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情爱意识作为涌动的潜流而存在着,而以桑为母题 的情爱文学,则是情爱意识的载体,逐渐上升为一种文化表征。积淀的结果使其成为一种集 体无意识的情爱原型。这一母题的情爱文学主要特征之一便是善与美的动态平衡,孕育出一 系列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2.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涛 《科技信息》2009,(11):187-187,16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中最积极、活跃的部分,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本文以动物词语为例,从同一动物词语在英汉语言中具有相同、相异的文化涵义和不同动物词语具有相同的文化涵义这三方面来进行其文化内涵差异的比较。通过比较,人们能够进一步了解英汉动物文化差异,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性和语言使用得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作品里桑是一个时常出现的意象,它常与政治、爱情、思乡等主题甚至与死亡主题联系起来.本文试图对桑的意象作整理、归纳,从桑象征生存与桑隐喻死亡、失去两大方面来说明桑在文学中是生命的象征这一问题,并且阐述其社会意义与原因.文学是社会的反映,从千变万化的桑的生命意象中我们可以发现古人植物崇拜的思想,对桑的崇拜,也就是对生存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崇拜,桑的意象就是对生命的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颜色词语数量较多,其文化含义丰富多彩。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词语则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中国的君主政体历时久远,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一直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产生着重要影响。而在中国古代君主文化语境下紫颜色词语及其内涵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由最初单纯地表示颜色,发展出象征皇族和高官的意义。其特殊意义更是在文人的笔下流传至今,成为繁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片流光溢彩的树叶。  相似文献   

5.
英汉动物词语的文化喻意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使许多动物词语具有了特殊的文化喻意。文章将这些文化喻意进行了相同、相似、空缺和相反等四方面的归类,并从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观、传统文化内涵以及语言自身的不断发展等方面将这些文化喻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6.
从英汉两种语言之比喻性词语的喻体与喻义间的对应关系着手,以《圣经》为例,从人物、动植物名称等角度来探讨其内在文化内涵与翻译方法。比喻性词语可以通过成语、俗语、谚语、惯用语、典故、格言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喻体与喻义的关系为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及非对应关系;翻译方法则有直译、套用或借用、意译。  相似文献   

7.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和“物”有以下几层意思:第一,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属人方面和属物方面即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第二,以人为中心的重视人的管理思想和方式与以科学管理为中心的重视物的管理思想和方式;第三,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管理和对物的管理即管人和管物。从这三个层次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人”和“物”都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即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有鉴于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管“人”也要管“物”,以便更好地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吴娟娟 《科技信息》2012,(4):176-176
本文以功能主义中的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对比分析了林语堂英译本《浮生六记》中特定文化词语的称谓方式、地名、时间和度量单位的翻译。经过分析发现,对于特定文化词语的处理,译者采取的是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与译者翻译小说,让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目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是一般隐喻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人类的认知和思维。英汉两种语言中均存在大量的有关动物的概念隐喻,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喻意。本文从概念隐喻入手,通过对英汉语言中动物词语的对比和分析,阐述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裴氏恒娥 《科技资讯》2013,(27):223-225
十二生肖在中越两国人民的心目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的积淀、社会的习用,使得中越两国民族在具体使用十二生肖动物词语的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点与不同点.本文在对中越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动物词语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越南语语言中有关十二生肖动物词语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寻找出汉越动物词语中十二生肖词语的共同点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语内翻译为切入点,侧重文化信息和形象的理解和意义阐释,协调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关系,探讨中国文化特色词语语际翻译的表达方法,以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有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以汉语外来词语作为考察对象,对进入到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语从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功能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外来词语给当代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在价值观念上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外在参照和特殊视域。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外来词语引进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持有这种语言的民族和社会群体开放的一个标志。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汉语词汇中的外来词语会越来越多,并逐渐地为社会成员所了解、掌握、认同。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文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各自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共性使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而个性则构成了翻译中的障碍。这种障碍便来自于两种文化的差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我们只有克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更好的完成跨文化交流。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动物词语在汉英两种语言当中的文化内涵差异,它是文化翻译理论要研究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4.
张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05-109
在《阿毛姑娘》中,丁玲以敏锐冷静的女性视角,在城乡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碰撞中,不仅展现了女性精神的苦痛、焦灼、挣扎、失落与失望,更有着内在的深层文化意蕴,蕴含着作者个人的独特体验和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15.
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作者自身的人文品格与悲剧意识,使老舍小说文化意蕴深厚。从孕育老舍创作的北京文化与旗人文化人手,探寻老舍文化心理的形成,并从市民阶层这一特定的人群出发诠释老舍小说的文化内涵及其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土司时期土家语人名称呼中"送"字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认为它体现了土家族的原始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化的作用,由于一个民族世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对一定社会人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人们会对词语寄寓某些特殊的感情评价色彩--文化伴随意义因此而生.而对于文化伴随意义传译得贴切与否,关系到整个译品的成败.接着本文具体谈到了对于词语文化伴随意义传译的三大原则和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水文化的各种现象进行解析,分析发掘其深层次哲学意蕴,论证了水文化对城市形象的浸润和提升,为美化环境,提升环境品质和滨水城市文化品位,深化城市审美主体与自然景观互动关系提供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在早期哲学的整个表达之中,加入了一种"虚幻之物"的成份.这种成份是诱发"言说某物"的因素,它也是贯穿维氏前后期哲学共同的线索,即,肯定与世界的实存不相干的"某物",成为世界产生的最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0.
铁凝在长篇小说<笨花>中运用了大量的冀中方言词语,通过方言名词的使用,可以看出她对冀中乡土文化的传播,用饱含热情的笔触来展现冀中乡土文化;勾勒出冀中农村以物易物的原始商贸状态,凸显冀中人的勘俭品格;展现冀中农村传统婚俗和饮食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