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输电线路杆塔接地工程设计均基于无限大均匀土壤电性模型,该土壤电性模型与实际土壤不符,可能造成接地设计的不准确。基于拉普拉斯方程,推导了水平双层和垂直双层土壤电性模型下的杆塔接地装置的电位函数表达式,从而提出了相应条件下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以三门峡地区110kV中横线典型铁塔接地为例,分别采用规程法和分层土壤精确计算法,对无限大均匀土壤、水平双层和垂直双层等土壤电性模型下的典型线路杆塔反击跳闸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若以无限大均匀土壤设计接地装置,其反击跳闸率较土壤二分层情况低。  相似文献   

2.
窄基角钢塔作为一种占地小、通道紧凑的新型杆塔,在城郊地区输电线路工程中有应用前景.但窄基塔的塔高与根开之比(根开比)一般大于10,现有杆塔规范中无法获取窄基塔风振系数.文章以某110 kV直线型窄基角钢输电塔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法对窄基塔结构进行风振响应时域分析,获得其风振系数的计算结果,并与荷载规范计算值进行对比,为窄基角钢塔设计分析中的风振系数取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闪络跳闸产生的原因,对110kV永葵线杆塔接地改造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改造前后线路的雷害事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杆塔接地电阻对线路雷害事故的影响,提出一些对山区输电线路合理的防雷方式,以提高输电线路防雷、耐雷水平。  相似文献   

4.
张继华 《广东科技》2008,(12):153-154
本文结合广宁供电局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高压输电塔线体系在强风作用下的安全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建模思路对杆塔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500 kV输电线路“一塔两档线”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Kaimal谱模拟随机风速。然后分别建立塔线分离、塔线耦合动力加载方式和等效静力加载方式三种风致响应模型,研究典型工况下不同加载方式对杆塔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模型得到的危险区域一致,仅最大数值稍有差异。塔线耦合效应会使杆塔的应力、位移响应波动频繁,采用动力学加载的结果数值均大于等效静力加载,但等效静载模型计算效率最高,可作为后续杆塔轴力计算和螺栓松动研究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6.
针对蒙西地区220kV同塔四回路典型输电线路段,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研究杆塔在随机风作用下的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塔线耦合体系有限元模型,考虑蒙西地区地形特点,采用数值方法模拟生成随机风场,计算塔线体系的动力响应。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杆塔的危险区域,建立该局部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并与其他部分的杆梁模型组合为实体与杆梁混合模型。提取塔线体系在随机风作用下导地线挂点的支反力时程曲线,模拟实体与杆梁混合模型的动力响应。模拟研究了两种风速和不同螺栓预紧力情况下杆塔结构强度,并分析了随机风激励下杆塔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螺栓的松弛对杆塔强度和疲劳寿命影响明显,可能是引起杆塔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单回转双回架空线路开断塔可将单回线路开断后,转角90°形成不同相序的双回线路继续走线,这种杆塔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塔基占地面积,节约线路成本。为研究开断塔下方的电场分布特征,文章对110 kV单回转双回架空线路开断塔进行了三维电场计算,对比了常规直线塔与开断塔下方电场强度,分析了导线相序组合、导线水平相间距离、横担高度、风偏对开断塔下方电场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影响因素下,开断塔下方电场强度大于直线塔下方电场强度;逆相序布置下的开断塔下方电场强度最小;开断后的双回架空线水平相间距离减小,开断塔下方电场强度随之减小;横担高度增加,开断塔下方电场强度随之减小;随着风偏致跳线串偏移角的增大,地电位作业人员体表电场强度随之增大,开断塔下方距地面1.5 m高水平截面电场分布近乎不变。该文研究结果能够为开断塔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邬楠 《科技资讯》2014,(8):108-108
以某水利发电厂110 kV配电装置改造为例,对110 kV户内GIS的设计采用了立体布置的概念,采用低进高出的布置方式,解决了水电厂改建位置狭窄、进出线高差大的问题,结合工程,提出施工安装方案,对场地位置受限的配电装置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电力的施工中,110 kV输电线路的施工是电能高效输送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语,尤其是杆塔基础及架线施工,为了保证施工的质量,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解决,保证优质高校地完成施工的任务。该文从110 kV的输电线路的施工现场的勘测,到重点介绍的杆塔的基础施工,讲到输电线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施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济宁供电公司农网工程中,9个110kV新建变电站110kVGIS全部采用扩大内桥接线方式。该文根据白石110kV变电站工程的设计,总结了扩大内桥备自投的运行方式,及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该接线的特殊情况以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科技》2007,(11S):69-69
“220kV大截面电力电缆沿大跨度钢桥敷设技术”项目技术原理、方案:220kV佛吉线中心组团区段(#11~#23塔)架空改电缆工程的东平大桥段508m电缆利用大桥加设的电缆栈桥敷设,该工程解决和论证了大桥敷设高压电缆存在的大桥对电缆、电缆对大桥、电缆对人和电缆对通信线路等相互间影响的四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送电线路杆塔的接地对送电线路的防雷至关重要,特别是对110kV送电线路的耐雷水平影响较大。本文对110kV送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降阻的措施行了阐述,以期得到有效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于模拟试验的局限性,难以对特高压杆塔接地装置的冲击特性进行全面的模拟试验.因此,本文利用仿真模拟的手段,采用CDEGS软件建立了方框型、方框带4根射线、方框带8根射线、方框带8根分叉射线等4种特高压杆塔接地装置的仿真模型,并计算分析了射线根数和长度、土壤电阻率、射线分叉角度等因素对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然后针对方框带4根射线、方框带8根射线、方框带8根分叉射线3种接地装置分别进行了加装垂直接地体的改型,并通过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改型后的降阻效果,其中方框带8根分叉射线的结构型式在加装垂直射线后,降阻率最大,可达到36.69%.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分析输电线路在覆冰作用下的正常运行情况,针对重覆冰区气象特征,结合旋转圆柱覆冰增长模型对覆冰区域进行12 h覆冰荷载及风荷载的计算;根据110 kV输电线路特征,采用梁杆分析单元,建立多塔塔-线耦合有限元模型;然后,基于有限元法(FEM)分析软件ANSYS进行覆冰增长动态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在12 h覆冰过程中,线路整体运行平稳,不会出现失稳倒塔现象;不均匀档距和高差在顺线路方向对杆塔影响较大,12 h覆冰过程中杆塔塔头最大应力分别超过标准杆塔7.6%和12.2%;转角由于横向力作用对杆塔扭转影响较大,12 h覆冰过程中转角10°和15°的杆塔塔身最大应力分别超过标准杆塔98.5%和192.4%;线路中不均匀档距、转角及高差产生的不平衡张力是导致杆塔变形增大的主要原因.分析结果同线路实际运行情况相符,可用于架空输电线路覆冰可靠性分析和指导线路除冰.  相似文献   

15.
装有避雷线的架空电力线路,一般都装有人工接地装置。只是根据土质的不同,各个杆塔具有各种不同的型式。有的尽管是土壤电阻率很低的地区,照样还配有二根20米的接地体或者一副深埋式人工接地装置。这个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一般均认为就是杆塔的接地电阻,并且依此来衡量接地电阻是否合格。在这里,忽略了杆塔自然接地体的利用,从而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陈玉才 《广东科技》2008,(18):177-178
由于近几年来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简称线路避雷器)的研制成功,为解决线路的防雷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从分流的角度,通过对雷击杆塔时110kV线路避雷器的仿真实验,在理论上分析了线路避雷器在输电线路防雷中的作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指出了线路避雷器在实际运用中应该考虑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110kV电力线路现场勘测施工、杆塔工程施工、线路架线施工以及施工安全技术等110kV电力线路工相关施工技术,以期为110kV电力线路工程施工提供一些参考,提升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保障110kV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变电所6kV、35kV、110kV系统改造后,35kV系统某一支路故障时因35kV开关拒动,保护接线错误导致全所失电的恶性事故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潘家清 《科技信息》2010,(33):367-367,345
考虑到220kV杨马线改接220kV盱眙变工程(由徐州电力勘察设计院设计),已将220kV杨马线从202#起改接至220kV盱眙变.因此本工程的改造范围为:从华能淮阴电厂起至220kV杨马线202#止.线路全长度约77公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齐鲁石化2#氯乙烯装置110单元反应器110R002母液循环量指示不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仪表改造的方案。详尽地介绍了110单元反应器母液循环量测量仪表仪表的改造过程:提出问题、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并确定改造方案,以及现场具体实施。通过对现场仪表的改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解决同类仪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