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强的依赖;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较广,生产性服务业对自身以及非生产性服务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发展空间较大.建议: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文章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了广西在目前经济发展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广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吴桥 《科技与经济》2018,31(1):96-100
对2005—2015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处于集聚发展阶段,2015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技术业、科研技术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整体上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较均衡,但各分行业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市场需求、人力资本与对外开放程度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政府作用、信息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促进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松庆 《广东科技》2010,19(23):43-45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珠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焦点问题。本文概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理论进展,分析了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必要性,进而从培育外包意识、扩大服务需求;调整差别性政策、重视服务业发展创新;加强CEPA下粤港生产性服务业合作;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珠三角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5.
作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产业,服务业集聚现象的研究已成为经济地理学、产业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通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说明安徽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意义,并提出安徽应加强与江浙制造大省的合作、加强自主创新机制的建设等建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浙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特点,认为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融合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但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且内部结构不平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外部环境有待优化。为此要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适宜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促进城乡服务业统筹发展;继续鼓励和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强化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支撑。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服务业中与制造业联系最为紧密的部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变得愈加紧密.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关系现有理论充分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历年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量化分析,发掘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并为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及推动制造业发展做好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8.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背景下,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迫切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促进东莞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东莞生产性服务业存在落后于制造业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与广深差距较大等问题,并对东莞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宁波市新阶段发展的重点。文章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着重分析和评价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以望能为更好地推动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结构,并和周边省份进行了比较,提出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从思路、政策、聚集效应、人才和市场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难题,而风险投资的运作方式与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相得益彰",能够有效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结合太原市的情况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的困境,并提出了主要途径,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产业集群已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点。结合太原实际,阐述太原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在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从依托太原市园区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促进太原市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1997年、2002年、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主要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定量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中间生产率、中间投入率、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行业集中度等指标,对1997年以来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在增强,但与制造业融合深度还不够;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三产业服务,二、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波动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但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仍是制造业升级的瓶颈;仓储物流、商务服务和科学研究等为中间产品型产业,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和科技服务等为中间产品型基础行业;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后向关联效应普遍较弱,金融、物流和商务服务业前向关联效应较强;五大生产性服务业行业集中度较高,且大多有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对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孟立 《科技与经济》2014,27(5):100-105
根据2003—2012年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EG指数以及三市集中度对其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从产业内企业间集聚程度和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程度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程度存在不一致性,产业地理上的空间集聚发展态势与产业内企业间的集聚发展态势也存在不一致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集聚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国内外冶金行业的景气分析,通过对山西省冶金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主要优势、发展潜力几个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山西省冶金行业的发展策略,如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建设、加快冶金行业的物流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王亚平  任富刚 《太原科技》2007,162(7):40-41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企业孵化器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扶植中小企业、振兴区域经济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对武汉、上海、大连等高新区孵化器服务特色的对比研究,结合太原现状探讨了孵化器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企业创新管理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企业创新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并结合企业创新管理的实际,提出了科技企业创新管理能力的概念,构建了科技企业创新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网络层次结构模型,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权重,并针对山东省科技服务业企业做了实证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一直保持着比较快的增长态势,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