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鄱阳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实际,分析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外部性的生成与表现,并在对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分析了补偿的主体和客体,确定了补偿标准,提出了补偿方式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 比较国内外各种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的计算方法,为改进和完善提供文献依据.方法 文献综合评述与比较分析.结果 国外通常将流域保护服务分为水质、水量保护和洪水控制3个相互关联的因素;国内已从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性宏观研究转入数学定量化研究阶段和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国内外主要有支付意愿法、机会成本法、收入损失法、总成本修正模型、费用分析法和水资源价值法.结论 应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兼顾保护者和受益者的双方利益,才能使生态补偿标准计算方法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体现公平、公正原则.量化研究将成为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邹晓  卢涛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90-1995
流域污染外部成本内部化和流域生态的保护中流域生态补偿是一种非常重要政策经济手段。新安江流域自2010年起国家实施了水污染防治横向生态补偿制度,但仍存在补偿范围不明晰、补偿金额有分歧等问题,且没有明确对补偿资金进行有效分配。鉴于此,本文以位于新安江流域上游的黄山市为研究对象,对黄山市的流域生态补偿的范围以及适应条件进行详细阐述,构建了基于信息熵值理论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量分配模型,模型中包含了反映区域人口、经济结构、生产水平、污染控制、水环境等因素异质性的一系列指标,并据此核算出7区(县)的分配比例。本研究为建立流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海河流域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实现海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需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本文从水资源、生态环境、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出发,针对海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探讨了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指标体系;提出时间序列与最优化理论相结合计算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量化模型;得出海河流域现状处于生态环境严重超载状态;在南水北调、经济常规发展下,到2035年左右达到可承载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流域生态补偿的定义、原则,介绍了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制定的一般步骤,并对流域生态补偿中的补偿主体与对象、补偿标准、资金分摊、资金使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补偿标准确定和补偿资金分摊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流域生态补偿途径是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文章收集、对比、总结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案例,归纳出在国外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生态补偿途径以市场为主导;而在我国,则以政府主导为主要补偿途径,目前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研究正处在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7.
青海湖流域植被生态补偿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补偿标准又是生态补偿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遥感数据、地面气象数据和野外调察数据等为基本数据源,运用CASA模型模拟青海湖流域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并采用市场价格法、能量替代法估算和反演青海湖流域植被的生态补偿价值,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植被总补偿价值为98.74×108元,各植被类型的补偿标准分别是山地灌木林5467元/hm2.a、耕地5303元/hm2.a、河谷灌木林5028元/hm2.a、高寒草甸4923元/hm2.a、湖滨沼泽4898元/hm2.a、高寒沼泽4525元/hm2.a、温性草原4507元/hm2.a、河谷沼泽4058元/hm2.a、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2575元/hm2.a.  相似文献   

8.
基于福建省违规小水电清理整顿的背景,结合国内外水电站生态补偿研究动态,以大樟溪流域水电开发为例,分析流域水电站梯级开发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估测算主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探讨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的标准,在未考虑水电开发正效益前提下,大樟溪流域水电开发每度电每年生态补偿金为0.15元,其生态补偿运行成本占上网电价的比例为32.3%~62.2%。由于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小,开发的经济成本高,若同时从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新建的小水电若生态补偿成本占上网电价的50%及以上,理论上是不可行的。该文对流域水电开发生态补偿标准进行核算,进一步理顺流域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为水电开发者和环境保护管理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河流域地下水储量时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供水量占流域总供水量的65%.长期以来,地下水资源被超采利用,然而由于监测地下水储量变化的监测井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很难从流域尺度把握地下水储量的时空变化.本文利用GRACE重力卫星CSR05数据反演推算了海河流域2005~2009年间地下水储量的时序变化,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为验证GRACE反演推算结果的可靠性,将结果与该流域170眼监测井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2005~2006年间地下水储量整体有所增加,且增加的幅度在逐步增大,在2006年达到峰值;自2006年起,地下水水储量上升的幅度呈缓慢减小的趋势,一直持续到2007年夏季.随后海河流域地下水储量减少,且减小的幅度变化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在该5年中地下水储量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逐年较小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流域生态补偿过程中存在的补偿主体缺失、补偿客体不明确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而建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面临流域整体性与管辖区域性间的矛盾、立法分散化及碎片化、政府间协商机制尚未建立以及多元参与机制的缺失等困境.为解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打破跨省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困境,文章通...  相似文献   

11.
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是表征区域水环境容量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在分析海河流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的空间分布基础上,分别研究了各省环境容量多寡及紧缺程度,旨在为海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和区域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地区COD与氨氮紧缺程度均较大,氨氮紧缺更为明显;同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从东至西逐渐递减的规律,且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流域各地区水环境容量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海河流域"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中应加强对氨氮指标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流域以丰富的水土资源养育着人类,支撑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该文从流域的生态环境研究、生态安全研究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这三个方面,对福建省流域生态现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流域生态补偿是世界各国为应对全球的水危机和水污染而提出的,旨在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和措施,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相关各方之间利益关系,达到提高流域环境保护者的积极性,保护流域的水质和水环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的目的。本文在概述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国外流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和借鉴不同国家的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珠江流域水污染为视角,针对珠江流域水系发达,跨区域河流众多,区域各省生态状况、经济发展结构和水平具有相当的异质性特点,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构建必须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自主性,从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补偿的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生态补偿金管理、政府支持等具体制度方面提出了设想,以建立适应本区域的生态补偿长效法律机制。认为流域水污染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水污染防治体系中的突出环节,生态补偿机制是控制流域水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保护的角度出发,依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实现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系统集成水质评价、水生态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模块,实现了对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管理,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管理在空间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流域管理组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首个跨省流域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试点,即安徽新安江流域2010—2018年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文章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该地区生态补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效应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补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和区域异质性,且造血型生态补偿要比输血型生态补偿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问题是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保护流域水生态安全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在流域水生态安全立法、执法和司法等方面,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树立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完善我国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体系,完善流域管理体制,严格流域管理执法,发挥司法机关在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该文基于梁子湖及其流域的特殊性,分析了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状,研究提出了建立健全梁子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创新的工作方向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0.
冉新庆 《科技信息》2007,(20):288-289
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其形成和运动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它是以流域为单元构成的统一体。流域是具有层次结构和整体功能的复合系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以及水量水质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流域水循环不仅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基础,生态环境的控制因素,同时也是诸多生态问题的共同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