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液化石油气的运输主要依靠汽车罐车,汽车罐车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流动性很大,又是易燃易爆和含有硫化氢等腐蚀介质的物质,罐体本身承受一定的压力,压力随载荷、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安全充装和运输,就要靠从事此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正确的操作,控制安全附件及处理方法,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以下就我们在检验、充装、运输、事故处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故障及对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外部压力对液体在织物间传导有很大的影响,较高的压力能触发液体在织物间传导的发生。至于外部压力对织物间液体传导速度的影响,则存在一个压力最佳值,在最佳压力值下,织物间液体的传导最快。湿层织物初始含水量高则明显地增加了织物间液体的传导量。由于单面毛绒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毛细管尺寸,当干层织物的光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液体在织物间发生转移,传导量前者大于后者;当干层织物的毛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织物间没有液体转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常见罐体内液体侧向晃动的等效椭圆规钟摆模型,推导了罐体非惯性参照系下的钟摆动力学方程,并通过整车受力分析构建了液罐车精确动力学模型.基于此,在TruckSim中搭建了液罐车模型,研究其动力学响应特性.研究发现:与普通载货汽车相比,液罐车在侧向稳定性上有轻微的过多转向特性,其转弯半径下降约3%~7%;在侧倾稳定性上,罐车横向载荷转移率显著提高,充液比小于0.7时其临界稳定车速下降30%以上.参与冲击的液体质量占整车总质量的比值是影响罐车侧倾稳定性的关键因素,该值主要由充液比和罐体形状决定.罐车应尽量避免充液比0.4~0.7的情况,此时车辆的侧倾稳定性最差;当绝大多数情况下货物充液比不低于0.8时,车辆应装配长短轴之比较大的椭圆柱罐体,其他情况下应装配圆柱罐体.液体黏度主要对车辆的瞬态响应产生影响.液体黏度的提高能显著降低车辆稳态响应时间和超调量,且罐体长短轴之比越大,效果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根据液体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发展了一种计算不同温度和压力下液体导热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非极性液体,根据液体和脂肪醇、水等含氢键液体。应用两参数方程对39种物质2294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至临界温度)和压力范围(至220MPa)内,导热系数计算值都接近实验值,平均误差仅1.53%;对14种饱和液体226个数据点的计算结果表明,导热系数计算值与文献推荐值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常州能源设备总厂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在试制过程中解决了半挂罐车罐体无大梁结构,"ZQZ系列半挂式液化气体汽车罐车"绝热层聚氨酯硬泡预制块分层粘贴接缝密封、固定、防火防爆结构等关键性技术,具有绝热效果优良、有效载荷率高、安全可靠、大幅度降低用户生产成本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改变了目前我国依靠进口的状况.产品质量符合Q320400NS007-1996企业标准及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主要技术性能水平达到了目前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高层楼供水泵房问题.从减小液体压力脉动与传递、减小泵自身振动与传递两个方面对其结构进行动态设计研究;并采取了隔振、添加软连接、缓冲器等减振降噪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振动和噪声,达到了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7.
液化天然气冷量Yong的特性及在汽车制冷中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绿色”汽车燃料--液化天然气(LNG)具有的冷量Yong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系统压力下,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LNG冷量Yong不断增大;在同一环境温度下,随着系统压力的增大,LNG冷量Yong迅速降低,当压力p大于2MPa时,LNG冷量Yong已经很小。基于LNG冷量Yong特性,首次提出将该冷量Yong进行回收,用于汽车制冷(如低温冷冻、冷藏或汽车空调),以替代传统的蒸汽压缩制冷装置,减少额外功Yong的输入,从而节约大量的能源,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噪声污染,避免氟里昂制冷剂泄漏造成的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部分充液罐车动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保障罐车的运输安全,针对罐车罐体内液体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对罐车在公路制动和转弯过程中罐体内液体的晃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进罐车转弯时横向离心力的施加方式,建立了一种更为准确的罐车运动物理模型,同时分析了充液比、刹车速度和转弯半径对罐车罐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结果表明:罐车制动时在行进方向上的受力随充液比的增加非线性增大,随减速度的增大线性增大;罐车转弯时所受的横向稳定转矩随充液比的增加线性增大,随转弯半径的变化非线性变化.所提方法可以计算获得罐车转弯过程中的最小临界转弯半径,这对于保证罐车的安全运行,尤其是装有化学试剂的罐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Jacobson的液体分子自由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液体分子自由程随压力和温度变化的两个参量-自由程压力系数及温度系数,给出了这两个参量的数学表达式,研究了部分烷烃、烯烃、醇、苯及其卤代物的自由程压力系数及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低温液体-水相际传热问题.分析低温液体与水之间的传热过程及其特性.给出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采用可变网格法追踪低温液体-水相界面的位置,建立了适合于常压及超临界压力下的液-液传热模型.根据传热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低温液体温度场分布,确定了低温液体-水相界面的生存距离.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水压和适当的低温液体初始状态下,从低温液体-水相界面形成到完全消失需历经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1.
在Jacobson液体分子自由程理论以及液体分子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液声速与自由程压力系数、声速与自由程温度系数的关系,给出了具体关系式.由此计算出的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与参考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液体分子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Jacobson在Eyring分子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液体分子自由程理论.根据这个理论,液体分子自由程即分子表面之间的距离应为L=2Va/Y.本文在Jacobson理论基础上,给出了液体分子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两个参量,研究了部分烷烃、烯烃、醇、苯及其卤代物的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这两个参量与分子力及液体声速系数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在Jacobson液体分子自由程理论以及液体分子自由程压力系数与温度系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有机液声速与自由程压力系数,声速与自由程温度系数的关系,给出了具体关系式,由此计算出的声速压力系数和温度系数与参考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由液体声速与自由程关系出发,导出声速压力系数表达式,并结合Kuczera的结论,研究了液体分子有效摩尔体积与分子势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IS 80-50-315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研究叶轮的轴向位移量对泵性能和泵腔液体压力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表明,随着叶轮轴向位移的增大,泵扬程和效率降低,轴功率增大;前、后泵腔液体压力都降低,但后泵腔液体压力较前泵腔高;在设计流量条件下,测压点半径为146、116、83mm,轴向位移为0时后泵腔液体压力较前泵腔液体压力分别高1.03、0.56、2.52m,平均高1.37m;轴向位移为6mm时后泵腔液体压力较前泵腔液体压力分别高1.02、0.21、2.40m,平均高1.21m.并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文献[11]给出的泵腔液体压力理论修正公式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非满载液罐车在转向过程中侧倾稳定性差的问题,建立了非满载液罐车罐内液体冲击等效机械模型及整车运动学模型,运用流固动力学耦合原理对两者进行耦合.运用此模型对5种不同尺寸比例的椭圆形截面罐体进行数值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椭圆长轴(2a)与短轴(2b)之比为1.5时,液罐车所受罐内液体冲击力及力矩最小,具有较好的侧倾稳定性.研究结果为液罐车行车侧倾稳定性的研究和整车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外部压力对液体在织物间传导有很大的影响,较高的压力能触发液体在织物间传导的发生.至于外部压力对织物间液体传导速度的影响,则存在一个压力最佳值,在最佳压力值下,织物间液体的传导最快.湿层织物初始含水量高则明显地增加了织物间液体的传导量.由于单面毛绒织物的两面具有不同的毛细管尺寸,当干层织物的光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液体在织物间发生转移,传导量前者大于后者;当干层织物的毛面与湿层织物的光面和毛面分别接触时.织物间没有液体转移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8.
液压管路压力非插入式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液体压力检测方法需要感压元件和液体介质相接触才能实施检测,因而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临时安装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是十分困难的。非插入式液体压力检测方法有助于快速故障诊断的实现。方法之一是将液压作用下金属管道外径变形量转化为压力变化量,这是传统测压方法的延伸。本文提出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液体介质中传播的声速实现压力非插入式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完全突破了传统液体压力检测方法的思维模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颖花 《科技信息》2009,(10):334-334
本文归纳总结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此类险情救援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器材装备,并分析了各种器材优缺点,提出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事故的处置措施,并对救援行动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岩体动力作用下液压支架内液体压力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液体压力的影响因素,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