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现代农业是高科技农业、组织化农业、市场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多功能农业、高效率农业、高效益农业和两型农业,能够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但是,还存在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和基础设施、科技支农不力、农村资源和环境等阻碍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因素。需要运用"六用三提高"来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互联互通蓝图下,基础设施、资金、政策和人才的互联互通,使区域合作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呈现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形成的资源依赖型、设备精良型、集聚效应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 4种农业模式,及存在居民对农产品消费需求和农业供给之间、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农业投入与产出之间、农产品市场融合度与农业竞争力之间以及农业结构优化与农民持续增收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农业相关产业链的创新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过程中,我国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各方的合作与努力,最终构建市场调节引导、国家综合调控、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创新发展和农民优质参与的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机制,并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促进我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3.
王蓉 《甘肃科技》2012,(22):1-2,105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但是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现代农业面临很大困境,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尚未全然进入工业反哺农业这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组织资源都相对康乏,农民生产、生活存在诸多困难,建设任务重,投入需求大。对此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合理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农业资源应用的实证研究变得十分必要。立足地域特色,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益的角度,统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各种资源要素,以江西省凤凰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例,剖析该园区的发展理念、优势、具体运行模式及经验对策,为新常态下,江西省现代农业的规划建设、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益平 《甘肃科技纵横》2012,41(5):62-63,33
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具体体现。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化的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用加大资金投入方式支持农业,用现代经济体制促进农业,从而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创新.根据苏北地区农业资源状况和产业化发展特点,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目标体系、经营模式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关于观光农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之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概括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 ,阐述了观光农业的内涵 ,认为观光农业属于农业范畴 ,以农业资源为基础 ,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物 ,旅游活动具有区域性和季节性 .与其他农业生产一样 ,观光农业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的 .城乡协调发展是观光农业的发展机制 ,特别是郊区城镇化是促进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观光农业的类型包括公园经营型、景点游览型、商业服务型和教育实践型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提高本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引领支撑全市乃至环渤海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经市政府批准同意,从今年起,本市依托国家级农业研发机构科技资源,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在滨海新区启动建设6个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突出高科技、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使滨海新区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与完善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展现代农业是加快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任务。美、欧等发达国家分别走出各自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如美国的制度化科技型、英国的政府引导型、法国的链条式环保型、德国的信息化生态型等不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我们应学习和借鉴国外现代农业的发展经验,从国情出发,建设与完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高新技术 ,使传统农业转化为用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 ,已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出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口超负荷、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及环境恶化等问题 ,加速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使农业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现代的智能依附型转化 ,对提高21世纪我国农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只有30 %~40% ,远远低于发达国家65 %~85 %的水平。笔者认为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高风险 ,是严重制约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进程与效果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 …  相似文献   

11.
江苏沿海滩涂地貌及资源开发利用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群  殷勇 《河南科学》2010,28(11):1482-1490
阐述了江苏沿海滩涂地貌特点以及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途径.根据连云港、盐城、南通各分区资源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连云港应以港口开发和盐业—海洋化工为主,滨海旅游为特色,滩涂养殖为辅;盐城应以滩涂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逐步开发港口和临港工业;南通应以港口资源开发和滩涂养殖以及水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开发海洋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2.
从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山西地域气候特点、区域优势、生态优势及特色资源优势,提出了政府应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给山西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多学科渗透农业,使山西农业科技走向新的融合;采用高新技术改造农业,使山西农业科技的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扩大国际农业合作领域,使山西农业科技在全国及世界农业高新技术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等加快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借鉴国内外持续农业发展经验,在对河北省持续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基本对策。即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节水农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业投入,促进科技进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河南与台湾同为中国一省,但两地经济特色各异,并存在一定差距.台湾具有资金、技术、营销等优势,而河南市场广阔、资源和劳力丰富.两地加强合作,经济则互补双赢.目前,大陆沿海与台湾的某些产业合作已呈稳固发展态势.因此,豫台经济交流应有所侧重,以发挥各自优势.两地可在农业、矿业、中医药、信息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全省的发展状况和水平.通过分析湖南农业与农村现状,指出农业资源、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是阻碍湖南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子,研究结论对湖南制定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政策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休闲农业成长于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90年后期,伴随着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休闲农业在我国有了很大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江西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始终处于精品少,规模小的初始样态,与其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乡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格格不入。充分挖掘我省乡村自然资源,引导商业资本投资农业开发,使我省休闲农业上规模,上层次,充分释放其所承载的强农福民的价值功能,理应成为江西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选项。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构建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指出了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原则,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建设运行良好的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打造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保障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农业是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我国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推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维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广西温泉旅游资源现状分析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泉作为一种珍贵的地热资源,不仅是医疗、农业、工业上的宝贵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自然条件,该文分析了广西温泉资源的分布、类型及其旅游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在温泉资源旅游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利用温泉资源,综合开发;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优势,提高温泉开发层次;加强温泉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技兴农的障碍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作者几年来从事科技兴农工作的实践与调研 ,分析当前科技兴农工作中存在的体制、环境条件、信息、人才等方面的障碍因素 ,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推动科技兴农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