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敖峰 《科技资讯》2013,(27):85-85
为了实现四辊卷板机辊位的精确控制,建立了下辊与前、后两侧辊在预弯、卷制等工艺中的位置模型,推导出了下辊与两侧辊在加工过程中位移量的表达式,并通过VB编程语言自动计算以实现各辊位置的精确控制,为提高钢板的卷制加工精度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詹博  翟秋菊 《科技资讯》2010,(18):49-49
本文介绍了夹送辊的位置控制,压力控制和影响夹送辊控制的因素。详细阐述夹送辊的位置控制和压力控制的思想及夹送辊控制影响因素的算法。实践证明,该卷取区域夹送辊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性能可靠,控制精度高,完全满足了生产工艺的要求,提高了热轧带钢的产品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3.
UCMW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UCMW冷带轧机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以及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定义了描述耦合度的参数以量化其耦合程度,提出通过设计中间辊端部辊形实现对两类耦合问题的解耦思路,并以某1550UCMW冷连轧机为对象进行了中间辊端部辊形设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且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达到提高实物板形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是热轧机如何进行板形控制,板形控制过程中,工作辊弯辊力、VC支撑辊和工作辊乳化液喷射对扳形控制的影响。轧制过程中,工作辊表面热变形对板形的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袁大超 《科技资讯》2012,(17):74-74
本文主要阐述辊压机水泥粉磨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参数控制及辊压机的使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6.
利用金属模型与辊系变形模型耦合分析方法,对宽带钢冷轧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对不同的辊错动量、弯辊力条件下的冷轧金属及辊系形变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辊错动量、弯辊力与轧后板凸度的关系,得到了板凸度的最大调控范围,研究结果对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力辊是连续处理线中很关键的设备,能对带钢张力起到隔断的作用,张力辊的控制对于处理线的连续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张力辊的控制原理,结合张力辊的运行特点,给出了在控制过程中张力辊负荷平衡计算方法。工程应用证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四辊冷轧机轧辊弯曲和压扁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借助Marc有限元软件,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法对四辊冷轧机冷轧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对轧辊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模型中将辊系变形与带钢变形统一考虑,并解决了轧件与辊系之间的耦合问题,避免了采用假定或迭代方法确定轧制力分布时产生的误差·采用逐步收敛的求解过程使计算结果精确、可靠·在不同的轧制条件下,得出了带钢宽度、弯辊力等参数对辊系弯曲、工作辊接触弧上的压扁变形、板宽方向的压扁变形和有载辊缝的影响,为板形分析与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1,700,mm宽带钢四辊冷连轧机在生产过程中易出现支持辊磨损严重且不均匀,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明显不足,第1、2架轧机的弯辊力经常达到最大值,带钢的边降控制波动较大等问题,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9.0建立了轧机辊系与轧件一体化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不同辊型配置下的工作辊挠曲变形、带钢金属横向流动及工作辊和支持辊间的辊间接触压力分布等,对比分析并设计了用于带钢边降控制的辊型配置新方案,投入现场连续应用后,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板形控制效果,带钢比例凸度由1.20降至1.05,板形平坦度由原来的15,IU降至9~10,IU,带钢两侧边降同时达到7,μm以内的比率为92.7%.  相似文献   

10.
22800四辊轧机“逆宽”轧制中的凸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2800四辊轧机在工作辊服役后期“逆宽”轧制状态下的凸度控制问题,结合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变厚度平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2800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即凸度预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揭示出工作辊服役后期的“箱型”磨损辊形、钢板宽度及轧制力等对钢板凸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产中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利用金属模型与辊系变形模型耦合分析方法,对宽带钢冷轧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对不同的辊错动量、弯辊力条件下的冷轧金属及辊系形变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辊错动量、弯辊力与轧后板凸度的关系,得到了板凸度的最大调控范围,研究结果对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的板形控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提出界定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辊缝调节特性空间(CQ-CH-q)及评价的主要参数:辊缝基本凸度及可调度、辊缝刚度、弯辊调控幅度、辊缝曲线四次分量可调度和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分析了板形控制的“柔性辊缝策略”与“刚性辊缝策略”.提出采用“交接触长度(VCL)支持辊”以改善连轧机组的板形控制性能,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热轧精轧机组下游机架既要实现板形控制,又要均匀化轧辊磨损以实现自由规程轧制.同时,硅钢、集装箱用钢等专用钢边部减薄严重,常规的板形控制手段难将凸度控频侥勘曛开发了非对称工作辊,辊身一端带特殊曲线,上下工作辊成反对称放置.改变轧辊的轴向位置,带钢凸度变化量可超过150μm.设计了针对该工作辊的特定窜辊策略,带钢边部板形可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轧辊磨损辊形,有利于实现自由规程轧制.在鞍钢1700ASP生产线上的使用实绩表明,采用非对称工作辊后,硅钢凸度降低了29.8%,高强度钢的凸度可降至50μm以下,且凸度控制稳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工作辊、支撑辊辊型的优化计算,将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辊型均改进为正凸度,改进后的辊型辊耗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板形,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支撑辊,称为SC支撑辊。它可以应用于普通四辊轧机、HCW轧机上,也可用作HC轧机的中间支撑辊。本文比较精确的计算了SC支撑辊的变形,并对SC支撑辊的板形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所文升 《科技信息》2013,(25):434-434,463
本文针对ASP工艺过渡材数量大的缺点进行技术改进,通过采取原始辊型配置,轧辊热凸度的控制,机组窜、弯辊地配合应用,轧制计划的编排等改进措施,大幅度减少过渡材,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连续退火线平整机的板形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实际生产数据的统计分析,基于减小有害接触区和增强弯辊力调控功效的思想,利用影响函数法下的辊系弹性变形计算提出了相应的平整机支持辊辊形优化目标.采用分层序列法处理多目标函数,并通过混合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设计出新的辊形配置方案.使用二维变厚度理论建立辊系有限元模型,对辊缝横向刚度、弯辊力调控功效进行计算校核.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生产,改善了平整机的板形控制效果,降低弯辊负担.  相似文献   

18.
刘爱民 《科技信息》2012,(5):175-176
济钢冷轧板厂四辊CVC可逆式轧机采用的轧辊CVC曲线为三次辊形曲线,在实际轧制过程中,轧辊凸度控制范围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带钢板形的控制难度较大。通过改进CVC辊形曲线,能够有效提高轧辊凸度控制范围,提高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现场带钢边降控制跟踪测试和工业试验,建立辊系三维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分析武钢1 700 mm四辊冷连轧机组引进的常规凸度支持辊与单锥度工作辊的辊形配置方案存在板形控制能力不足、边降控制效果欠理想和波动大等问题的原因.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工业试验,采用工作辊和支持辊一体化辊形设计思想提出自主设计的EDW边降控制工作辊配套的VCR变接触支持辊.研究结果表明,VCR/EDW新方案与原方案相比,前者的辊缝凸度调节域扩大10.7%,辊缝横向刚度增强19.1%,辊间接触压力峰值下降21.6%;VCR变接触支持辊配合EDW边降控制工作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轧机凸度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弯辊力调节效率提高,带钢边降、凸度及平坦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辊压成型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在UG三维的状态下,设计三维辊轮,在AUTOCAD状态下转成二维图,并最终用于生产实践.产品是薄铝板辊压而成,应用于双层玻璃中,起到防水、防灰、美化作用,在火车的双层玻璃中被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