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梳理董永传说的形成和流变过程以及武陟董永传说的概况,分析武陟董永传说与当地风物特产的结合、七仙女形象的世俗化、大团圆结局的形成等地方性特点,并指出董永传说之所以在河南武陟形成一个传说的中心地带,与武陟的孝文化背景以及丰富的戏曲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孝感孝文化艺术中大量以“董永和七仙女”为题材的多种艺术形式的优秀代表作和世代流传的艺术精品,以及在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所表现的孝心、孝行,客观地印证了“孝感是董永故里”和“孝感是孝子之乡”。  相似文献   

3.
董永故事自东汉开始流传,迄今不断。由于社会文化影响,传述者想像的不断生发,以及文学体裁的变化,不仅该故事本身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演变过程,记载这些故事的文献亦日趋繁复。本文试图以时间为线索,对上千年来有关董永事迹的文物文献加以系统梳理,期以见出董永故事文献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颖 《当代地方科技》2010,(22):164-165
中国羽衣仙女故事类型是对应世界性流行的天鹅处女型故事,它是天鹅处女型故事在中国"最本真"的版本,牛郎织女型故事却长期作为天鹅处女在中国的典范博取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热情。羽衣仙女故事中确切的地理位置交代,为故事背后蕴含着地域文化带来了广阔的开拓可能,鸟与人的曲折故事中透露着中国人的崇鸟传统,同时对这一故事类型的解析对当代生态保护建设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干宝对于董永故事的历史书写主要体现在对汉代诸多社会信息的展示,而个别叙事要素的变更使得《搜神记》中的董永故事增添了如许美好。织女出场时间的变更不仅增添了董永美德的内涵,而且完成了对于汉代政治的反讽,同时也写出了社会文化对于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6.
“仙女凡夫”故事实际上是经过置换变形的、蕴含恋母情节的故事。置换变形的关键在于对主人公身世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折射出传统中国社会中的父子关系。故事中的仙女原型寄托了人们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在故事中常出现的解难题和寻母题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强 《科技信息》2012,(20):187-187
现在有一个流行词——原生态,牛郎织女传说作为民间传说、民间文学,一种口头传承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就是要保持其原生态,在传承和保护上力求保持传说的文化内涵,保持传说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8.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日本的七夕节源于中国,经过多年的演变,如今已经成为日本夏季传统的节日之一。中国的七夕节形成已久,传入日本后,通过与日本本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也逐步形成了独具大和民族特色的节日。本文通过两国七夕节的对比,旨在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不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中日两国的思想文化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牛郎织女传说》作为一种口头叙事行为,遵循着叙事的一般规律,其隐含的多种叙事信息在同类传说中具有鲜明的典型性。传说的人物有行动元和角色的交叉互构,情节有紧凑的矛盾冲突,场景有跳跃性的画面设置,表层结构呈波浪式起伏,深层结构含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通过钻探、物探和标贯及各种试验研究了解了仙女堡水电站坝基深覆盖层中砾砂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软基建坝提供了充分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汉代董永的事迹有许多不清楚之处。文章对汉代以来的董永史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董永故事从真实到神话的演变,归纳出几种不同的传说,提出了一些质疑,希望引起学术界的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董卓带兵入京,开启了汉末政坛军阀混战、动荡不安的局面。毫无疑问,作为一介残忍暴虐的武夫,他死不足惜,但他对蔡邕的恩遇和重用,却造就了蔡邕的悲剧命运。随着对董卓之死所发出的一声叹息,蔡邕被王允斥为附逆而下狱,最终死于非命。蔡邕之死,历来论者纷纭,观点不一。本文尝试结合汉末的政治环境及蔡邕的人生经历对他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对蔡邕"从卓被杀"的原因进行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韩国古典小说《洪吉童传》中出现的海岛建国现象在韩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少见,这种在远离国家权力控制的海岛上建立新国家的现象,与作者的宗教信仰、闭关锁国思想、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以及海岛的象征意义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六场壮剧《白云村姑》是在壮族民间长诗《风流才子与白云村姑》的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在改编创作中,改编创作者设计了溶故事性、突变性很强的剧情结构,使该剧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叠起;在情词与旁白上认真推敲、反复琢磨,使该剧唱词优美、真切、深刻、透彻。整部剧给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  相似文献   

15.
虽然四句为一偈之说广见于历代佛教经疏中,但一偈并非皆由四句构成。随着佛教渐然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偈”逐渐用来命名具有宗教意味的哲理诗。汉魏以来的七言佛偈的译入,尤其是东晋南朝大量七言佛偈的传译,为七言偈颂式诗歌提供了“通体七言”和“两句两句衔接贯连”的结构形式,加之与本时期中土四言及五言诗“隔句押韵”方法的长期共同作用,为梁代作家如萧绎、庾信、刘孝威等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成熟的七言诗范式。这一范式的形成奠定了七言诗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醉翁亭记》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山水游记散文中的传世之作 ,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者在写作中非常注重修饰言辞的努力。本文将从修辞学的角度 ,旁征博引 ,对该文进行逐字、逐句、逐段地详尽分析 ,以期对读者阅读和鉴赏该文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17.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改编自成特色:内在构思上对原著有情节上的删减更有细节上的填补;外在表现上从声音和台词做到声情并茂;媒介应用上用特殊剪辑和设置暗喻以渲染氛围。这部作品具有当下语境中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应该正确定位该剧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