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应用,提出基于"读者中心"原则,商务翻译与文学翻译相比更应该充分关照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等,采取适当的"本土化"策略与方法,使译文更流畅、地道,更利于读者即顾客或消费者理解和接受,从而最终达到商务翻译的商业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蓝岚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3):113-115
介绍了接受美学的一些观点,并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马致远《秋思》的几种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接受美学理论,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拓展了翻译研究的空间。将接受美学的主要概念和研究方法引入电影片名翻译中,从译语观众的接受角度来探讨如何做好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电影片名的翻译方法,指出电影片名的翻译同样应该遵循接受美学的原则.在对电影片名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接受美学原则进行指导翻译,从而达到电影片名的广告宣传功能。  相似文献   

5.
接受美学重视读者,把读者的接受放在首要地位。接受美学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使儿童的接受能力成为儿童文学翻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词汇、句法、修辞和文化四个层面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理论实质出发,列举并澄清了几种对于接受美学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流行性误解,认为接受美学不是读者中心论,而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理论;不能因为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地位就在文学翻译中过度归化;也不能因为接受美学承认阐释的多元就在文学翻译中肆意曲解原文。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边缘领域,但鉴于儿童文学的翻译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接受美学的理论可以用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由于儿童文学的读者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读者的特殊性,创造出适合儿童读者的语体形式并重现儿童童趣。  相似文献   

8.
从接受美学审视文学翻译策略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学翻译策略选择的不同取向,认为文学翻译不是简单的归化为主或异化为主的问题,而是根据读者的文化接受程度不同可划分为四个取向阶段:归化为主、少量异化为辅阶段,归化为主、大量异化为辅阶段,异化为主、大量归化为辅阶段和异化为主、少量归化为辅阶段。  相似文献   

9.
从接受美学理论入手,并以柳宗元《江雪》的两种译文为例来阐述诗歌翻译的开放性,我们发现,正是诗歌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接收者展开联想,而接受者期待视野的差异性又使这些联想各不相同,从而不同的译者给出了不同的译文。  相似文献   

10.
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两次接受过程,第一次接受过程是译者本身与原作之间的交流,译文读者与译文的交流和对话是第二次接受活动,这只有在翻译完成之后才能实现.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读者的存在,预测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作用是明显的,他不仅充当原作的特殊读者,而且是阐释者和文学再创造者.  相似文献   

11.
万红 《科技信息》2012,(2):185-185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广告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使之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影片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语言,在语言功能方面有其特殊性。本文从接受美学出发探讨英语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形象转化问题,提出文化转换的四种基本策略,意在说明怎样更好地克服文化差异,以促进文化交流,并指出文化形象转换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具有极为明确的目的性,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确立了读者的中心地位。接受美学视域下的旅游翻译中,作为源语文本第一读者的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准确传递旅游信息,而且要考虑目的语读者的反应效果,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本的意美、形美和音美,使译文语言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使目的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作品中,模糊语言总能以其多样灵活的表现形式以及独特的语用价值,向读者呈现其含蓄美,从而达到特定的审美效果。接受美学理论从文学作品文本意义的实现和译者的创作自由两方面给文学翻译以启示,并为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为研究文学翻译中模糊语言的审美再现提供一个新的视角,继而,总结出以模糊译模糊、以精确译精确、以模糊译精确三种具体的翻译技巧,以成功地实现文学作品模糊美的语际转化。  相似文献   

15.
浅议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广未  吴秀 《科技信息》2007,2(18):205-206
西方文论经历了19世纪以作者创作为中心到20世纪对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的转变,读者地位日益提高;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更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作为其中一支非常重要的流派,接受美学对以往的文学理论是一次重大突破,尤其是对传统的生产美学和描写美学极大程度的颠覆。本文主要介绍接受美学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其旗帜鲜明的读者理论及瑙曼富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民间故事呈现了民间文化的丰富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基于客家文学翻译中的译者作为第一读者身份及其作用分析,认为动态构建客家民间故事创作者、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客家民间故事的本质和特点,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文章通过关注客家民间故事翻译过程中的主要特征,从读者维度探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留、传达与融合客家文化元素的策略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可为客家民间故事的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习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英汉习语互译要达到等效翻译的效果并非易事。文章初步探讨了将等效翻译理论运用于习语翻译的可行性以及方法,从而使习语的翻译最大限度地达到文化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作品的精髓,在跨文化传播中有效传达其美学效果尤为重要。一篇诗词翻译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被目标读者接受和欣赏。该文将从接受美学角度分析对比《红豆曲》的两个版本,讨论诗词翻英的过程中如何保留源语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翻译美学论     
蔡银慧 《科技信息》2007,(3):115-116
翻译与美的结合产生了另外一门年轻充满活力的学科:翻译美学。翻译美学以美为特征。本文先简述美的渊源及表现,接着强调了译者求美的要求,最后论述了如何求美。  相似文献   

20.
视野融合是接受美学的另一条重要原则。译文一旦形成,只有在目的语读者能动地参与中文本才有意义。目的语读者接受文本,也就是译文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视野融合,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增殖的过程。在对外宣传文本翻译的活动中,只有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才能实现该文本的审美追求。以福建土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