国当代论是以传统作为参照物,对西方学理论进行理性选择和本土化的结果。重建中国论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而没有必要对古代论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4.
刘兆永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2-116
通过对心理问题的结构语义和话语修辞意义建构的分析,探讨了主流实证心理学一直忽略的有关心理问题的意义发生与构成机制,以此为心理学揭示一个新的人文侧面,强调人文视域对主流心理学实证霸权的矫正作用,以有助于回复心理学人文—实证取向之间的平衡关系与辩证张力。 相似文献
15.
“场”的词义经历了由表示“祭祀用的平地”和“收打、翻晒粮食的平坦场地”到泛指“进行某种活动的处所”,再到泛指“某种领域的演变过程”。由于佛教的兴盛,“场”被用于表示进行法事的处所,唐时,出现了借名词“场”来计量法事活动的次数的用法。之后,“场”词义继续虚化,出现了“计事”和“计时”两种用法,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概念,指出这是中国古人对文学进行理性思维的结晶,是关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论思维形式的基本概念,其下往往统领着一个文学理论概念系列。认为要认定一个语词从普通语词和一般概念上升为理论范畴,当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含义相对明确,指向比较清楚,具备明显的理论属性;是同类文论概念的统率和新的同类文论概念衍生的基础;在文论史上曾得到广泛的关注、接受和运用。范畴是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事物某方面本质属性和关系的最大概念,故高于一般概念。探讨概念上升为范畴的标志并非要把范畴和概念的区别绝对化,而是避免“范畴”一词在理解和使用上的泛化。 相似文献
17.
刁世存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1-5
中国社会现代化所走过的历程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寻求现代化的途径的过程。其中依次包括:在传统的封建社会内部寻找改良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阶段;在否定封建制度的基础上试图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阶段;在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的情况下寻求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阶段。与此相应,形成了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三个代表”学说是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创造的新的现代化理论成果,它对中国现代化理论的重大发展,为中华民族在新的世纪的伟大复兴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英语文化教学反思——兼谈“文化失语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平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5):33-36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外语教学不能脱离文化教学,然而文化教学在现实中处于从属地位,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输入缺乏是导致"文化失语症"的重要原因。反思英语的文化教学,应从教材、教师和学生多方入手,对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才能优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谷颖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3)
学术界对满族"三仙女"始祖感生神话与中原"简狄生商"神话的关系问题素有争论,很多学者皆以满族神话乃是篡改中原神话而成。然从满族萨满文化女性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以及考古成果等多角度分析,满族始祖神话完全具有独立产生、发展的自然生态和思维状况等方面的条件,是一则颇具民族特色的始祖神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