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 《科技信息》2010,(8):I0070-I0071
好莱坞凭借其雄厚的产业实力和成熟的运营机制,通过品牌营销创造出强大的电影品牌,在横扫全球电影市场的同时,使影片价值和后电影产品价值得到最大的实现,促进好莱坞电影产业稳步发展。目前我国电影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品牌和营销,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消费群体,这对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是不利的。而未来电影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品牌的竞争,从电影人到电影企业都必须正视这一事实。中国电影如何通过有效的品牌营销培养中国电影的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电影人应该去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经过了2015年的爆发式增长后,中国电影市场在2016年的增速放缓让许多人忧心忡忡。特别是今年国庆档票房与上年同期相比呈现负增长,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出现拐点的声音此起彼伏。业界人士纷纷指出,中国电影已经发展到必须通过质量提升来实现产业升级的阶段。拐点论有待商榷,中国电影增长动力强劲在经历了去年票房的快速增长后,今年中国电影票房大盘增速呈现了放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从5个方面介绍了什么是数字电影。电影数字放映的概念,通过对胶片电影放映和数字电影放映的比较,进而得出数字放映的优势。最后介绍了中国的电影放映技术发展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但中国电影产业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本研究以韩国电影产业崛起的案例为切入点,运用产业价值链理论和结构-行为-绩效(SCP)框架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环境,找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瓶颈.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是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电影产业的发展史是一部科学、技术与文化交互融合的演进史,要抓住重大科技创新机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实现电影产业的弯道超车;电影产业具有多产业跨界融合的特点,产业链条的交互融合是推动电影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在 2 0世纪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 ,自 80年代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 ,以其负载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话语的内容特点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样式”特征 ,构成了一种创作潮流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创作走向 ,成为我们审视 2 0世纪最后 2 0年中国电影发展时不可回避的历史现象。本文以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宏观发展历史为背景 ,勾勒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自萌芽、初步定型到发展成为一股较为成熟的创作潮流的历程 ,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6.
1920-1932年代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立场、路径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琳 《科技信息》2012,(36):333-334
1920-1932年代是中国电影的初步发展阶段,也是国产电影海外传播伊始时期。总结这一时期国产片在海外传播历史过程中的贸易状况与文化输出,透视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机制,这不仅对早期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史的研究有一定的史学探讨意义,同时,对于当下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也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的中国电影在承担激励民众的历史使命方面颇为活跃,在内容形式上也有所突破。综观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事业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和不同体裁方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完成对这一特殊时期电影事业概况的梳理,进而深入洞悉抗战时期的文艺活动脉络。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虽然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但许多问题似乎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例如,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影的娱乐性与政治性、艺术性的圆融?  相似文献   

9.
中国商业电影题材有明显的趋同现象,题材趋同主要源于电影制片商采取的产品差异最小化策略。研究首先以Hotelling模型为基础构造一个双寡头竞争模型,论证了电影题材趋同现象发生的必然性;其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近五年全国票房收入前十的商业影片来估计观众对电影题材的偏好,以检验制片商策略的有效性,从而对理论进行经验验证;最后,分析了影响中国电影题材趋同的外部因素,包括中国电影的融资环境、制片商规模以及宏观政策调控,这些因素加速了中国电影题材的趋同趋势。  相似文献   

10.
胡菲 《安徽科技》2016,(3):40-41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中国电影的形式、内容发展现状,总结中国电影发展的突出问题,对中国电影发展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中的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标志着中国内地对电影市场秩序的监管从此步入法制的轨道。《电影促进法》明确了在财税及土地等方面,对电影业进行倾斜和支持;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国情(电影行业缺乏行业自律机制,监管成本增大等),未曾涉及到电影放映阶段的分级制。这自然是两权相利取其重的权宜之计,随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高和市场经济新秩序的逐步完善,中国内地电影实行审查与分级并重的监管机制,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2.
正粉丝电影为何衰退?电影很重要的部分是人的创意,如将这最珍贵的东西全部依赖商业上的加减法,那么当一种电影形态兴起时,伊始阶段或许没有问题,重复性过高时,弊端就会显现。当下,"过时"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极具特色的产物,压缩了别的国家百年经验飞快发展,所以迅速兴起又迅速衰落的电影行业现象、新奇概念、营销手段、炒作方式,成为这个市场司空见惯的组成部分。这一次,这个"过时"似乎又轮到粉丝电影。  相似文献   

13.
电影,究其本质,是一种盈利性的商品,是一种需要巨额投资的文化形式。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文化贸易水平的重要体现指标。但中国电影文化贸易却长期存在逆差,从中国电影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严峻挑战来看,中国电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外贸易之路。  相似文献   

14.
作为城市叙事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代中国城市电影与城市现实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和想象关系,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促成了电影的发展,而电影的发展历程又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蒋乐梅 《科技信息》2010,(34):I0057-I0057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也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分析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特征,探讨其内在联系,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阶段以及将来普及化阶段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价值,体现在冲击了传统观念、增加了电影类型和丰富了电影技术等方面,对中国本土电影的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7.
新华影业公司出品于1937年的《青年进行曲》再次证明,作为国防电影升级换代的母本,左翼电影与1949年后新中国电影的思想品质和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着诸多的内在逻辑关联,拥有相同基因谱系并且形成事实上的隔代遗传。在三者血缘相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阶级性不仅决定着新中国电影中人物的正反面形象,还使得大脸成为女性正面人物的主流脸型,狐狸脸则沦为有钱阶级-资产阶级女性人物的标准配置。  相似文献   

18.
华亮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421-1423
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在经历了长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主流电影类型。本文认为,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电影是中国文化作用下的特定产物,它以中国的文化精神为其内在精神,以中国的文化规范为其内在规范,因此从中国的家庭伦理剧电影本身能够找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印记。其中鲜明民族特色的叙事特征和叙事手段不仅造就了中国家庭伦理剧电影丰富多彩的外在形态,同时也使它拥有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同类型电影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看中国     
《世界博览》2013,(14):8-11
1商业天空新闻网:中国电影票房繁荣本土电影今年的票房成绩斐然。中国电影票房正迅速发展,但推动增长的并非好莱坞大片,而是本土电影。艺恩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6月23日,中国国内票房总收入达到16.8亿元,较2012年同期增长27%。值得关注的是本土电影的份额达到63%,而去年此时,本土电影收入仅占10%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给好莱坞敲响警钟,"美国"票房网"的编辑孔特里诺表示,"数据说明中国并不渴求美国大片。"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时常处于对峙局面,眼下中国电影正占据优势。因为市场发展迅猛,好莱坞依然能从中国市场获利。  相似文献   

20.
从2002年中国电影“院线化”改革开始,中国电影产业走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如今,互联网的兴起,再次对电影行业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众筹、电子商务、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电影产业嫁接,重塑了电影产业链,对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成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