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辽河盆地东部凸起下二叠统山西组-上石炭统太原组暗色页岩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方法研究页岩稀土元素REE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泥页岩样品中∑REE、∑LREE、∑HREE都相对北美页岩(NASC)、澳大利亚后太古宙页岩(PAAS)和全球平均大陆上地壳成分(UCC)富集。化学参数及REE配分曲线表明样品富集轻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程度的Eu负异常、弱Ce异常和极明显的Tm负异常,配分曲线平行表明各岩样物源基本一致。Ce异常值及Eu异常值表明研究区泥岩沉积时气候湿润,水体呈氧化还原过渡环境。(La/Yb)N比值与配分模式曲线表明样品整体沉积速率较慢,距物源区较远,沉积速率从下至上逐渐升高。据物源和构造背景图解,山西-太原组泥岩物源为沉积岩与玄武岩的混合成因,源岩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切割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江西北部星子地区穿过变质核杂岩的3种杂岩组合(侵入杂岩、构造杂岩和变质杂岩)系统采样测试和质量平衡分析,发现微量同常量元素一样,离子半径小、比重大和电位高的在断层岩中形成聚集系列,反之则为离散系列.稀土元素中∑REE,HREE相对集中,以及配分曲线上扬和Eu亏损等特点.仅在韧性断裂上盘存在某些与一般规律相悖的现象,其总体均受岩石流变分异、力学化学耦合和构造体制反转作用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方解石是广西大厂矿区常见的脉石矿物。测试了拉么矽卡岩型锌铜矿和铜坑矿床深部矽卡岩型锌铜矿方解石稀土含量,锌铜矿的稀土元素总含量普遍较低,稀土元素总量(ΣREE)=11.15×10~(-6)~16.17×10~(-6),具有明显的有铕正异常,铕异常(δEu)为1.46~2.80,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元素(LREE)/重稀土元素(HREE)为2.63~6.84,配分模式为具有铕正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右倾型模式,这样的配分模式与锡多金属矿方解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暗示两者之间可能为同源不同阶段产物;且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为龙箱盖岩体岩浆结晶期后分异出的岩浆热液,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过渡向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弥补云南省香格里拉伊隆迈勘查区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的空白,系统总结了该区火山岩的岩石学特征;并结合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数据及各类投点图,分析探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火山岩SiO_2含量为41.91%~47.75%,σ=0.005~27.94,m/f=0.3~1.73,为富铁质-铁质超基性-基性岩,Al_2O_3含量(13.03%~21.54%)较高,全碱ALK=0.13%~5.48%;岩石Rb、Sr、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Zr、Ta等高场强元素相对富集,Ti显著富集;火山岩主量、微量元素以及地球化学指标的差异性表明该区存在多期次的火山喷发;火山岩的稀土元素总量∑REE较高,为85.86×10~(-6)~137.58×10~(-6),稀土元素配分图为平滑的右倾曲线,LREE/HREE为3.16~7.16,(La/Yb)_N为3.27~9.66,表现为轻稀土中等富集以及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探讨广西姑婆山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中微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根据野外地质特征,将矿床的风化壳从上到下分为4层。姑婆山稀土矿床为轻稀土富集型;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整体不同程度富集;垂向上从上到下ΣLREE/ΣHREE质量分数比值逐渐减小,ΣREE呈"低→高→低"的"抛物线"式分布。部分微量元素(如Sr等)与其他微量元素之间,轻、重稀土之间,Ce和Eu与其他稀土元素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分异现象。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迁移分异行为可能与稀土元素自身性质差异、风化壳中矿物分布、氧化还原条件、pH值、微生物活动等有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开放系统中多次、多阶段的地质作用的产物,其分布规律受成矿母岩和风化条件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镇远江古钒矿床钻孔岩芯及坑道所采集样品的REE分析资料,讨论黑色岩系的REE配分模式的特征与相互关系,以期找出部分稀土元素参数(ΣREE、LREE/HREE、δCe、δEu等)的变化规律,探讨矿床成矿的有关问题。通过分析,认为早寒武世黑色岩系既有热液作用也有正常海水参与,矿床的形成与海底热水作用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1∶50 000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上,运用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柴北缘夏日哈地区二长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夏日哈二长花岗岩加权平均年龄为(453.1±1.8)Ma(MSWD=0.003 9),岩石为高硅、过铝质、钙碱—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ΣREE)较高,轻稀土(LREE)相对富集,重稀土(HREE)相对亏损,稀土(REE)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分馏相对明显、重稀土分馏相对较弱、铕弱亏损或弱富集的右倾特征,具有埃达克(adakite)质岩石的特征,是晚奥陶世时期先期消减到欧龙布鲁克陆块之下的大洋板块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围岩、矿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区基底片岩∑REE平均值与火山岩系岩石∑REE平均值大致相当,自围岩、普通矿石到富矿石,∑REE不断增高。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火山岩系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彼此平行一致,火山岩系具同源性,是同一岩浆房脉动事件的产物。火山岩系围岩及矿石Eu亏损明显,结合稀土组分比值特征及岩、矿石轻、中、重稀土三角图解和LREE/HREE-(Eu/∑REE)×100图解特征,表明火山岩浆在通向地表途中受到高度分馏结晶作用,U及REE富集于岩浆期后热液,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矿区火山岩系成岩事件与铀成矿事件均是受制于火山岩浆活动的地质事件。成矿流体富含F,Cl,CO2等挥发分,在还原环境下成矿物质卸载,成矿温度可能不大于250℃,富矿石成因更为复杂,可能经历了多期次成矿叠加。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庐枞北部火山-次火山成矿作用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特征,将该区火山-次火山气液型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的稀土配分模型分为3种类型:平坦型、跳跃型和倾斜型;同时还分析了龙桥铁矿床稀土元素分异的定向性演化特征,即成矿由早阶段到晚阶段,随温度的降低,稀土元素的演化趋势是向Eu负异常增大和轻/重稀土元素比值降低的方向进行,稀土配分曲线由倾斜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0.
西藏多不杂铜矿区曲色组砂岩化学组分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西藏多不杂铜矿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测试样品主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成分,利用相关图解作图,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段是多不杂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岩,地层中的碎屑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硅化、黄铁矿化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岩浆在侵位以前可能发生过分异作用,轻重稀土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导致LREE富集、HREE亏损。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西凹铜-锡多金属矿床蚀变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研究该矿的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环境等。研究结果表明:蚀变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未蚀变花岗岩类似,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对于未蚀变花岗岩,钾化花岗岩稀土总量增高,重稀土元素(HREE)的富集程度比轻稀土元素(LREE)的大,轻稀土元素中的La,Ce的富集程度比Pr和Nd的大,次生钾长石继承了蚀变流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可能与蚀变流体温度较高有关,且富含F,Cl和CO2有关,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绿帘石-绿泥石化花岗岩稀土总量略有降低,LREE亏损而HREE略微富集,由流体蚀变、云母类矿物的吸附作用及早期钾化蚀变共同造成。Eu异常和Ce异常,表明钾化处于相对高温氧化条件下,而绿帘石-绿泥石化则处于相对低温和还原的环境中。蚀变花岗岩中REE与成矿元素关系密切,对岩体内部找矿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肃北县查干布尔嘎斯石英二长闪长岩锆石U-Pb年龄值为307.6±4.9 Ma,属晚石炭世。地球化学特征中,ω(SiO2)为66.32%-71.56%,岩石里特曼指数σ=2.59-4.96,碱度率AR=2.10-4.81,拉森指数LI=10.33-24.02,CIPW标准矿物组合中Al_2O_3Na_2O+K_2O+CaO,岩石属于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系。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REE=120.47~1132.16ppm。LREE/HREE=7.01~22.64, LaN/YbN=6.91-39.481,负铕异常明显,稀土配分模式图配分曲线右倾,轻重稀土分馏显著。微量元素蛛网图曲线呈右倾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特征,相对富集Th、Nd、Zr、Sm,亏损Sr、P、Ti。根据岩石参数,结合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认为查干布尔嘎斯南石英二长闪长岩岩浆成份发生了地幔物质和地壳成份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于汇聚型板块边缘,具晚碰撞期造山带花岗岩和碰撞后非造山带板内花岗岩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13.
对丁台镍钼矿床中的矿层及其顶、底板岩石进行系统采样,测试分析样品中的稀土元素含量,探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矿床中的∑REE变化大,轻、重稀土均富集,富集程度相近,分馏程度不明显;δCe=0.54~0.79,平均0.68,δEu=1.02 ~2.61,平均1.45;La/Ce=0.60 ~0.93.这些特征说明矿床形成于气候干燥条件下的海相热水沉积还原环境.∑REE-La/Yb图解反映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  相似文献   

14.
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右江盆地北东侧的大厂矿田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地,铜坑矿床是大厂矿田内规模最大、成矿元素最复杂、成矿特征最典型的一个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由上部锡多金属矿体和深部锌铜矿体组成。本文以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锡多金属矿体、锌铜矿体)中的闪锌矿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微量、稀土元素及H-O同位素分析,意图进一步探讨区内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并深化矿床成因认识。结果显示,铜坑矿床不同类型矿体中的闪锌矿均以富集Cu、Pb、Fe、Sb、In等元素,贫Ge为特征;闪锌矿的稀土配分模式多为轻稀土富集的“V型”右倾曲线,以LREE/HREE值较高、Eu和Ce负异常为特征;闪锌矿H-O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以岩浆为主,伴随有大气降水的混入。上述特征表明,铜坑矿床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矿床成因属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州织金磷矿区磷块岩岩石—土壤—植物中稀土元素迁移和分布模式的研究表明,随土壤的发育,REE出现分异,LREE逐渐富集,HREE亏损;植物对REE具有选择吸收作用。岩石—土壤—植物中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基本相似,为右倾型,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均显示Ce负异常,Ce由磷块岩中的负异常逐渐向土壤中正异常演化。  相似文献   

16.
对拉拉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中与铜矿化密切相关的变质期方解石(Ⅰ)和热液期方解石(Ⅱ)的稀土元素(REE)及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以探讨方解石成因及沉淀影响因素、成矿流体来源及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方解石(Ⅰ)具有极低的REE总质量分数(wREE平均75.98×10-6),方解石(Ⅱ)的REE总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平均313.85×10~(-6));方解石(Ⅰ)的δ(13CPDB)为-3.84‰~0‰,方解石(Ⅱ)的δ(13CPDB)为-3.98‰~-1.40‰,二者大小接近且相对变化较小;方解石(Ⅰ)的δ(18OSMOW)为9.45‰~12.2‰,方解石(Ⅱ)的δ(18OSMOW)为8.1‰~11.6‰,后者相对低于前者。分析认为:方解石(Ⅰ)不是变质成矿期的主要REE载体,其成矿流体中REE含量很低;方解石(Ⅱ)为热液期REE的主要载体,其成矿流体中REE含量较高。两期方解石均为热液成因,但二者成矿流体不同源;水岩反应及降温作用耦合影响本矿床两期方解石的沉淀。方解石(Ⅰ)的REE配分曲线为平坦型,既有正Eu异常也有负Eu异常,无Ce异常,配分模式受流体中REE络合物稳定性控制,其成矿流体为大量LREE沉淀后的残余高温变质成矿流体,继承了海相喷发的火山围岩部分特征;方解石(Ⅱ)的REE配分曲线为左倾型,显著正Eu异常,无Ce异常,配分模式受方解石晶体化学因素控制,其成矿流体为大气降水与围岩反应形成的低温高氧逸度热卤水。方解石(Ⅰ)的成矿流体中的C由深源C和海水C共同提供;方解石(Ⅱ)的成矿流体中的C来自地幔柱成因的基性辉长岩浆分异释放的CO2,O同位素受大气降水影响发生明显负漂移。  相似文献   

17.
橄榄岩—辉石岩是塔里木北山地区镁铁一超镁铁岩体中非常重要的岩石类型.橄榄岩一辉石岩的主元素特征表明其主要为准铝质岩石,同时存在过碱质系列岩石.在稀土元素CI标准化配分图上,表现为LREE富集,HREE配分曲线平坦;在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的蛛网图上,表现为C8,U,Pb等大离子低场强元素强烈富集,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w(Sm)/w(Nd)值特征表明研究区橄榄一辉石岩源于地幔源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塔里木北山地区橄榄岩一辉石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后张裂构造环境,为构造应力释放阶段的产物.本文及前期研究结果表明:橄榄岩、辉石岩和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在解决深部地质过程方面具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出露于西藏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的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并据此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演化过程与成岩时的大地构造背景。测试结果表明,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中的岩浆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50.84±0.71) Ma(MSWD=0.51)为始新世早期。石英二长岩ω(SiO_2)=64.34%~64.87%,ω(K_2O)=4.66%~4.76%,ω(Na_2O)=3.38%~3.42%,ω(CaO)=3.65%~3.72%,ω(Al_2O_3)=15.91%~16.08%,全碱含量(K_2O+Na_2O)为8.04%~8.15%,K_2O/Na_2O=1.38~1.41,属于准铝质(A/CNK=0.91~0.93)钾玄岩系列。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轻稀土元素(LREE)含量为(241.62~441.75)×10~(-6),重稀土元素(HREE)含量为(18.58~20.60)×10~(-6),(LREE/HREE=12.48~21.65),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倾型,其(La/Yb)_N为15.38~33.79,具中等负Eu异常(δEu=0.60~0.67)。微量元素显示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Nb、Ta、Ti和P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显示出火山弧环境背景下中等分异程度的I型花岗岩特征。强母错噶石英二长岩的形成可能与冈底斯带始新世早期强烈的岩浆作用和新特提斯洋板片断离引发的地壳增厚密切相关,大洋板片断离从而引起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并与上涌地幔混合形成壳幔混合岩浆。  相似文献   

19.
物源分析是沉积盆地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有助于反映源区与沉积区的关系,是再现沉积盆地演化、恢复古环境的重要依据。为了研究杭锦旗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的碎屑锆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意义,采用激光剥蚀原位微区等离子质谱法对研究区两个直罗组砂岩样品进行了锆石微区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锆石的配分模式具有轻稀土元素含量低,重稀土元素含量高的左倾模式,且具有适度的负Eu异常,正Ce异常,LREE/HREE以及(La/Yb)N显示重稀土相对富集。δCe值指示研究区直罗组砂岩沉积环境为缺氧的还原环境。锆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大部分锆石为岩浆成因,同时存在部分变质成因及热液成因锆石。研究区与盆地北缘大青山等地锆石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基本一致,结合盆地北缘地层分布推测杭锦旗地区直罗组砂岩的物源来自盆地之北大青山、乌拉山及阴山地块的岩浆岩及前寒武纪变质岩。  相似文献   

20.
衢州市衢江区地处赣杭构造带上,接近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的构造结合部位,区内石炭系中统黄龙组及附近地层中分布大量大理岩,并形成矿床。研究区仙洞大理岩矿床灰岩、大理岩化灰岩和大理岩三类矿石中,依大理岩化程度,方解石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典型方解石式解理面,表面平滑程度也依次增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这类矿石稀土元素ΣREE为5. 9×10-6~2 027. 28×10-6(均值为266. 52×10-6,n=37),LREE/HREE为1. 35~36. 16(均值为9. 8,n=37),(La/Yb)N为0. 64~33. 59(均值为4. 2,n=37),轻重稀土分异较为明显,δEu为0. 46~33. 77(均值为9. 38,n=37),呈现正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平缓右倾型。综合数据讨论认为,研究区大理岩原岩为典型的沉积型碳酸盐岩,非岩浆成因的碳酸岩,成岩于氧化还原交替的浅海沉积环境,部分样品数据暗示可能有来自海底喷气热液影响,而大理岩化作用会对岩石内活动元素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