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首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对吉首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设计论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为培养适应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是宣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开设民族项目、举办民族运动会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文献资料法、随机调查法等对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先讨论了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再分析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广西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如何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以期为将来院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为依据,提出了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培养目标,根据这一目标提出了构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意见,目的是使教学内容实现系统化、科学化和特色化。  相似文献   

4.
贵州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民族风情旅游优势,挖掘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增加民族体育资源储量,促进贵州民族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是贵州省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5.
宋晓琳 《科技信息》2013,(20):322-324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专家访谈、文献资料与数理统计方法,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与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开发视角上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以实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条件,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运作中构建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为主要构架的学校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进一步深化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推动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校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体、文化、素质教育的全方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西南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转型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转型与发展的建议,提出了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定位应建立在民族性、地方性、师范性、教育性基础上与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相结合而设立人才培养方案,旨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良性、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作用.国家的社会和谐与发展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稳定,研究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促进稳定发展、实现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社会学视角下探讨甘肃民族地区的地缘特点和社会发展背景,分析梳理甘肃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关系,对积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地方本科院校谋求转型发展、打造特色办学模式,是专业建设至关重要的问题.地方本科院校特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应从专业合理定位、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评估体系建设和拓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省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进行局部调查。本文对该专业省内招生数量与外省招生数量的比较分析;对省内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对河南省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 对比分析法等,对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业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现状、困境与优化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旅游发展需要探索多元模式、打造赛事平台,精准规划布局、美化乡村环境,保持文化“本色”、夯实基层治理,健全产业链条、保障农民收入,实现少数民族特色体育资源与民族地区体育旅游有效结合,助推特色体育旅游产业振兴发展。诚希望该研究可以为我国少数民族特色体育旅游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按地理位置可分为东西两个地区。虽然西部地区居住着大部分少数民族。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却是东强西弱。西部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经济发展一样比较滞后,同时各民族之间也有着不同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2.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平  姚重军 《甘肃科技》2003,19(1):11-12,5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底蕴。这种传统体育文化积淀是促进还是抑制、是主动适应还是盲目跟进,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命运。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核心是宗教。文章从宗教现代化、文化多元性及保护优秀民族传统体育等多角度,阐述了这场文化转型的深刻矛盾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维系民族地区群众健康、社会情感和社会结构稳定的给养脐带。为此,通过文献资料、历史比较、逻辑分析等方法管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群众生活质量的历史与现实关系,可以发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现代社会生活里依然具有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体现社会民主自由、创造经济机会、搭建社会机会平台、构筑社会安全保障、规范社会文化价值观和守卫地域环境等多元价值功能,是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提升生活质量有益手段。因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从加强引导少数民族群众体育参与;充分发掘民族地区优秀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合理、有效配置公共体育服务资源;培育和发展与少数民族群众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共同体”组织;打造“民族文化精品”,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等方面入手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喻竞 《科技信息》2010,(9):174-174,137
能力具有创造性,弄清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结构,对于建设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积极指导作用,为建立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解决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问题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及访谈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结构进行了调查及分析研究,初步建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结构由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裁判工作能力、体育保健能力7个维度及属下17个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15.
甘肃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进程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甘肃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结构的布局来看,不平衡性的特点很突出,并且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独立发展的产业,针对甘肃民族地区有利的发展形势与时机以及丰富多姿的自然,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阐述了甘肃民族地区中以民族体育为基础的体育旅游业及发展许多相关产业的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临夏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向,从民族体育文化的成因出发,探讨了临夏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内涵和传承、挖掘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意义.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弘扬和发展临夏州传统体育文化的对策,以期对发展临夏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快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生态化的地域性、独特性、民俗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特征进行研究,阐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文化发展中的开放性、独特性和多样性的发展优势,提出广西民族地区传统体育对外交流中的思考,促使其提升传统体育生态化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湘西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联动发展的可行性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相应对策,旨在更好地进行湘西地区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和传承湘西民族传统体育.  相似文献   

19.
杨中皖 《科技信息》2009,(14):33-33
本文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归纳演绎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术科教学现状,从课程设置、师资情况、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几个方面,分析总结现阶段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在术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该增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特色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高校的培养目标要打“提前量”、开放式的教学计划、班级“木桶理论”以及聘用民间教师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姚重军 《甘肃科技》2003,19(3):9-10,67
贫困民族地区的形成是一个相关的历史过程。贫困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农村人口比率高,总体素质低,形成了较大的与体育文化无关的群体,严重制约了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充分利用当地贫困民族地区群众原有的一些有利因素,因循序导,使现代化体育的传播向科学健身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