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船模阻力实验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在拖曳水池中进行,需要动用拖车等大型仪器设备,不利于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同时需要较长时间占用水池,易与科研实验相冲突。缆拖式船模阻力实验系统的研发,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验效果,同时也为高校专业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探索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计算机仿真相关技术对于船舶中阻力系统进行研究,就系统实现关键技术进行相关分析,主要包括应用Authorware开发工具及其提供的接口技术,将包括ATL和ActiveX控件等架构在一起,共同构建成了船舶阻力模拟仿真系统,以及应用Visual C++结合面向对象技术开发OpenGL图形库,进行船舶阻力模拟仿真环境的建立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船舶兴波阻力计算的Panel方法及流场的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Panel(面源)法,在微机上实现了船舶兴波阻力和可视化流场计算。在对一系列船舶进行数值计算后,将计算结果与采用Michell积分的兴波阻力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在中低Fr时,Panel法比Michell积分法有更好的计算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大型船舶在浅水中航行时浅水效应对船舶阻力和流场特性的影响,以标准船型KCS(KRISO container ship)为对象,采用RANS(reynolds average navier-stokes)方法,对大型船舶在浅水中航行的船舶增阻和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水深吃水比设定为1.5,计算域采用切割体自动划分网格,分析了浅水中船舶在不同航速下的阻力和流场变化规律,为大型船舶在浅水域中航行的水动力特性研究、最佳航速的选择以及航行安全等提供参考。研究发现浅水中航行的船舶,船舶阻力的增加主要为兴波阻力的增加,当航速处于跨临界区和超临界区时,阻力增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研究不同船舶艏部型线类型对船舶阻力性能的影响,基于某一艏部形式的船模开展阻力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计算研究;然后在该种船艏形式的基础上对船模艏部型线进行优化改进,另外设计出2种不同的船艏形式,并且对改进后的船模阻力进行CFD数值计算,最后对3种船艏形式的船模阻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有效地说明了适当增加船舶艏部型线的外凸形式有利于提高船舶阻力性能。  相似文献   

6.
韩翔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1):6176-6183
中高速船在航行状态下,其航态与低速航行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对船舶的阻力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此类船舶的阻力预报必须考虑船舶航行姿态的影响。现有公开发表的关于滑行艇垂向+纵向运动理论预报研究的资料不多见。基于Flu-ent平台对三维船体航态对阻力的影响进行研究,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船舶的航态;同时,为了保证计算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利用FLUENT二次开发平台,编写UDF程序,在离散的时间域内根据船体的受力对船舶运动进行干涉。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船舶的水动力预报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船舶阻力,在船速较低的肥大型船舶上,应用前伸型球鼻首会取得降阻效果。介绍了某改型低速船模型在拖曳水池中进行的静水阻力试验情况。有原型阻力试验结果,改进后的船型阻力试验结果,该船舶船首由倾斜式改为球鼻首形式的阻力试验。通过试验,检验了新型船的减阻效果,并估算了实船的有效功率,为该船的总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DTMB5415船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种尺度、多种工况及多种船体壁面条件下的阻力性能求解,对船体形状因子、兴波阻力及摩擦阻力的尺度效应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多种实船阻力性能预报方法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船舶形状因子、兴波阻力都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模型尺度和实尺度下的差值可达6.5%和11.5%,这是造成外推方法预报得到的实船阻力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船体粗糙度的考量会增大船舶摩擦阻力,并对船体边界层内流动有一定的扰动作用,影响螺旋桨的进流.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估渔船实船阻力,以一艘11.75 m渔船为研究对象,基于CFD方法给出了一套完整的由船模阻力数值仿真到实船阻力换算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估渔船船体阻力,减少设计成本;结合船舶在水中的垂向水动力,对阻力曲线中的峰值点和谷值点成因进行了分析,阐释了船舶阻力随航速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根据蓝波-奥芬凯勒图谱,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船舶剩余阻力曲线进行了曲线拟合,将得到的方程系数保存为文本文档,建立VB与文本文档的检索方法,开发出船舶剩余阻力系数的计算平台.根据界面中输入的船型参数,利用计算机在数据中进行检索、内插,从而达到直接计算剩余阻力系数的目的.通过计算实例与实验结果比较,计算结果的精度完全能够满足船舶动态仿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应用船舶界有关船模静水阻力试验的方法,进行木排模型阻力试验。通过木排原型阻力的现场测试与相应的模型试验分析对比,确定了木排粗糙度附加系数的数值。  相似文献   

12.
信息安全专业实验教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信息安全专业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不仅教学资源极度匮乏,在国际上也缺少相关的参考标准和借鉴依据。因此,如何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对于促进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结合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办学体会,对信息安全专业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建设进行初步探讨,指出分层体系结构和多元化实验教学内容是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中两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开设的实践技能课程《食品安全性毒理学检测》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理念,对现有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综合设计性试验为切入点,设置-系列实验体系,考核方法调整为重点考核实践技能等一系列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教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如何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构建一个高质量的、高效率的通信技术的实践教学体系,如何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到跟理论课教学同等重要甚至加重要的地位,使得承先启后的实践教学真正从“教辅”中解脱出来,与理论课教学和科学研究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实践教学作为相关课程的后续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融通,应当独立开设课程。通过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使专业实验课符合信息与通信专业的办学定位,达到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秦坤 《实验室科学》2014,(4):123-125
专业实验教学是环境工程专业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以泰山医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为例,阐述了提高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经验与体会,提出并实施了改革专业实验教学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几项措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地方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细胞工程》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生物技术高速发展,而地方师范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和创造型人才是地方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细胞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的角度,探讨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为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提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工程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重要手段,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强化实验教学。该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改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根据船舶配载的原则和特点,研究了船舶配载中的知识获取及学习的方法,提出船舶智能配载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实现原理,运用专家知识推理的技术解决船舶配载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建立系统的学习规则、控制条件及目标概念,使系统具有对船舶预配方案进行优化的功能.实船计算结果证实,船舶智能配载具有迅速、合理确定船舶配载方案的优点,提高了船舶配载的效率及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基于DDAM方法的舰艇导弹发射装置冲击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是评价舰艇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美国海军用以考核舰船设备抗冲击性能的动态设计分析方法(DDAM),考核舰船甲板设备四联装导弹发射装置的抗冲击性能.通过模态理论分析,导出DDAM方法中的重要概念模态质量.仿真结果表明,四联装导弹发射设备横向冲击位移响应最大,纵向冲击mises应力最大,并超出材料许用应力范围,抗冲击性能不能满足舰船设备抗冲击考核要求.垂向抗冲击性能和纵向抗冲击性能达到舰船设备抗冲击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提升学生化学实验综合素质,天津城市建设学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验教学改革。在实验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了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灵活的实验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实验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