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辉 《科技信息》2008,(22):137-137
网络的便捷性和匿名性为网民的交流提供了方便,也成为滋生诈骗犯罪的温床,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本文分析了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主要方式,提出了在健全法律保障机制、加强技术防范措施,提高全民防范意识三方面的防控机制,以期建设一个使网络诈骗犯罪无处容身的网络世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趁经济转轨时期流通体制尚不适应之机,钻一些企业法律意识不强的空子,利用经济合同大肆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据报载公安部提供的数字,近几年主因诈骗罪立案的每年都有近十万件,其中大部分是利用经济合同进行的诈骗活动,且每年都呈近10%的比例上升,犯罪分子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也是引起企业“死债”和“呆债”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金融诈骗犯罪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危害最大的犯罪类型之一。研究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因其犯罪类型多、手段更新快、异时空作案、持续高发,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突出犯罪问题。本研究着眼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超出传统诈骗案件侦查所需新思路和新对策,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采用NVIVO11软件对2018年147份实证案例报告进行质性研究,提取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逻辑模型的核心理论范畴,构建智慧大数据应用模型,探索侦查实施径路和监管对策,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犯罪的侦查实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秋玲 《科技信息》2008,(20):233-234
信用卡诈骗罪是一种新型的金融犯罪,是利用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和犯罪手段的一种智能型犯罪。本文拟通过对信用卡诈骗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的认定等的浅析。以此引申出关于信用卡诈骗罪在我国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国际国内毒品犯罪的影响下,甘肃省毒品犯罪活动日益频繁,已经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甘肃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极大地制约了全国禁毒工作的开展。对甘肃省毒品犯罪形成的社会因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毒品犯罪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根据甘肃省毒品犯罪形成原因及其构成特点,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打击毒品犯罪,使禁毒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不断开拓着人类的现代生活领域,为人类的现代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和亮点,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而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利用网络实施诈骗也日益猖獗,本文试通过列举网络诈骗的十余种形式,结合大量事实来阐述网络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表现形式和构成特征;一反大多数人要求加重对网络诈骗犯罪的刑罚处罚,从人性化和充分利用人才角度出发,进一步论及对网络诈骗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数量剧增,犯罪活动不断扩大,组织形式严密隐蔽,作案手段智能化和科技化,严重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腐蚀了大批党政机关干部,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威胁国家的政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发展的原因,提出预防和控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应用普及,各种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诈骗、盗窃、色情传播等网络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如何及时准确地从计算机网络中获取证据,有效遏制网络犯罪,已成为近年来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热点。由于这类证据具有动态、实时、海量、异构和多态等特性,有别于传统证据,需要具备较强的取证技术。同时,网络取证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无法及时跟上犯罪技术的更新和变化。因此,网络证据的获取一直还处于比较艰难的局面,严重阻碍了网络案件的侦破。面对这种现实,加快网络取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机构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发展规模逐渐壮大,网上消费和支付更加普及,我国网络诈骗犯罪也呈直线上升趋势,互联网通信在给人们带来便捷和高效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网络诈骗犯罪的现状、特点和手段进行分析,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网络诈骗案例,提出一些预防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用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日益普遍,当我们享受着信用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的时候,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活动的现象也且呈现高发之势,严重地破坏了金融秩序,对社会的危害性也趋于严重,随着我国金融制度的发展及相关立法的变化,在1997年新刑法中将信用卡诈骗罪纳入刑法典中,信用卡诈骗罪从传统的诈骗罪中分离出来,被单独列为一个新的罪名,这个改变足以体现我国司法对此犯罪行为的重视,也是我国刑法在打击信用卡犯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的体现。本文就本罪的部分法律问题做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磊 《科技信息》2010,(2):83-83
近年来,自助设备快速发展,在给人民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针对自助设备的诈骗犯罪也越来越多,这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金融活动,也给银行的信誉形象和经营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对自助设备诈骗犯罪的主要形式进行了揭露,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防范和化解自助设备诈骗风险,提高公众安全用卡意识。  相似文献   

13.
黄璇 《皖西学院学报》2022,(4):79-83+130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且形成了以诈骗犯罪为中心的黑灰产业链。对于帮助实施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取款的人员是否成立诈骗罪共犯,实务中存在“同案异判”现象突出、判决说理不够明确充分的问题。对此,应当着眼于传统刑法理论中共犯处罚的基本原理、诈骗罪的基本构造,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内涵作出准确理解。行为人之间有无事前通谋,是司法机关对取款人区分适用诈骗罪共同犯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要点之一,具体案件中应综合各类涉案因素进行判断。取款人在诈骗罪既遂前参与犯罪的,也可认定为共犯,同时,办案人员应采“失控说”的标准对诈骗罪是否既遂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4.
反洗钱: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洗钱犯罪最先出现在发达国家世界上第一宗洗钱案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一个不法商人为得到好处,将贿赂资金以“贷款”名义打入路易斯安那州州长的账户,通过这种方式,该受贿官员可以自由地使用这笔资金并逃避法律的制裁。但“洗钱”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正式出现。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员往来、商品交换、资金转移、信息传播、服务的提供等日益国际化,洗钱犯罪也呈现出国际化的特点。原来在一国范围内的洗钱犯罪活动也逐步发展成为跨越国界的跨国洗钱犯罪活动。20世纪50年代,跨国洗钱从分散的无组织的隐瞒犯罪收…  相似文献   

15.
当前经济政策背景下经济犯罪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经济政策背景下,经济犯罪将呈现新的变化和特点,经济侦查工作应高度关注“四万亿”投资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商业贿赂犯罪;加强防控“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更多的金融诈骗犯罪;严厉打击证券市场在“大小非”解禁和“创业板”推出后,以操纵市场、内幕交易为主的违法犯罪;警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涉港澳台地区经济犯罪。  相似文献   

16.
宋传敏 《科技信息》2008,(8):166-167
洗钱是一种复杂而隐蔽的国际性金融犯罪活动.随着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跨国犯罪的日渐猖獗,各种犯罪活动所产生的收益(赃款),皆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金融系统加以清洗.但是,由于我国反洗钱工作起步较晚,各项立法工作滞后,目前我国与洗钱罪有关的刑事立法、行政立法及其它法律制度仍有许多不足,我国反洗钱法律机制还需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当前有异化为信息网络犯罪之“口袋罪”的倾向,在实践中呈现出扩张适用。这表现为“明知”认定标准的模糊化、“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要件的矮化、“帮助”行为的扩大化以及“情节严重”的虚置化。司法扩张适用不仅导致将应认定为相关联犯罪的共犯情况不当认定为本罪,而且与“少捕慎诉慎押”的刑事司法政策不符。单以帮助犯正犯化说、量刑规则说、积量构罪说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性质均存在疑问。立足于本罪的规范保护目的与构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具有补充功能、强化功能与纠偏功能。以此为指引,可以从理论上提出限缩本罪适用的方法,以及明确本罪与诈骗罪的共犯、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界限,规范本罪在司法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8.
打击拐卖人口类的犯罪一直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现行刑法将妇女、儿童以外的其他人口排除在外,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关于拐卖人口类犯罪适用的困境,因此应对拐卖人口类的犯罪进行立法重构,以便更有效地预防和惩治拐卖人口的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9.
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及其互动关系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的方法和对策的应用性学科.在还原犯罪真相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现场勘查,调查访问来获取犯罪发生的情况以及作案人的线索,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和犯罪手段杨彦芳(山西省电子工业学校)犯罪,在法律中有明确的解释意义,然而计算机犯罪与普通犯罪有所不同,因为计算机犯罪是一种高新科技手段的犯罪活动,是依赖计算机技术而达到犯罪目的的,无论是作案方法,还是作案工具,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