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人居环境与满意度评价——以镇江典型村庄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学  张敏 《河南科学》2008,26(3):374-378
乡村人居环境是人居环境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村庄作为研究尺度,以镇江典型村庄为例,构建包括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评价体系和村民满意度评价体系两个方面的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模型,从客观建设水平和主观感知度进行双方面评价,并对两者的评价结果及其相互差异进行了剖析,指出乡村人居环境实际建设水平是村民满意度形成的物质基础,而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满意度偏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9个村落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构建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和分区评价,并对单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满意度总体为满意,但存在东中西部差异;(2)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饮用水水质和农业技术推广是影响人居环境满意程度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和文化和方面对优化吉林省乡村人居环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章晓  陈军华 《科技信息》2011,(17):I0010-I0011
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结合四川灾区实际,从社会工作服务环境、主体、载体三个维度构建了四川震区社会工作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全面考查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的服务满意水平,进而为社会工作服务质量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理论,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3级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社会、生态、居住、支撑等4个方面对武汉人居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武汉市城市人居环境在2000 2007年为缓慢而稳定发展时期,2007 2011年武汉市城市人居环境为高速发展时期,但2007 2011年期间4个子系统中的生态子系统发展相对缓慢,制约武汉市人居环境发展,说明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武汉市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1  相似文献   

5.
许昌市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敬刚  李青雨  吴国玺 《河南科学》2010,28(12):1613-1615
以住房条件、环境安全、景观规划、公共服务、社区文化环境5个指标为一级评价准则,房型设计、空气质量、建筑密度、商业网点、邻里和谐等42个因子为二级单项指标,构建了许昌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调查统计法对许昌市的魏都区和东城区的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住房条件、公共服务、环境安全3个一级准则的重要程度较高,而社区文化环境、景观规划的重要程度较低;在42个二级单项指标中,城市供暖的满意度最低;就许昌市人居环境的综合评价而言,东城区的人居环境满意度比魏都区高10分,但社区文化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小城镇环境质量问题日愈凸显。开展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找出其环境质量存在问题和原因,制定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对策。方法基于"居民视角",选择自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景观风貌等评价因素,构建小城镇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获取咸阳市十三个县区居民对小城镇环境质量满意度的评价得分。并以主成分分析法、借助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结果得出咸阳市不同县区小城镇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值。结论咸阳市小城镇环境质量空间差异较大,小城镇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与所在县区经济状况和区位条件并非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借鉴传统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依据专家和移民科学、客观、合理判定各指标的重要度,基于安置点人居环境使用后评价,采取对指标合并、拆分、更名的方式,构建适合陕南移民安置点的人居环境评价体系,促进人居环境理论在微观层面的研究,开拓POE评价系统在人居环境领域的实际应用。根据专家和移民对各指标重要度的差异性评价,详细描述移民安置点人居环境指标体系特征,客观评价安置点人居环境现状,真实反映移民在搬迁过程中对指标重要度的判定,并分析其成因,为后续移民安置项目提供科学、合理、实用的依据,营造移民更为满意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居环境研究内容出发,根据武汉市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在综合国内外多位学者提出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武汉市人居环境的指标体系,进一步运用加权求和法对武汉市人居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并提出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希望用少而全面的指标,构建一套让社区居民了解其所处社区生态建设情况的指标体系。在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苏州的实际,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方面构建了苏州市生态社区指标体系。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了权重,并参照相关标准给出指标的参考值。根据该指标体系,评价了苏州市沧浪社区的生态建设水平。结果表明,苏州市沧浪社区生态建设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
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城市人居环境的内涵,在国内首次将遗传算法全局寻优和BP 神经网络局部寻优相结合的改进神经网络模型应用在人居环境评价中,并对中国35个主要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判定,揭示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及各城市在国内人居环境中的相对水平.结果表明该模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贵州3个喀斯特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省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说明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四川省城市人居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四川在经历了5.12大地震之后,本地居民对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关注,鉴于此,本文立足于四川省18个城市(不包括三个自治州)的基本状况,选取人居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四川人居环境等级排名,旨在为各地区的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一个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取社区尺度作为研究层次,构建了城市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济南市市区的五个区(长清区除外)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五个区的人居环境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纪文娟 《科技信息》2012,(7):142-142,122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持农村人居环境健康快速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目的是以现有的人居环境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探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原则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清镇红枫区、毕节鸭池区以及关岭贞丰花江区3个典型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喀斯特人居环境研究现状以及人居环境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构建宜居指数,对喀斯特农村的村落人居环境进行评价.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特点以及3个研究区29个行政村社会经济调查统计数据特点,构建并训练得到合理的神经网络,最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居住环境最好和较好的村落以红枫区最多,鸭池和花江区的村落大部分处于中下水平,且花江区的部分村落评价结果最差.可见喀斯特人居环境与区域综合地理环境特别是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自然环境仍然是喀斯特地区人居环境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人居环境是人类居住和生活所需的各类资源与环境条件的总和,对其质量的评价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通过分析当前人居环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居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的思路与技术方法。以基于生态位宜居度的衡阳市人居环境质量研究为基础,结合衡阳市2007、2008、2009年三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建立人居环境动态评价功能单元,在Visual C#.Net2008开发环境中运用ArcEngine控制设计并实现了人居环境动态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构建了重庆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模型,研究表明:1重庆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模型由体育信息传播服务、体育基础设施服务、体育人才指导服务、体育活动开展服务、体育组织管理服务5个满意度维度构成;2根据结构模型原理,构建重庆市北碚区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评价关联模型,发现5个维度对重庆市北碚区体育公共服务居民满意度的直接效应存在一定差异,从高到低依次为体育人才指导服务满意度(0.82)、体育组织管理服务满意度(0.80)、体育基础设施服务满意度(0.73)、体育活动开展服务满意度(0.71)、体育信息传播服务满意度(0.65).  相似文献   

19.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筛选指标建立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标准离差、熵权法等赋权方法进行赋权,并以秦皇岛市的低碳经济为例进行评价,确定秦皇岛低碳经济评价结果排序.根据循环修正思路对不同赋权方法的评价结果排序进行修正,确定一致性排序,得到秦皇岛市低碳经济评价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影响秦皇岛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有污水处理率,GDP,人均GDP,人均GDP增长速度,危险废物,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万元GDP能耗等.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玲  雷田旺  张翀  李剑 《河南科学》2018,(4):621-626
人居环境的适应性分析及评价对于人口分布以及人口的合理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GIS的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为人居环境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持和分析手段.利用90 m陕西省DEM对于地形、植被、温湿、水文等限制性因子的分析能够使我们更直观地了解人居环境适应性的空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人居环境指数分布,陕西省人居环境指数呈层状分布,最不适宜区主要集中在陕北和关中北部;最适宜地区出现在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广泛的丘陵-平原过渡地区.自然限制性因子中地形、温度、降水、植被等对于人居环境影响较大,而短时期因子对于人居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