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每10年,美国天文学家会聚集一堂并列出一张他们想要的清单。听上去这像是成人版的圣诞老人,但这“10年规划”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认真的。 相似文献
3.
400年前,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成功制造世界首款天文望远镜,可以清晰地看到月球表面的情况,拉开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如今,随着望远镜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看到银河系以外太空的天体.最近,英国政府决定投资8800万英镑参与建设欧洲特大天文望远镜.据称,这款望远镜将可用于观察130亿光年之外的天体.
或许有读者会说,8800万英镑建一台望远镜,好贵啊!其实,这还只不过是很小一部分,欧洲特大天文望远镜的总投入将高达11亿欧元,需要欧洲多个国家共同参与才能建成.参与该项目的天文学家坚信,这样的投入是值得的,因为这台望远镜将会像400年前伽利略的望远镜一样,给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让人们的视野延伸到130亿光年外的浩瀚深空.
为什么欧洲特大天文望远镜要这么高的投入呢?想想看,伽利略当时制造的望远镜口径只有几厘米,拿在手中就可以观察天空;而现在的望远镜口径已经达到了几十米,需要修建庞大的建筑及其附属设施来运行.对于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制造难度也随之增大,装配和维护难度也相应增大,投入随着尺寸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长. 相似文献
4.
暗物质是一种弥漫在整个星际空间中的不发光物质.它的总质量至少比可见恒星和可见星系的总质量大10倍。 相似文献
5.
1958年提出、1974年动工的2.16m反射望远镜于1989年11月13日在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正式落成。它的主镜直径为2.2m,有效聚光口径2.16m,用V02型微晶玻璃磨制而成(现暂用苏联60年代产5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根据可能去制造口径越来越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1948年,美国建成了5米望远镜,过了26年,1974年苏联建成了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6米 相似文献
7.
大型光学望远镜是取得天体光学波段观测资料的基本仪器。迄至本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着眼于一步一步地加大望远镜的口径,以追求更大的聚光本领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空间。功勋卓著的美国天文学家海耳(G.E.Hale)一生中相继主持建造了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叶凯士的1米折射望远镜,以及威尔逊山的1.5米、2.5米反射望远镜,和帕洛玛山的5米巨型反射望远镜。在他身后,有人曾想建造更大口径的望远镜。由于鲍恩的科学论断,说服了人们放弃单纯加大口径的笨拙想法。他指出,4架5米望远镜要比1架10米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波长韦布的主要观测波段为红外,并且拥有4台用来拍摄天体图像及光谱的科学仪器.这些仪器提供的波长覆盖范围为0.6~28微米(1微米等于1×10-6米).而电磁波谱的红外部分处于0.75微米左右到几百微米之间.这意味着韦布的工作范围主要在电磁光谱的红外段,在可见光范围内(特别是在可见光谱的红色和黄色部分)也具有一定的观测能力. 相似文献
13.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