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不同洞穴蝙蝠的调查,发现有1属3种绦虫寄生于2种蝙蝠消化道内.商城县和桐柏县普通长翼蝠消化道内寄生的是台湾蝙蝠绦虫,济源市和桐柏县马铁菊头蝠消化道内寄生的分别是蝙垦丁蝠绦虫和东北蝙蝠绦虫.该3种蝙蝠绦虫是河南省的首次报道,其中东北蝙蝠绦虫为我国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波监听仪(D 980)在同一研究区域内记录到5种蝙蝠63个个体自然飞行状态下回声定位的叫声138次.依据声谱图可分为(FM/)CF/FM型(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和FM型(绯鼠耳蝠Myotis formosus、伊氏鼠耳蝠Myotis ikonnikovi、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和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马铁菊头蝠的声波能够比较容易地从5个种类中辨别出来.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其他4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的6个参数进行了判别,结果显示,蝙蝠种类判别正确率为84.1%.表明回声定位声波参数在蝙蝠种类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检验研究区域内依据体型鉴定蝙蝠种类的准确度,也可为预测蝙蝠对生境的利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翼手目大蹄蝠、中蹄蝠、中菊头蝠、普氏蹄蝠、普通伏翼和皱唇犬吻蝠腹部毛发进行显微结构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1)6种蝙蝠腹部毛发的长度和宽度有不同,大蹄蝠和普通伏翼存在显著性差异;(2)6种蝙蝠腹部毛发鳞片形态和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其鳞片大小也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有利于分辨和识别该6种蝙蝠.  相似文献   

4.
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5种共栖蝙蝠的形态和回声定位声波特征,研究了它们空间生态位分化问题.结果发现: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是共栖蝙蝠中体型最大的物种,适合在开阔的树冠或空地上方快速飞行;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皮氏菊头蝠(Rhinolophus pearsoni)和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体型中等,中菊头蝠和皮氏菊头蝠适合在树冠下捕食,大耳菊头蝠适合在较复杂的树林中、枝叶间捕食;大卫鼠耳蝠(Myotis davidii)是我国特有种,也是5种共栖蝙蝠中体型最小的种类,适合在复杂树冠间、枝叶间和灌丛中捕食较小的昆虫.所以,同域共栖5种蝙蝠的空间生态位显著分化.  相似文献   

5.
笔者于2010~2016年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南岭自然保护区树栖蝙蝠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共计8属13种,其中哈氏管鼻蝠(Murina harrisoni)为广东省蝙蝠分布的新发现,喜山鼠耳蝠(Myotis muricola)为南岭保护区蝙蝠分布新纪录.经对13种树栖蝙蝠统计分析,其中管鼻蝠属(Murina)4种、鼠耳蝠属(Myotis)3种,2属共计7种,占53.85%;金背伏翼属(Arielulus)、伏翼属(Pipistrellus)、假伏翼属(Hypsugo)、毛翼蝠属(Harpiocephalus)、扁颅蝠属(Tylonycteris)和斑蝠属(Scotomanes)等6属各1种.列为易危(VU)等级的有渡赖氏鼠耳蝠(M.ruforniger)和大黑伏翼(A.circumdatus)2种,列为近危(NT)等级的有中华鼠耳蝠(M.chinensis)等5种,列为无危(LC)等级的有普通伏翼(P.pipistrellus)等4种,列为数据缺乏(DD)等级的为哈氏管鼻蝠(M.harrisoni)和水甫管鼻蝠(M.shuipuensis)2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取骨髓蒸汽固定法对河南省蝙蝠科3种蝙蝠的核型进行研究.结果:大棕蝠的染色体数为2n=50,N.F=48,与南蝠有较为近似的核型;普通长翼蝠的染色体数为2n=46,N.F=50;毛腿鼠耳蝠的染色体数为2n=44,N.F=52.本文研究的3种蝙蝠中,毛腿鼠耳蝠为河南省新记录,大棕蝠的核型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王福麟先生撰写的文章《〈本草纲目〉中的"鸓"到底是鸟还是兽?》(本刊2008年第4期),使我们受益匪浅。然而,文中谈到蝙蝠在飞行中携带幼仔的习性时,认为幼蝠用乳齿"衔住母兽的乳头在飞行时不致掉下来";菊头蝠和一种假吸血蝠的小蝙蝠"在出生后不久乳齿就消失,而幼蝠仍能在母蝠飞行中叼着母乳头而不会摔下来";以  相似文献   

8.
蝙蝠科六种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6种蝙蝠科蝙蝠: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南蝠(Ia io)、大鼠耳蝠(Myotis myotis luctuosus)、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毛腿鼠耳(Myotis fimbriatus)、白腹管鼻蝠(Murina leucogaster)的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以主频率f主表示)及体型参数(体重、前臂长、头体长)。用SPSS 10.0统计软件中的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蝙蝠科蝙蝠回声定位声波频率与体型大小成明显的负相关,同时给出回归方程,明确地表示出声波频率与体型之间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回声定位声波的因素,并对频率与体型相关关系产生的机理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菊头蝠科蝙蝠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分类地位进行研究,以7种127个蝙蝠为研究对象,测定了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1140kb),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MP)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建系统发育树,对菊头蝠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进行分析,角菊头蝠、菲菊头蝠和大耳菊头蝠属于较原始的种类,且彼此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菊头蝠、皮氏菊头蝠关系较近,为较原始的类群;马铁和中菊头蝠关系较近,为后分化的类群.  相似文献   

10.
4种蹄蝠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体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黄大蹄蝠,三叶蹄蝠,大蹄蝠与小蹄蝠四种蹄蝠的回声定位声波进行了分析,总结出蹄科蝙蝠的回声定位声波组成,频率,波长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的特征,简要分析了回声定位声波特征与捕食区域的关系,选定头体长,前臂长和体质量为体型参数,采用Pearson方法的对蹄蝠科蝙蝠休型和回声定位频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蹄蝠的体型与回声定位声波呈明显的负相关,作出主频率-前臂长回归线,更直观地描述频率与前臂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变化趋势,并对相关性分析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1.
蝙蝠与植物     
蝙蝠的生活——直接也好、间接也罢——都离不开植物。蝙蝠的家众所周知,蝙蝠生活在山洞里。但你知道吗,许多种蝙蝠是以植物为家的。在英国可以见到引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巨红杉,你若留心的话,可以在粗厚的树皮下发现与树皮色相近的欧洲伏翼在此懒洋洋地睡着大觉。水鼠耳蝠和长耳鼠耳蝠则在夏日炎炎  相似文献   

12.
大足鼠耳蝠冬眠期储存精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足鼠耳蝠主要分布于中国.为探讨其繁殖对策,对分布于北京房山区的大足鼠耳蝠进行了研究.用冰冻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雌性的卵巢、输卵管和子宫及雄性的睾丸和附睾,发现大足鼠耳蝠的雌性和雄性个体在冬眠期间都储存精子,储精时间超过40d.这种精子储存的繁殖对策对蝙蝠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增加蝙蝠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四川蝙蝠核型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含中国特有种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在内的、四川地区6种蝙蝠的核型.菊头蝠科2种,即大耳菊头蝠(Rhinolophus macrotis),核型为2n=62,FN=60;云南菊头蝠(R.yunanensis),核型较为特殊,2n=46,FN=58.蹄蝠科1种,即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核型为2n=32,FN=60;蝙蝠科鼠耳蝠属3种,即中华鼠耳蝠(Myotis chinensis),核型为2n=44,FN=50;大足鼠耳蝠为2n=44,FN=52;西南鼠耳蝠(M.altarium)为2n=44,FN=50.其中云南菊头蝠的核型为中国第1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在翼手目染色体研究中,对蝙蝠科鼠耳蝠属动物研究的最多。至1983年止,全世界已对16种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发表了论文报告,我国报道了一种。但就家族众多的鼠耳蝠属动物来说,仍然有很多种未进行研究。关于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组型,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对中华鼠耳蝠和绒鼠耳蝠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根据几种哺乳动物UCP2基因的保守区设计一对简并引物,扩增马铁菊头蝠(Rhinolophus ferrumequinum)、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和犬蝠(Cynopterus sphinx)的UCP2基因的全部编码区序列.测序结果表明,三种蝙蝠UCP2编码区全长930 bp,编码309个氨基酸,推测的氨基酸序列包含线粒体内膜载体蛋白的3个特征结构及解偶联蛋白(UCPs)的特征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蝙蝠与其它哺乳动物UCP2的氨基酸推导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为90.6%~97.0%.进化分析表明,UCP2基因在哺乳动物中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压力作用(ω=0.063).Branch-specific 模型分析表明,UCP2基因在蝙蝠支系与其它不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冬眠蝙蝠与非冬眠蝙蝠的进化过程所受到的选择压力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在整个哺乳动物进化过程中UCP2对其能量代谢的调控均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UCP2如何参与哺乳动物能量调控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哺乳动物中,有一个目被称作“翼手目”,是仅次于啮齿目的第二大类群,包括大约1000个物种,就是我们俗称的蝙蝠。翼手目包括小蝙蝠亚目和大蝙蝠亚目,小蝙蝠亚目的成员使用回声定位,主要捕食昆虫;大蝙蝠亚目只有一个科——狐蝠科,包括42属173种,都不使用回声定位,主要吃水果,故又被称作“果蝠”。狐蝠科的42个属中,包含物种最多的是狐蝠属,有59个种。果蝠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据记载,在我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蝙蝠     
翼手目动物俗称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广、进化最成功的哺乳动物类群之一。追根溯源,早在七千万年到一亿年前,当恐龙逐渐走向灭绝的时候,蝙蝠的祖先就在天空中飞翔了。它们昼伏夜出,食物范围广泛,出色的适应性使它们在很短的时间里辐射到世界各地。除南极洲和大洋中过于偏远的荒岛之外,到处都有蝙蝠的踪迹。人类很早就认识蝙蝠,有些民族很喜爱蝙蝠。在吉卜赛方言中,说一个人长着“蝙蝠骨”是说他是一个幸运儿。在中国,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是吉祥的象征,画有或刻着蝙蝠的礼物常用来祝愿幸福和好运。事实上,蝙蝠的确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蝙蝠能发出超声波,并能根据回声判断环境的情况,寻找食物。人们通过研究蝙蝠这种独特的本领,发明了雷达。医学上从吸血蝠唾液中提取的抗凝血因子可用于溶解  相似文献   

18.
2015年8月在湖南省炎陵县用蝙蝠竖琴网采集到森林型蝙蝠3只,其主要特征:体型较大,鼻孔管状,体毛厚密,后肢、翼膜与尾膜均覆盖棕色绒毛,前臂长47.8~52.2 mm,颅全长20.66~22.21 mm,雄性个体较雌性小.经鉴定为翼手目蝙蝠科管鼻蝠亚科的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lus harpia),为湖南省蝙蝠分布新纪录.同时,通过Max Ent生态学模型对毛翼管鼻蝠在中国潜在分布区进行建模与预测,结果提示低温是影响该物种分布的重要限制因子,该种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域集中于华南沿海地区,海南分布区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蝙蝠是具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全世界的蝙蝠有一千多种,其中有许多种是居住在洞穴,特别是岩溶洞穴之中的。科学家们对穴居蝙蝠作了大量的、长期的观察研究,国际上曾召开过五届螭蝠研究会议。  相似文献   

20.
严林 《青海大学学报》2000,18(5):1-6,T001
报道了采自青海南部高寒草甸地区的蝙蝠蛾科一新属二新种即丽蝠蛾属Magnificus Yan,gen.nov.,久治丽蝠蛾Magnificus jiuzhiensis Yan,sp.nov.,治多丽蝠蛾Magnificus zhiduoensis Yan,sp.nov.,并与其近似属做了比较。模式标本存放在青海大学草原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