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珍闻     
《科技潮》2006,(6)
人物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他于1964年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于1973选育出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优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为此,他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先后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质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英国让克基金会“让克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拯救世界饥饿奖”、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奖”、日本“日经亚洲大奖”、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新选育的杂交水稻超高产新组合“准两优527”,首次在贵州省遵义县试种获得成功。据悉,这种超级稻今年将在当地扩大试种500亩。“准两优52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超高产新组合,也是袁隆平院士主持的总理基金资助项目——中国超级稻育种课题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3.
《安庆科技》2009,(1):F0002-F0002
日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召开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7-2008年超级杂交水稻“种三产四”工作经验,部署了2009年度“种三产四”、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攻关示范和超级杂交晚稻攻关示范等工作。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作大会总结报告。在袁隆平院士直接支持下,我市被列为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任务的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4.
籼粳亚种间杂交获超高产育种新突破中国水稻研究所利用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选育成高产新品种的系列新组合“协优413”、“协优9308”和“Ⅱ优2070”,实现了通过水稻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获得超高产的目标。水稻育种界认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的利用,是继水稻高秆变  相似文献   

5.
农业科技     
1997年,由国家科委下达、江西省泰和县科委承担的两系杂交水稻中试转化工作日前结束,取得比较圆满的成功。 两系杂交水稻是1986年开始立项实施的,被国家科委列为高科技“863”计划项目,经过我国著名专家的多年联合攻关研究,九十年代初取得了小试阶段性成果。试验证明:两系杂交水稻的优势大大超过三系杂交水稻。近几年该项目进入了中试阶段。根据省科委的布署,泰和县科委在“江西省京九沿线水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区苏溪镇开展了两系杂交水稻中试转化工作,试验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中国种业之都”“世界两系杂交水稻之都”,努力把合肥种业提升为百亿产业,并规划建设种业发展集中产业园。目前,合肥市种业营销总收入达20亿元,占全国种业企业营销总额的10%,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冠,两系杂交水稻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  相似文献   

7.
关于杂交水稻技术出口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际杂交水稻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的预测分析,提出了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出口的战略重点:近期以东南亚市场为主,远期则宜以非洲、南美市场为重点,在分析当前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出口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出口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南农业大学50周年校庆时、袁隆平作为校友在这里向他的“师弟师妹”们进行“成才教育”。50年代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的袁隆平,因为对杂交水稻的特殊贡献,而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我认为,所谓灵感并不神秘,它是在知识、经验和思索结合后,由外界因素诱发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石明松(1973)从晚粳品种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具有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性状的水稻农垦58S,并被正式命名为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它的发现及利用可以将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方式由“三系法”改变为更经济的“二系法”,这将对杂交水稻的生产起到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民以食为天,在老百姓的粮食库中,水稻无疑是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作物。为解决吃饭问题,古代的祖先、现当代的科学家,不知在培育粮食优质品种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当杂交玉米、杂交高粱相继出现,而杂交水稻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袁隆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杂交水稻研究;并于70年代在水稻试验田里收获了成功的硕果;21世纪初把研究结果推向田野,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种植,使杂交水稻占据了中国水稻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1.
水稻化学杀雄技术研究概况和特点化学药物杀雄是一项育种新技术。水稻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作物,为了获取大量的水稻杂交种子,选用某些化学药剂,在水稻一定的发育阶段,用适宜的浓度喷洒在植株上,抑杀雄蕊,而保存雌蕊活性,产生“雄性不育”随后选用另一水稻品种作父本给它授粉,即可配制出大量的杂交一代种子,投入生产。用化学药剂诱导水稻产生的“雄性不育”是生理性的不育,它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因此,它和“三系”法的雄性不育系有本质上的不同,后者是可以通过某种遗传途径遗传给后代的。  相似文献   

12.
我校生物系王永锐副教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杂交水稻生理优势和杂种优势预测”,通过了学术评议.参加评议的专家一致认为:该研究应用放射性同位素从运输和分配的角度,着重阐明了杂交水稻优势的生理基础,在国內外处于领先地位.这一研究成果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上具有理论和生产的重要意义.实验所累积  相似文献   

13.
利用雄性不育和杂交优势培育高产水稻,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外就有人从事这项研究,但至今没有在生产上使用。我国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短时间内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水稻,投入了大面积生产。一九六四年湖南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在稻田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进行观察研究。一九七○年,华国锋同志指示:“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交给群众去搞。”实行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许多省市、自治区组成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科研协作组,使这项研究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民以食为天,为解决吃饭问题,科学家们不知在培育粮食优良品种上花费了多少心血。袁隆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经过半个世纪奋斗,2011年9月中国杂交水稻在湖南隆回县超级稻百亩试验田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标志着中国杂交水稻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记录。官方曾这样评价袁隆平: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袁隆平是一介农夫,他也是一位科学家,他的杂交水稻已走向世界,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植物     
(1 )转基因水稻针对褐飞虱严重危害我国水稻包括杂交水稻的情况 ,在国家“863”九五计划项目、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项目的资助下 ,我们同湖北省农科院合作 ,将稻飞虱抗性基因成功地导入我国粳稻品种中 ,提高了粳稻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 目前 ,正同国内外多家研究机构合作 ,将该项技术拓展到我国杂交水稻和超级稻领域 ,运用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有效控制水稻褐飞虱危害 ( 2 )转基因油菜杂交油菜的推广应用是我国油菜生产上主要的增产措施之一 ,但杂交油菜种子纯度不够和蚜虫抗性不强严重制约了杂交油菜的大面积推广 我们与四川大…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7,(9):17-18
“经过实割测产,亩产841.6公斤。”9月12日下午,当“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代表测产专家组宣布这一数据时,“两优293”创造我省水稻高产新纪录的消息,很快向四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的战略目标,“杂交水稻之父”哀隆平在总结该领域进展的基础上,于最近对两系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的强优组合选育提出了几项新策略: (1)矮中求高即在植株高度上不一味追求矮杆,株高以1—1.2米为宜;  相似文献   

18.
记者从科技部等举办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上获悉,中国水稻创新育种技术在“十五”期间获得重大突破,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在杂交水稻的基础上又提高了20-30%,超级稻亩产量迭800公斤以上,其中辽优系列在新疆获得亩产1077公斤的超吨产记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我国共审定优质超级稻新品种113个,一批亩产超过800公斤的新组合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9.
早就听闻常熟有个“袁隆平”——常熟市农科所高级研究员端木银熙,这位农民出身的水稻专家从事水稻研究40多年,先后带领着他的团队承担了省、市“八五”、“九五”、“十五”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组合)的“常优1号”选育工作。“常优1号”是江苏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杂交晚粳稻品种,创下了实收亩产808.6公斤的高记录,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可以说是全世界人民的福音。20世纪60年代,中国还处在粮食极度缺乏的时期,解决粮食问题则成了极为重要的任务。由袁隆平带领的团队终于在1970年使得水稻的杂种利用优势成为可能。随后,短短几年间就将其推广至全国,同时与多个国家开展合作,让杂交水稻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回顾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历程,主要离不开中国各级领导的支持及其他各国政要的垂青;其次也离不开中国政府、科研人员的积极推广,如举办会议、提供技术指导;最后也离不开各类公司将其规模化、市场化。总结回顾杂交水稻登向世界舞台的历程,可为大众了解杂交水稻的发展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