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楼梦》和《家》两部小说中,“鸳鸯抗婚”和“鸣凤之死”这两个情节有相似之处——强权逼婚,以悲剧结尾。作为现实主义杰作的两部小说塑造了鸳鸯和鸣凤这两个大家族中的婢女形象。鸳鸯遭遇的逼婚源自于家族内部的“自杀自灭”,呜凤承受的逼婚压力则直指礼教吃人的罪恶;鸳鸯借助贾母的庇护实现了抗婚成功,呜凤则以投湖自杀终结了逼婚阴谋;鸳鸯抗婚是一曲女奴悲歌,承载着“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文本意蕴;呜凤之死是一幕爱情悲剧,也成就了青年觉醒的丈本主题。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学刊》1995年第4期载刘永良先生《<红楼梦>回目指暇》一文,对《红楼梦》回目作全面细致的审察,诚为可贵。惟文中举第46目的例,则值得作深一层的探讨,因为这问题不仅仅是回目妥当与否的问题,而涉及《红楼梦》全书思想内容的真切理解。第46回回目写作《尴尬人难免尴尬事,鸳鸯女拆绝鸳鸯偶》,刘先生认为“其中的‘鸳鸯偶’就是为了与‘鸳鸯女’重出叠见才出现的.但是,一般说来,‘鸳鸯’一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向来代指美好的爱情,是情侣的象征,这早已形成一种传统。而《红楼梦》中的‘鸳鸯偶’则指老色鬼贾赦要娶鸳鸯作妾之…  相似文献   

3.
从去年春天开始,海内外很多传媒纷纷报道浙江省金华县大佛寺发现了鸳鸯林的奇闻。《信息导报》把它与杭州西湖的太子湾媲美,称“西湖畔有太子湾,大佛寺有鸳鸯林”;香港《皇岛日报》把它与金华火腿联系起来,说“金华不让火腿专美,鸳鸯树林游客称奇”;澳门《华侨日报》谓“大佛寺鸳鸯林,堪称华夏一绝”;香港《明报》提出“鸳鸯树林根连根,专家难解个中谜“鸳鸯  相似文献   

4.
鸳鸯是一种候鸟,在我国北部的乌苏里江、黑龙江和长白山一带的山地水域中繁殖;冬季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省的江河与湖泊中越冬。每年3月末、4月初,当江南一带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鸳鸯似乎出于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成群结队地冒着严寒到长白山来了。此时的长白山天空还飘着雪花,大地一片雪白。但是鸳鸯竟不怕天寒地冻,成双成对地在冰上或刚解冻的冰河中嬉戏。它们有时比翼齐飞,有时并肩而行。情意之缠绵,爱情之热烈,真叫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的《红楼梦》对向千年封建社会的男权意识进行了那个时代最深刻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作品主题批判了男尊妇卑的男权中心主义,表露了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二)通过宝黛爱情批判了潜藏着男权意识的才子佳人婚姻程式;(三)通过晴雯、鸳鸯这两个新女性形象对女性被男权制度压迫而导致女性意识“空洞化”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鸳鸯,贾府“首席大丫鬟”,在贾府数以百计的丫鬟侍婢当中,深得老祖宗贾母的宠信,地位无疑是最高的,然而丫鬟终究是丫鬟,身份卑微有如草芥。在《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里,鸳鸯原本有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嫁给贾赦做姨娘,由奴才变成体面的主子,可谓身价倍增,但她最终却选择了以死相拼,誓绝“美姻缘”。看客们忍不住要“怒其不争”了:从一个“普通员工”一下子可以麻雀变凤凰,成为“领导层”,这是多少人削尖了脑袋争夺的一桩美差事,  相似文献   

7.
"止则相耦,飞则成双",这是鸳鸯的生动写照。也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鸳鸯一直是人们心目中永恒爱情的象征,也是夫妻和睦相处、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8.
李莹 《大自然》2011,(3):58-62
说到鸳鸯,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但要是提到北京的鸳鸯,可能有人会问:北京也有野生的鸳鸯吗?其实北京很早就有鸳鸯出现的记录,1990年出版的《北京鸟类志》中就记载着鸳鸯。北京动物园也很早便有鸳鸯繁殖的记录,而北京地区鸳鸯的野外繁殖记录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引起一些学者和观鸟人士的关注。我们与鸳鸯结缘始于北京观鸟会的鸳鸯调查项目。鸟会的志愿者数年如一日,  相似文献   

9.
动物的爱情     
鸳鸯不专一 天鹅最痴情鸳鸯在中国是恩爱的代名词,常被称作“守情鸟”,人们惊羡于它们雌雄成双,形影不离。然而,鸳鸯并非如人们所说那样恩爱情深、生死与共。饲养员告诉记者,雌雄鸳鸯在热恋期间的确情深意长,形影不离。但交配后,雌雄鸳鸯便分道扬镳,抚育重任全由雌鸳鸯承担。当鸳鸯中的一只死了之后,另一只没过多久便不甘寂寞另寻新欢了。动物园里最痴心的原来是天鹅。饲养员说,“姿态优雅的天鹅总是出双入对,当它们的另一半去世后,它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有的绝吃殉情,有的撞墙自尽,甚至有的天鹅飞至高处,突然快速冲向湖水之中,跳水而死”,…  相似文献   

10.
傲普伊康不但实现了班增欣和王晓敏在事业上的初步梦想,而骆超一再强调的家庭观念也成就了他们这对经历了8年爱情长跑的鸳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程青的小说《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是一幅当代爱情的经典画卷。作者以女性的视角扫描了文化女人的情感世界,以略带嘲讽的语言揭示了“后爱情”的变幻无常和情不由己。轻松的笔调既解构了当代人带有游戏色彩的爱情生活,又从本质上剖析了“后爱情”忽略女性智慧、拆除责任心的客观效果,使读者对当世的爱情故事有了形象与理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往往寄托在很多动植物上,比如:植物里的四君子——梅兰竹菊,被大家看成是君子坚毅、高洁和刚正不阿等珍贵品格的象征;鸳鸯、白天鹅和相思鸟等择一而终的习性契合了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向往……让人为之感叹.中白鹭便是这样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涉禽,它们全身心地演绎着特有的求爱方式,延续着亘古不变的爱情传说.  相似文献   

13.
李静 《科技资讯》2009,(18):214-215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对爱情有了朦屁的意识,然而绝大部分初中老师对“爱情”这个话题往往避而不谈。久而久之,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教育,学生们在爱情的大海上速失了方向。本文作者选取了自己在教学《给女儿的一封信》时的一个片断,加以描述,并进行反思,提出了“把爱说出口”的观点,希望老师们能通过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受到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相似文献   

14.
崔多英  刘佳 《大自然》2022,(1):6-13
鸳鸯(Aix galericulata)又名匹乌、官鸭,在分类上隶属于雁形目鸭科鸳鸯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鸳鸯羽色华丽绚烂,姿态优雅端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动物,也是幸福生活和忠贞爱情的象征. 20世纪80年代,根据1988年蔡其侃的《北京鸟类志》...  相似文献   

15.
对《诗经·关雎》的解释,虽然说法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即它是一首描写爱情的民歌。可惜的是,所有的说法(限于我看到的)都不能把全诗顺当地解通,总给人以扞格之感。“雎鸠”到底是一种什么鸟?从一些文献的记载,可以肯定它为:①是鸷鸟,属于猛禽类;②善捕鱼;⑧雌雄不经常在一起(即所谓“鸷而有别”)。孔子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正是从雎鸠的“鸷而有别”发挥出来的。但不管把雎鸠解释为鸳鸯双栖式的鸟也好,还是鸷而有别的鸟也好,都不能贯穿全诗,不惬人意。我认为,闻一多先生的  相似文献   

16.
由电影《倾城之恋》入手,结合小说文本,分析了隐藏在白流苏与范柳原真假爱情背后的张爱玲关于爱情的观点态度,即张爱玲消解了“纯爱”,重构了饮食男女的爱情,真实地写出了“不彻底”人物的爱情现状,体现了张爱玲对于人性的探讨与剖析。  相似文献   

17.
唐代元模在他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中描写了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悲剧故事.贞元年间,张生游历蒲州,居普救寺.有崔氏孀妇携子女路经蒲州,也居寺中.其时,兵上乘主帅之丧而扰乱,崔氏甚惧.张生与牙将之友有交,清源将保护,崔家得免于难。崔氏感张生恩德,宴请张生,并命子女拜见.崔驾尊与张生一见钟情,张生恋慕鸳鸯,不能自己,遂作《春词》二首,托鸳鸯使女红娘通意,茸茸心中虽也爱慕张生,但她拘于封建礼教,不敢贸然接受,反而端眼严密,责其非礼。张生绝望.草骛经过数天的犹豫和痛苦的思想‘1今后,终于夜奔张生,与之相爱.数…  相似文献   

18.
浪漫的爱情赋予我们美妙的人生,同样对人类种族延续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妙爱情的存在,使我们的生活有别于动物世界。热恋中在大脑里活跃的化学物质,它们有很多不同的作用,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为延续人类种族服务。这些“恋爱物质”使我们想要组成家庭并创造爱的结晶——孩子。而一旦我们有了孩子,这些“恋爱物质”就开始发生变化,促使我们维系家庭以抚养孩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情其实是化学物质的作用,促使我们繁衍种族。  相似文献   

19.
1822年(贝尔三十九岁)贝尔被赶出米兰之后,离开了一生中最要好的情人,他在心情极度苦恼、哀伤之中发表了哲学著作《论爱情》。在这部著作中,他吸收了孟德斯鸠、爱尔维修、孔狄亚克、卡巴尼斯和特拉西等人的有关理论,建立了自己关于“爱情”的学说,“第一次表现了他心理分析的天才”。在《论爱情》中,司汤达论述了爱情的产生和它的自然特性,并把爱情划分为“热烈的爱情”、“趣味的爱情”、“虚荣的爱情”和“肉体的爱情”共四种。他着重分析了“热烈的爱情”,并指出它产生、发展的七个阶段和结晶现象。实际上,这是一部研究当  相似文献   

20.
屠格涅夫创作中有两种爱情范式:一是以心灵的吸引为基础的“理想型”爱情;二是以不平等的“奴役”为基础的“生活型”爱情,两者在产生过程、感情性质及人物设置等方面均呈现出鲜明对比。在观念上,屠格涅夫肯定前者而摒弃后者,而在现实中又不得不承认后者总是击败前者,由此折射出他爱情观中的矛盾与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