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华龙 《科技资讯》2012,(9):243-244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全世界或全国绝大多数机场都装有ILS仪表进近着陆系统,甚至有的大型国际机场达到ILS-Ⅱ或Ⅲ类仪表着陆能力,达到了全天候真正的"盲降"。然而再好的系统也会出现偶尔失效或正在进行系统维护的情况,而且由于非精密进近需要的设备比较简单,维护成本较低,对于小型机场,这是首选。这时就要求机组必须,也只能飞非精密进近了。因此,本文介绍了NDB设备的构成及工作原理,NDB进近程序的构成,NDB向背台时对偏航的判断和修正。重点以洛阳机场08号跑道的NDB进近程序为例,根据TB-200飞机的飞行性能和无线电仪表的指示,介绍了进近时对风的修正方法及进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特别问题。  相似文献   

2.
蒋鑫郁 《科技资讯》2012,(16):29-30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LS仪表着陆系统及其程序实施方法,介绍了能见度的种类和影响其的因子以及极易形成低能见度天气的几个天气现象,分析了其对实际飞行的危害,进而从低能见度条件下ILS进近程序特点入手,总结了低能见度ILS进近实施方法,包括进近的准备,进场切入五边,五边航迹下滑道的控制,仪表转目视的注意力分配技巧,继续进近或进近失败的复飞等,结合自己的飞行实践经验,提出了进近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的机组配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类精密进近这一具有突出优势和广泛应用前景的进近方式和X-PLANE模拟飞行软件,对采用模拟飞行软件进行类精密进近辅助教学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进行探索,目的在于探索模拟飞行教学的新模式,提升飞行技术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飞机在低可见视程条件下的进近问题,力图充分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能力,使机场在不需要更新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情况下从I类盲降标准提升到II类及以上的相同或可比拟的运行标准。通过对某航空公司飞行数据的分析,为提高飞机进场水平导航精度和完好性,提出了组合应用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和仪表着陆系统ILS(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下滑道的进近体制模型,即为GILS(GNSS and ILS-glideslope)进近系统。利用Kalman滤波的方法,将仪表着陆系统数据和差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数据融合,通过数学建模,仿真模拟飞机进近航迹。仿真和实际验证试飞数据表明,该方案可有效提高飞机的水平导航精度和完好性水平,有潜力将CAT I标准提升为类CAT II水平。  相似文献   

5.
针对同时仪表进近模式下的平行跑道进行碰撞风险评估,首先通过调研首都机场进近管制员的管制过程,建立仪表进近飞机的运动状态变化方程;其次,基于概率论位置误差模型思想,建立了同时仪表进近模式下平行跑道碰撞风险模型;最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得出同时仪表进近整个过程每个时刻的碰撞风险,从而得出整个过程碰撞风险的变化趋势,为同时仪表进近模式的实际运行和未来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曹鹏飞 《科技咨询导报》2010,(10):230-230,232
在1949-1999飞行事故中进近和着陆占52%以上,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于飞行学员应该怎样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尽量减少飞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引入模型分析研究了最后进近目视精度大小,通过结合最后进近的飞行参数和飞行方法,得出最后进近误差最小值的一个范围,对于实际飞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汉 《科技资讯》2012,(15):218-218,220
进近和着陆是整个飞行过程的最后阶段,是操作曩繁忙,心理和思维最复杂的阶段,也是最容易出现人为失误的阶段,作为飞行安全的重要关口,有人称之为“最危险的8分钟”。对于飞行学员而言,由于飞行技能尚在形成阶段,飞行经验不足,飞行良好心理素质尚未养成等原因,在该阶段更容易产生人为错误,不利于训练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危及飞行安全。飞行学员进近阶段易犯的几种典型错误主要包括不能及时发现并修正航向道和下滑道偏差,操纵飞机的同时,不能准确的完成进近阶段要求的任务,以及在夜间飞行时跑道入口高度偏高,容易造成重着陆等。文章针对这种情况,从认知结构,空间定向能力,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以及对错觉的识别与处置等方面探讨了错误产生的心理机制,并提出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提高驾驶舱处境意识,正确认识错觉产生的机理,坚持仪表飞行等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进近着陆系统电磁环境仿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进近着陆系统对于环境影响十分敏感的问题,从仿真流程、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进近着陆系统的电磁环境仿真做了系统的阐述,对仿真系统的整体架构提出设计方案,并给出了一种模拟仿真实例。  相似文献   

10.
对IT制件高速冲压精密级进模具的智能化设计技术和模具断裂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模糊处理、模糊聚类、属性集约简方法使冲压模具设计隐形知识显性化,实现了对精密级进模设计的知识挖掘;然后采用金相试验对模具断口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断口处WC晶粒大小不均匀,降低了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Co元素含量明显比原始硬质合金材料含量少,降低了材料的强度,从而导致了模具断裂失效.  相似文献   

11.
空中交通进近排序及优化调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针对空中交通进近管制地区日益繁忙的交通流量,设计了一种进近排序及优化调度方案。目前的空中交通调度依赖于管制员的经验判断。随着交通流量的增加,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越来越重,这就进一步威胁交通安全。管制员通常以牺牲容量为代价来保障安全,结果造成大量的交通延误。该文设计的进近管制排序和优化调度方案能够在充分保证安全运营的情况下最优地使用机场和空域的容量。同时为管制员提供方便直观的决策支持工具,可以进一步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该方案已应用于清华大学国家CIMS中心与华北空管局合作开发的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检测系统(ATCCMS)中,得到了管制员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2.
VOR/DME导航是由测距机DME(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和全向信标VOR台装在一起进行导航的,VOR/DME作为一种测角测距近程导航系统在民航导航系统中被广泛的使用。VOR为甚高频全向信标系统,由机载甚高频全向信标接收机和地面甚高频全向方位导航台组成,测距机(DME)系统是一种能够测量由询问器到某个固定应答器距离的二次雷达系统,依靠这两种设备实施进近即VOR/DME进近。文章讲述VOR/DME进近方法以绵阳南郊机场32号跑道和TB—20飞机为例,重点介绍了VOR/DME进近方法(包括地面准备和空中实施)、VOR/DME进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增加,空中交通管制面临着严峻挑战,表现在进近与区调扇区间管制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比国内某管制区进近扇区和区调扇区的管制复杂度能更好地协调进近扇区和区调扇区的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负荷,均衡进近扇区和区调扇区的管制复杂度,达到提高扇区容量的目的。为科学合理地对比扇区管制复杂度,构建了扇区静态复杂度对比的指标及其量化方法,并设计了静态复杂度对比实验来对比进近扇区与区调扇区的静态复杂度。另采用"管制扇区空域复杂性分析系统"软件,以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为例,根据真实雷达管制数据,通过实验,分析对比了进近扇区与区调扇区的动态复杂度。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进近扇区管制比区调扇区管制复杂度更大更难。为达到均衡工作负荷、提高空中交通流量、减轻管制员负荷的目的,对现有的进近扇区和区调扇区的管制方法和空域结构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贾威 《科技资讯》2012,(2):247-248
通常来讲,飞行过程分为:起飞、爬升、巡航、下降、进近和着陆六个阶段。在进近过程中,航空器处于低空低速飞行状态,需要做出相对较多的机动动作,受环境影响大,影响飞行的可变因素较多:飞行员工作负荷重,尤其是在机组人为因素,复杂的气象条件,终端航路要求及空管限制和机场条件等风险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便会造成不稳定进近的发生,可供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与空间极其有限。据统计,1982年至1999年世界范围内76次严重的进近着陆事故中,有66%的事故是由不稳定进近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李星华 《科技资讯》2013,(8):235-235
本文以如何更加安全的实施非精密进近为论点,通过对当前存在于非精密进近中的风险的分析,来寻找预防风险和减少问题发生的方法。非精密进近是为飞机从仪表进近转入目视进近,创造正常的航迹,高度,速度,形态等条件,确保飞机安全着陆。非精密进近没有下滑引导,而且方位的引导也不是很精确,因此计划和执行一次非精密进近是飞行中难度较高的科目之一,非精密进近中需要监控的参数较多,出错的可能性也较大,因此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大,需要更好的驾驶舱管理,更好的机组配合,非精密进近中进近不稳定的可能性较大,CFIT(可控飞行撞地)的风险也更大,需要飞行员有更高的风险意识,更高的决断意识和规章意识。  相似文献   

16.
进近飞机排序是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针对单一移动平台,分析了求解问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动态飞机流的优化调度算法.该算法结合了各种空管限制条件,引入飞机的优先级,体现延误较大、载油量少的飞机优先级,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则比较等待成本,符合空管的实际情况.同时,将管制员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约束条件,对其关注范围内的飞机进行排序,确保进近飞行的安全.而且针对移动平台的特点,对复飞情况进行了专门处理.最后结合实际的数据,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对该算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减少飞机的延误和空中盘旋等待,验证了空域利用率,表明了该算法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近距平行跑道基于相关平行进近模式排序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跑道运行能力.介绍了相关平行进近模式,以总延误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跑道约束、着陆时刻约束、配对约束、排序约束和间隔约束等约束条件,建立了着陆航班排序模型,采用改进的先到先服务算法求解,得到各航班的延误成本以及总的延误成本.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例,结果表明近距平行跑道采取相关平行进近模式较一起一降模式能很大程度地减少延误成本.  相似文献   

18.
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中的碰撞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近距平行跑道的配对进近运行方式进行了介绍,并应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得到在有或无避让机动时前后机的碰撞风险,其中有避让机动的情况分别考虑了3、5、8 s的延迟,采用较为严格的安全目标水平,得到当前机错误进近发生在最后进近定位点(FAF)之前及进近中任何位置时,前后机需要保持的最小纵向间距,对采用3°偏置进近程序时的碰撞风险进行了分析,得到保证安全的最小纵向间距,为我国更好地引入并实施近距平行跑道配对进近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应用多普勒频移分析了舰载机进近下滑时的运动规律,证明在匀速下滑时,由多普勒变化率为零的条件即能得出比例导引律;证明了在等比减速下滑时相邻多普勒变化率是近似相等的.然后,基于舰载机进近下滑是一个减速运动的事实,提出了在运动平台上实时探测舰载机进近下滑角和下滑速度的工程方案.与现有的多站测量方式不同,通过利用测向所引入的角度,由多普勒频移方程即可在位置参数未知时直接导出求解舰载机速度矢量的解析式.误差分析表明,如能使航母的速度测量误差均方根小于0.1 m/s,则速度测量误差就能小于0.1 m/s.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相关平行仪表进近模式下的双跑道容量,总结了相关进近对跑道构型及运行规则等方面的要求,描述了切合实际的相关进近时空图。通过对经典单跑道混合运行模式下容量计算模型的理论升级,建立了双跑道容量数学计算模型;并采用有别于传统的simmod仿真工具——anylogic进行建模仿真。将模型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数据显示:跑道容量值的差异率低于2%,与实际运行情况比较贴近,进而证实了理论分析方法和建模仿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