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私录视听资料因手段特殊性引发有关其法律定性的众多争议,先决问题便是证据合法性问题,最高院曾以批复、司法解释的形式做出回应但仍未能走出司法困境。笔者认为私录视听资料在我国的角色定位,应在坚持程序正义前提下,明确权利保护存在界限,考量违法阻却事由,结合自我期待与社会判断来确定有否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并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对各项利益进行综合衡量。  相似文献   

2.
刍议数字影像的法律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刑事数字影像的法律定位。方法 研究国内外学者的各种观点,论证刑事数字影像的证据适格性。结果 刑事数字影像属于视听资料证据,技术和规范是增强其证明力的有效途径。结论 刑事数字影像可以作为证据,其真实性可以得到保证,应该在刑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电子证据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从其法律地位来看,视听资料可纳入电子证据范畴。电子证据的认定包括对其可采性的认定和对其证明力的认定,对电子证据可采性的认定主要可从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三方面考察;对电子证据证明力的认定主要可以从证据的充分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三方面考察。据此,可粗略地归纳法庭认定电子证据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4.
略论电子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电子商务中,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与功能日显重要。电子证据是指在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以其记录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磁记录物,其具有不同于传统证据的特征。在证明力问题上,电子证据既不同于书证也不同于视听资料,应该根据其在具体案件中所起的作用归类,电子证据的保全应引入公证机制。  相似文献   

5.
视听资料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它对于案件过程的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视听资料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亟需进一步完善.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贾荣勋 《科技信息》2012,(15):453-453
保全证据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对与申请人权益有关的.Et后可能灭失或者难以取得的证据加以验证提取、固定、描述,以保持它的真实性和证明力的活动。保全证据公证分两大类,一是保全事实,包括保全书证、物证、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二是保全行为,包括保全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录音、录像或拍摄行为、送达文书、购物行为等。  相似文献   

7.
证人证言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定证据,其证明力的大小及程度对于正确和有效认定案件事实、确保司法公正意义重大。本文在对证人证言证明力之评判标准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中国证人证言之证明力在特定司法环境中的受困现状,并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中国证人证言之证明力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8.
就证明某个待证事实而言,证据客观真实性证明力应划分为个别证据的证明力和一组证据的综合证明力两个不同的层次。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同层次的证明力虽然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具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9.
视听资料是指利用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所提供的信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新刑诉法第四十二条、第二款证据的种类中新增加一项视听资料,作为第七种证据。1视听资料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新刑诉法将原有的六种证据修改规定为七种,补充子视听资料作为第七种证据,使视听资料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加以明确,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司法实践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提供视听资料的电子产品、科技设备,在社会各个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已被广泛地使用,这…  相似文献   

10.
证人证言是司法实践中使用最频繁、理论研究所涉及到的最复杂的法定证据之一。诉讼过程中,证人证言对于确定侦查或调查方向、认定案件事实、完成诉讼任务、实现司法公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证人证言证明力比较低下,影响了它在诉讼中应有作用的发挥。本文拟对我国现行诉讼中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予以探讨,并对如何提高证人证言的证明力提出自己的粗浅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受数字证据的海量性、关联复杂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影响,现有的犯罪取证工作存在着数字证据分散,取证分析效率低等问题,降低了数字证据的实际证明力,影响数字证据在实际审判中的采纳程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关联度的数字证据链自动构造方法。首先,设计一种数字证据标准化表示方法,将数字事件和其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规范化描述。然后通过对数字事件关联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多维度的非因果关联度计算方法以及基本证据环的构造,并对数字事件因果关系进行深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构造的数据证据链对于提升数字证据的证明力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根据证明力的大小和能否独立地发挥证明力,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直接证据能独立并明确地认定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间接证据则必须结合其他证据才能揭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直接证据的证明力无疑要强于间接证据的证明力,但也不能就此而忽视间接证据的作用。通过间接证据可以寻找、获取直接证据的线索,可以印证直接证据或别的间接证据。特别是在缺乏,或甚至无法收集直接证据的情况下,还可以将一个个或一组组间接证据合乎逻辑地构成完整的体系,依靠整体的逻辑功用,证明案件真实情况,进而得出关于案情的结论。本文仅就间接证据体系的逻辑证明及其在公安预审中的运用,从预审逻辑学的角度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承载方式出现在法制视野,作为新出现的证据形式,对其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尚未有一个定论,本文从手机短信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探究出发,试图厘清手机短信作为新形式的证据应有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当今国内外学者对于数字影像资料可否作为司法证据、刑事数码影像是否具有资格作为判决依据等问题的争论愈发激烈,进而,面向需要进行真实性鉴别的数字影像深入广泛地开展图像盲取证及其法律定性和相关检验鉴定问题研究的工作也就迫在眉睫。根据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数字影像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具有证据资格。当然,数字影像是否能够最终实质性地证明案件事实并被法院采信,还需要考察其真实可靠性。给数字影像加密或者给原始影像附加上特定的信息块等技术都可以用以检测数字影像的真实可靠性。我们把数字影像归为视听资料既符合历史传统意义和规范,又符合视听资料特征,只要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规范并通过各种方法来对其进行检验鉴定,即可充分发挥数字影像的证据作用。  相似文献   

15.
审查DNA证据就是对其科学可靠性进行评断,以确定其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的大小,这在诉讼活动中是必要的,且已被赋予了法律地位。DNA证据审查可从如下环节入手:DNA样本发现、提取和保管环节,证据合法环节,DNA检验环节,结果解释环节,与案件有利害关系人员回避环节。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普及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将电子证据亮相在司法实践的舞台。而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电子签名法》,但由于对电子证据的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试对相关问题探讨,明晰电子证据的概念,明确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及其法律定位,以期对立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通讯应用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有关的犯罪如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司法实践以及我国现行法律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即电子证据的问题。由于电子证据的特殊性,电子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问题,成为当今法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事、刑事诉讼法中都以列举的方式,对证据类型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许多证据以各种新的形式展现出来。特别是电子证据的出现,其独立的法律地位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同,但关于电子证据的认定以及其证明力的大小问题却始终困扰着司法审判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保全证据公证的方式随着侵害方式以及证据载体的变化与时俱进。目前在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实践中,在保留传统模式的同时添加了线上的互联网平台这一新型模式。在立案后,从侦查到审查起诉再到庭审的整个刑事流程,现代型的保全证据公证方式在程序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渗透性。针对经公证的知识产权保全证据的审查与认定,其在证据能力上受内外要素的叠加影响,在证明力上受公证程序的强化性加持。由此,对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中经公证的保全证据,需要有针对性地建构一个刑事诉讼审查框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刑事证据审查规范不断修改、完善,我国在刑事证据领域发展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审查模式:在纵向上,形成了“证据材料-证据-定案的根据”三步骤审查模式;在横向上,建构了依证据种类划分审查规则模式。但这种审查模式的不协调性愈发明显,限制了刑事证据审查的发展空间。为重新理顺关系,克服困难,应当借鉴大陆法系从“证据能力”到“证明力”审查的两步骤模式,并以我国传统证据三性即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为基础,将两者有机结合,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审查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