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推动民事公益诉讼的建立和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行,必须突破原告资格这一制度"瓶颈"。检察机关可以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在相关的行政机关对保护公益不作为时,普通公民对民事公益诉讼也有原告资格。公益团体法人和公益律师事务所作为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比较专业的组织,有权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2.
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公益的关键是从立法上确立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多元化机制。当事人适格理论、诉权理论的发展与完善从民事诉讼理论层次论证了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多元化的正当性,而人民主权理论和权力制约理论从法治的高度奠定了其深层法哲学依据。从立法上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应立足于程序的正当性而非实体上的直接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55条虽然抽象地规定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但我国的法律传统决定了在公益诉讼起诉承担上必然带有强烈的权力化色彩。地方保护主义决定了法定行政主管机关在近期内无法有效地开展诉讼,检察机关作为今后民事公益诉讼的主要承担者,需要司法解释进一步授权才能全面开展诉讼。检察机关的起诉权要在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得到民事诉讼法乃至宪法的确认,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应当遵循谦抑原则和起诉法定主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行政公益诉讼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就必须解决原告资格问题,即要有适格主体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诉讼.而赋予社会团体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既有法理基础,又有现实依据.因此,对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案件,社会团体应当可以以原告身份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另外,本文还对社会团体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具体规则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5.
董晓敏 《科技信息》2009,(8):343-343,345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保护公共利益方面的法律体制漏洞越来越明显,致使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弱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于是,社会各界要求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司法实务界也对此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对构建何种形式的公益诉讼制度却见解不一。本文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提出了在中国构建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具体立法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规赋权诉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制度。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要从立法上确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拓展原告资格;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规制受案范围;对诉讼费用采用无偿主义原则;诉权由公众享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产生的理论渊源、环境公益诉讼的特点和分类,指出了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不利。并提出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基本建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对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进行了确定,符合条件的环保组织可以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当事人。在该诉讼中,原告的实体性意义上的权利和程序性意义上的权利是分开的,即只具有程序性意义上的权利,不具有实体性意义上的权利,但是原告可以通过处分程序性意义上的权利来间接处分实体性意义上的权利。因此,为维护环境公共利益,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处分权进行一定的限制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了中外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状况,从民事公益诉讼内涵和特征之分析出发,针对《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公益诉讼适用的困惑进行简要概述,并对适用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实践中的有序运作,不仅需要对该项制度的内部进行协调,还需对该制度与相关程序制度进行协调,协调好该制度与已有的环境私益诉讼的运行模式是其发展的必经环节.现有的公私益诉讼相分离协调模式忽视了环境案件的天然融合性,同时也呈现出顾此失彼的现象.完全排除诉的合并可能性协调模式并非长久之治,协调两者不仅要考虑二者...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益诉讼的缺失与补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有的行政诉讼制度因其对原告资格的严格限定而导致行政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当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损及社会公共利益时,公民无法通过司法手段监督行政行为。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既有其法理基础,又有其现实依据,为我国法治建设所必须。但行政公诉制度的建立并非要彻底否定现有的行政诉讼制度,较为实际的做法是通过司法解释在现有的行政诉讼框架内作出适当的补正。  相似文献   

12.
宋雪 《科技咨询导报》2010,(11):204-204
本文从宪法、诉讼信托理论、既判力的扩张理论和正当当事人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依据,并从诉讼费用的分担、举证责任的分配和诉讼前审查程序上初步论证了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的相关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3.
甘乐 《科技信息》2008,(6):37-38
当今社会,环境保护问题日益被国家和大众关注.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环境纠纷的数量逐渐增加,危害不断加大.如何通过强有力的程序保障解决环境公益纠纷,已经成为一项不容回避的挑战.环境公益诉讼的建立无疑是最有效的选择.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国内的环境公益诉讼实践,希望总结出对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可鉴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环境保护在中国已经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当我们发现"政府万能论"已经失去效力,或者更可怕的:政府甚至成为了环境破坏背后的黑手,我们急切呼唤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到来。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原告资格上,一些学者在选择模式上出现了分歧,本文就这个分歧展开讨论并作简要评析,以便为我国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原告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内涵,重点探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受案范围、提起主体、举证责任分配、费用承担及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环境污染与破坏现象日益严重。在法治发达国家,司法是救济环境公共权益的主要手段。实践也证明,司法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维护环境公共利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包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在内的环境公益诉讼机制,从现实来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从理论上分析,也有其存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松花江污染事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型诉讼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冲击,凸现了现行法律在案件受理范围、原告资格等规定方面的局限性和相关制度的缺失。围绕北大师生提起民事诉讼一事,可以从诉权的角度论证松花江污染事件中究竟谁有权提起民事诉讼,应否在公益诉讼中引入濒危动植物等自然物作为诉讼主体等问题,以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实需要,这也将有益于推进中国司法理念的更新和审判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推动正在进行修订的民事诉讼法。  相似文献   

18.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按照法律规定有权代表国家和公众利益向法院提起诉讼。其作为法定监督机构,应该具有代表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运用公力救济的方式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资格。从基础理论的角度对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予以论证可以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适格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学教授为自然物申诉到普通市民提起的维权诉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支持将此项制度纳入我国的法律.可是,为什么在现实状态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总是走向夭折呢?原告适格问题是其最大的障碍.在赞成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学者中,对于谁才是适格的原告,大概有四种观点.文章认为,民间环境保护组织以其公益的性质、环保的宗旨、专业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克服了检察院和自然人(公民)诉讼的不足,成为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是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在制度构建时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去规制和约束它.  相似文献   

20.
宫楠 《科技资讯》2014,(1):230-230
民事公益诉讼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司法救济措施,已经日益得到承认。但是,我国在立法层面尚未对民事公益诉讼有明确具体的规定,所以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公益诉讼的现状及,又深入分析其构建的必要性,具体从原告资格、受案范围、举证责任的分配、调解制度、诉讼费用的承担等方面具体阐述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